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子弹方面的消耗,王亮的要求是,击毙一头鬼子用掉100发子弹,击毙或俘虏一个二鬼子用掉30发子弹,不管是轻重机枪子弹,还是步枪、手枪子弹,都算在内,就不算浪费。
这便意味着,这场仗七营二连完全可以用掉9140发子弹而不算浪费。
七营二连只有175名战士,平均下来每一名战士可以用掉52发子弹。
如此宽松的条件,七营二连有些战士,恨不得把手上三八式步枪的枪栓都拉出残影,生怕自己少打出几发子弹,便连汤没得喝。
毕竟击毙二鬼子没什么好得意的,击毙小鬼子才值得吹嘘几句。
而这个据点内只有53头鬼子,七营二连战士,三个人分一头小鬼子性命都分不到。
由于要尽可能减少己方伤亡,七营二连虽然火力碾压据点内的小鬼子和二鬼子,但也用了15分钟左右时间才解决战斗。
……
距离黑云寨30公里以内,其实并没有多少个小鬼子据点。
在等待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几个月时间里,如果出击的杀寇团连级单位只盯着方圆三五十公里的鬼子据点打的话,那么每一个鬼子据点怕是都要被打上十轮。
所以,王亮渐渐把作战范围扩大到方圆100公里。
反正杀寇团现在养有超过1000匹战马,出击的连级作战单位完全可以全部骑着战马出去,打下鬼子据点或者成功伏击鬼子运输队以后,用战马把战利品驮回来。
值得一提的是。
除了连级作战单位出去伏击鬼子运输部队与攻击鬼子据点以外。
这几个月时间,王亮也从警卫连抽一部分骨干,以及从下面各作战单位抽一些精英,组成一支专门清理汉奸的敌后锄奸队,人数为100人。
专门对黑云寨方圆200公里范围内的汉奸进行打击,只要确定目标真是汉奸,并且有机会,便悍然下手,哪怕汉奸躲在县城里面,都有锄奸队潜入县城将其处决。
当然,在另一个世界便读过这段历史的王亮也知道,有很多汉奸明面上是汉奸,其实是八路军安插的间谍,专门给八路军传递关于小鬼子和二鬼子的情报。
为了避免大量误杀,王亮让锄奸队带着无线电台出去,对选定的目标下手之前,先发一份无线电报给旅部。
如果旅部没有回应便直接下手,如果旅部求情便直接放过。
反正当初旅长借给他的电讯组长白玲同志知道旅部的无线电密码,王亮通过白玲同志直接联系386旅的旅部,是旅长和王亮之间的默契。
王亮认为,旅长也一定很乐意他这般做事。
事实上,王亮这么做,也确实避免了多起差点误杀八路军安插在鬼子那边重要间谍。
汉奸的击杀积分可是个好东西,尤其是在晋西北这样一片降雨量少,粮食产量低,人口少的地方,1点汉奸积分能兑换500斤白面和一支盒子炮手枪加600发子弹。
金手指给出来的白面可是最上等且磨得非常细腻的白面,口感比市面上的正常白面要好不少。
正常的白面1斤便至少能换3斤杂粮。
理论上来说,王亮这种金手指出品的白面肯定能换更多,但王亮为了更方便的兑换到杂粮,并没有要价更高。
当然,王亮每隔几天便派遣一支连级部队出去伏击鬼子运输部队,或者攻击小鬼子据点。
经常能带回来大量战利品,其中便有大量的粮食。
在没有真正缺粮的情况下,王亮也不会兑换太多金手指白面出去,平均每个月时间他兑换出去的白面也就5000斤左右,一比三换回斤杂粮也就够用了。
天气逐渐由夏天转秋天,秋天再转冬季。
随着晋西北的第一场雪下下来,王亮预感到太平洋战争就要爆发了。
虽说这是亮剑的世界,有很多事件的时间并不一致,但是在类似太平洋战争,斯大林革勒战役,小鬼子投降这种历史转折级别的大事件,时间却肯定会一致。
“距离那一天到来只剩下3天了。”
王亮耐心等待最后的时间。
他要等小鬼子五六十万兵力真正南下东南亚,陷入东南亚战场的时候,再大肆出击。
现在的王亮和他手下的杀寇团战士,便如同一头正磨着利爪,养精蓄锐的猛虎。
……
说起来,不仅是王亮组建的敌后锄奸队到处去杀汉奸。
李云龙也整了一个精锐排到处去抓汉奸。
因为他抓到的汉奸能找王亮换一杆三八式步枪加100发子弹,或者100斤白面。
当然,李云龙的锄奸队人数少,而且需要抓活的,所以难度比王亮自己的锄奸队效率低得多,成功率也低得多。
基本上王亮自己的锄奸队毙杀10个汉奸,李云龙的锄奸队才能抓到一个汉奸来交给王亮。
这几个月时间,王亮的锄奸队毙杀246个汉奸,李云龙的锄奸队抓到并且交给王亮的汉奸才23个,换走5杆三八式步枪500发子弹,和1800斤白面。
这还是在真正汉奸招募的混混狗腿子和护院家丁也算作汉奸的情况下才有的数量。
实际上,李云龙的锄奸队也就真正除了两个汉奸而已。
只不过那两个汉奸手下的混混狗腿子和护院家丁一类加在一起有20多个,李云龙的锄奸队在擒抓过程中还不可避免的自己击毙了其中几个。
而之所以换走的白面比换走的枪支弹药多一倍不止,完全是因为李云龙手下部队人数增长太快,在晋西北这种地方,李云龙单靠自己弄粮食,还真有些养不活,不得不在快揭不开锅的时候,换一些粮食撑几天。
1800斤金手指出品的白面,如果换杂粮,计较一些的换,一斤换3.5斤是没问题的,如果换红薯的话,一斤6斤都能换到。
1800斤如果全部换红薯,那也是斤红薯了,足够四五千人撑两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