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暴过后,市场一片狼藉,残存的恐慌情绪,仍在盘中,不时掀起涟漪。“观势工作室”里,没有了争吵,只剩下一种压抑的沉默,和键盘鼠标清脆的点击声,那是林小雨在,面无表情地导出,所有交易数据,进行详细的复盘分析。
柯景阳安静地坐在一旁,没有打扰她。他看着屏幕上,最终定格的总资产曲线,一根先是陡峭上升,(得益于前期的上涨,和机动仓的微利),然后在今天,拉出一根深V,但最终仍明显回落的线。结果比他预想的,最坏情况(全军覆没)要好得多,但也比理想情况(完美躲过)要差一截。
良久,林小雨打印出,一份详细的报告,递给了柯景阳。她的动作有些僵硬,声音也干巴巴的:
“复盘结果出来了。”
柯景阳接过报告,纸页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和图表清晰地呈现了,刚才发生的一切。
结论一:柯景阳的“情绪顶”判断完全正确。
时间点:他在市场情绪最高亢、风险积聚最严重时,发出了预警。
价值:四成基础防御仓的选择,完美规避了主跌浪,是本次避免毁灭性,打击的绝对功臣。如果没有提前降仓,按原七成科技仓位计算,损失将是现在的数倍。
结论二:林小雨的“算法机动仓”遭遇滑铁卢。
亏损原因:持仓品种(高波动科技股)在极端行情下,本身跌幅巨大, 严格的止损策略,在流动性瞬时枯竭的,暴跌中产生连续止损,和负面滑点,放大了亏损。
亏损幅度:虽然仅有一成仓位,但其造成的损失,几乎抵消了,基础防御仓,顽强抗跌,所带来的全部优势。
报告用冰冷的数据,说明了一个撕裂的事实:他们既对了,也错了。
柯景阳放下报告,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心中没有“果然如此”的得意,反而有一种沉重的复杂感。他看到了,林小雨苍白的脸,和紧抿的嘴唇,知道这个结果,对她信奉的“绝对理性”造成了,多大的冲击。
“看来,”他开口,声音平静,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完全避开风暴,和只在风暴边缘跳舞,是两回事。”
这句话像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两人之间那扇,因争执和结果而紧闭的门。
林小雨抬起头,看向他,眼神复杂。
柯景阳继续说道:“我之前的想法,太理想化了,以为能看到风险,就能完全规避。但市场…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波动,完全离开市场,也可能意味着,完全错过机会。你的机动仓思路,本身没有错。”
他这是在肯定她。
“但是,”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严肃,“我们的‘舞步’显然有问题。在风暴眼里跳舞,却穿着平时训练用的舞鞋,注定会摔得很惨。”
林小雨沉默了片刻,终于不再盯着数据,而是迎上他的目光,声音低沉:“我的模型…对这类突发性的、系统性的极端风险,反应是迟钝的。它基于历史数据,但历史无法,完全预测未来,所有的‘黑天鹅’。它的止损策略…在常态下是保护,在极端市况下…反而成了自杀指令。”
这是她第一次,如此直接地承认,自己模型的局限性。
柯景阳点了点头:“而我,虽然感觉到了风险,却无法精确判断它何时、以何种方式爆发,更没办法量化它。我的‘感觉’,救了我们一命,但没办法指导,我们跳好那支‘风暴之舞’。”
两人对视着,空气中那根紧绷的弦,终于松弛了下来。
没有指责,没有推诿,只有基于事实的冷静反思,和一种共同的挫败感,与求知欲。
他们都意识到了,对方坚持的东西里,有自己不可或缺的拼图。 也都意识到了,自己信奉的东西里,存在着致命的缺陷。
完全的感性是赌博。 完全的理性是刻舟求剑。
“我们需要…”林小雨迟疑地开口。 “…”柯景阳看着她。
“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方法,”她深吸一口气,眼神重新变得锐利起来,但不再是那种,排斥一切的锐利,而是带着一种探索的光芒,“让算法…能‘感受’到你的‘感觉’。”
柯景阳的眼睛也亮了起来:“或者说,让我的‘感觉’,能变成你的算法,可以理解的‘数据’。”
服务器顶上的绿萝,在空调风中轻轻摇曳。
风暴带来的,不仅是损失,还有裂痕后的弥合,以及更重要的,进化的方向。
反思达成了共识,但如何将抽象的“市场情绪”转化为,可量化的“风险数据”?如何改进机动仓的策略,使其既能进攻,又能有效防御极端风险?一个更强大的“观势”模型,等待着他们,去共同构建。而市场,在暴跌之后,是陷入漫长的熊市,还是会有反弹?新的挑战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