腊月的新月城,寒风卷着碎雪,拍打在写字楼的玻璃幕墙上,像极了金融圈里,此起彼伏的叹息声。年末收官之际,各大机构的年度报告,扎堆出炉,打开财经App,满眼都是触目惊心的红色标题:“私募年度回撤超45%,投资者集体维权”“明星基金经理旗下产品,净值腰斩,致歉信刷屏”“沪深300全年暴跌32.5%,创五年最差表现”,整个市场仿佛,被冻在了凛冬里,连呼吸都带着寒意。
就在这片哀鸿遍野中,一份没有任何宣传、只在小众投资论坛,悄然发布的业绩报告,却像一束破冰的光,骤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报告落款处,“观势工作室”五个字陌生又刺眼,可扉页上的净值曲线,却让无数看惯了“自由落体”的从业者,倒吸一口凉气:那条代表“观势1号”组合的蓝色曲线,从年初的1.0开始,先是在市场暴跌时,稳稳横盘,进入四季度后突然发力向上,最终在年末定格在1.087的位置,年度收益率+8.7% !
而它的下方,作为基准的,沪深300指数曲线,却是一道狰狞的下行斜线,终点处的-32.5%,与+8.7%形成了,近乎荒诞的对比。
绝对正收益!在一个90%以上机构都在亏损、散户哀嚎“关灯吃面”的年份里,这份绝对正收益,比任何华丽辞藻,都更有冲击力。
更让人意外的是报告的内容:没有吹嘘的“精准逃顶”,没有煽动的“独家内幕”,只有一页页干净到极致的数据,前三个季度的防御配置明细(60%国债逆回购+30%高股息蓝筹+10%现金)、四季度抄底标的的估值测算表、每笔交易的买卖时点,与仓位的控制记录,甚至连最大回撤,2.1%的风险控制日志,都清晰可查。尤其是归因分析部分,用加粗字体,明确标注:“全年收益中,40%来自防御阶段的稳健收益,60%来自11月后对‘错杀股’的精准抄底,无任何运气成分,完全遵循预设策略执行。”
这份“反套路”的报告,很快被嗅觉敏锐的资本盯上。
第一个打来电话的是,望远智库的首席分析师,语气里带着难掩的急切:“柯先生您好,我是望远智库的张明,我们刚拆解完‘观势1号’的业绩,想请教您在,三季度市场最恐慌时,坚持持有高股息股,而非割肉的逻辑是什么?”
紧接着是,新月联合家办的投资总监,开门见山:“林小姐,我们家族客户,正在寻找能穿越周期的管理人,贵工作室的风险控制能力,非常符合我们的要求,能否约个时间,详细聊聊投资流程?”
甚至连曾经拒绝过,柯景阳的券商机构部经理,也带着歉意打来电话:“柯总,之前是我有眼不识泰山,不知道您这边,有这么强的投研能力,能不能考虑,跟我们券商合作开发产品?”
电话铃声此起彼伏,柯景阳却始终保持着平静。他坐在宽大的办公椅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面对电话那头的提问,既能从宏观层面拆解“今年市场下跌的,核心是流动性收紧,加情绪超跌”,又能微观到“康宁医疗的市净率,低于行业均值30%时,就是安全边际的临界点”,逻辑清晰得像提前写好的剧本。没人能想到,半年前的他,还会因为持仓股票,单日下跌5%而手心冒汗,连跟营业部经理,沟通都要提前打草稿。
挂掉新月联合家办的电话,柯景阳转过身,目光扫过工作室:林小雨正对着电脑,整理尽调资料,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白板上,还留着上周的行业分析图,红色笔迹圈出的“地产链修复机会”已经应验;窗边的绿萝,在寒冬里依旧翠绿,叶片上还沾着,早上林小雨浇的水珠。
没有预想中的狂喜,也没有丝毫骄傲,只有一种沉甸甸的踏实感,像脚下的土地一样稳固。
核心意义:身份的蜕变
这份+8.7%的业绩报告,从来都不只是,一个冰冷的数字。
它是一枚勋章,刻着王叔“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的教诲。当初王叔让他反复推演“极端行情下的仓位控制”,他曾觉得是多此一举,可正是这份严谨,让他在三季度,市场暴跌时守住了本金,才有了后续抄底的底气,这一次,他证明了,所学并非纸上谈兵。
它是一张答卷,回答了,无数个深夜里的自我质疑。有多少次,他看着满屏的绿色K线,怀疑自己的策略,是不是错了?有多少次,朋友劝他“跟着热点炒一把”,他差点动摇?而现在,这份正收益告诉所有人,坚持理性和纪律,真的能在混乱的市场中赚到钱。
它更是一张通行证,一张由市场亲手签发的“专业投资者认证”。以前,他跟别人说“我懂投资”,别人只会看他的年纪笑一笑;现在,不用他多说,+8.7% ,与 -32.5%的对比,就是最有力的证明。他不再是那个靠运气赚了钱、又靠直觉亏回去的散户,而是能靠系统、纪律和认知持续盈利的,专业管理人。
林小雨整理完资料,抬头正好对上柯景阳的目光,笑着递过来一杯热咖啡:“柯哥,刚看论坛,咱们的报告,已经被顶上热搜了,好多人问怎么跟投呢。”
柯景阳接过咖啡,温热的触感,从指尖传到心里。他看向窗外,寒风还在呼啸,但工作室里的灯光温暖明亮,屏幕上的代码,闪烁着希望的光。他知道,这个冬天还没结束,但“观势”已经有了,穿越寒冬的力量,而他的蜕变,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