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亿度灵火秀”的成功,如同在青岚宗乃至整个修真界平静的水面下引爆了一颗深水炸弹。尽管消息被严格封锁在“金乌计划”的核心层,但那持续燃烧的微型恒星所带来的能量波动,以及研究所周边区域灵气浓度出现的微妙变化,都无法完全掩盖。
宗门外,各种猜测甚嚣尘上。有说青岚宗炼制出了沟通上界的接引仙器;有传言秦洛正在打造一件足以横扫九州的无上法宝;更有甚者,信誓旦旦地声称亲眼目睹后山有金乌虚影腾空,疑似上古神兽血脉复苏。
然而,处于风暴中心的秦洛及其团队,却无暇顾及外界的纷纷扰扰。成功的喜悦是短暂的,紧随其后的是更为严峻的现实问题。
“能量约束时间,还是太短了。”秦洛指着第二次实验的详细数据报告,眉头紧锁。屏幕上,那条代表等离子体储存能量的曲线,在攀升到一亿度的峰值后,虽然维持了远超第一次的稳定期,但最终还是因为能量损失超过加热输入,缓慢而坚定地衰减下去,直至熄灭。
“我们虽然困住了它,但这个‘笼子’还不够完美,漏得太厉害。”铁大锤抱着胳膊,粗声粗气地总结,话糙理不糙。
能量损失的主要途径有几个:粒子与残余背景气体的碰撞、等离子体自身辐射(尤其是杂质导致的辐射)、以及各种不稳定性引起的能量和粒子输运。而其中,一个看似不起眼,却消耗巨大的“隐形杀手”,便是维持那庞大而复杂的“托卡马克符阵”本身运转所消耗的海量灵力!
“聚变专用聚灵阵”几乎全功率运行,产生的磅礴灵气被符阵吸收,转化为维持环形磁场、极向场、中心螺线管以及各种加热、控制、诊断系统所需的能量。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能量,并非用于约束和加热等离子体,而是白白消耗在了符阵内部灵力的传输损耗上——也就是等效的“电阻”发热。
“就像用一根烧红的铁棍去搅动水缸,你想让水热起来,但大部分热量都浪费在加热铁棍本身了。”秦洛用一个简单的比喻向团队解释,“我们的符阵,尤其是那些承载大电流、产生强磁场的核心符纹,其灵力通道存在固有的‘灵阻’。维持高强度磁场,意味着持续对抗这部分灵阻,消耗巨大且效率低下。”
这个问题在地球的托卡马克研究中同样存在,而解决方案指向了一个方向——超导。
“我们需要‘超导符纹’。”秦洛斩钉截铁地说道,“一种在特定条件下,灵阻为零,灵力可以无损耗传输的符纹结构!”
此言一出,连苏妙仪都露出了愕然之色。零灵阻?这简直颠覆了修真界对灵力传输的基本认知!即便是最好的“通灵宝玉”或者“虚空银线”,也存在着可测量的灵阻,只是大小不同而已。
“秦小子,你不是在说梦话吧?”铁大锤瞪大了眼睛,“零灵阻?那岂不是意味着灵力一旦注入,就能永动循环?这不符合能量守恒!不符合天道规则!”
“并非永动,只是传输过程没有损耗。”秦洛耐心解释,“就像在绝对光滑的冰面上推一个物体,理论上它可以一直滑下去,但前提是冰面足够光滑,没有摩擦。我们的目标,就是找到或者创造出那种‘绝对光滑’的灵力通道。”
他开始了新一轮的理论攻坚。超导的本质是库珀电子对在晶格中无阻碍运动。那么在修真界,灵力的本质是什么?是某种高维能量?是微观粒子?还是介于能量与物质之间的特殊存在?
秦洛假设,灵力作为一种能量流,其传输同样会受到“载体”本身性质的影响。传统符纹,无论是刻录在玉石、金属还是兽皮上,其材质本身的微观结构都存在缺陷、杂质和晶格振动(声子),这些都会对灵子的定向流动造成散射,表现为灵阻。
那么,要实现“超导”,就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第一,找到一种特殊的灵材或者符纹结构,能够使得流经的灵子配对形成“灵子对”,这种配对态能够抵抗微观散射。
第二,将符纹所处的环境(温度、灵力场、外部磁场)控制在某个临界值以下,维持这种“灵子对”的稳定存在。
这无疑是一个比磁约束更加前沿、更加基础的课题。秦洛几乎是从头开始,结合bcS理论(巴丁-库珀-施里弗理论)的框架,尝试构建适用于灵力的“灵子超导理论”。
他首先从材料入手。修真界是否存在天然的、具有超导潜质的灵材?他翻遍了宗门典籍,查询了百草堂和各大商会的奇物名录,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几种极其罕见的材料上:
· “幽冥寒铁”:产于极北万丈玄冰之下,性至寒,灵力传导性极佳,但在常温下灵阻依然明显。
· “九天雷击木芯”:被至阳天雷反复淬炼而不毁的灵木核心,内部结构在毁灭与重生中趋于某种完美,对雷属性灵力近乎无阻。
· “混沌息壤”:传说中蕴含一丝开天辟地之初混沌气息的神土,能衍化万物,性质最为神秘。
秦洛动用宗门储备和贡献点,艰难地搜集到了微量这些材料,开始进行低温灵阻测试。他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极低温灵境系统”,利用“玄冥真水”和特定的降温符阵,可以将样品冷却到接近绝对零度的极低温度(以修真界手段模拟)。
过程枯燥而漫长。一次次的降温,一次次的灵力输运特性测量。幽冥寒铁在低温下灵阻显着下降,但未能归零;九天雷击木芯对特定属性灵力表现出近乎超导的特性,但普适性太差。
希望,最终落在了那一点点如同活物般缓缓蠕动、色彩变幻不定的“混沌息壤”上。
当实验温度降低到某个临界点以下时,监控灵阻的精密符阵指针,猛地跌落到零刻度,并且无论秦洛如何改变注入灵力的强度和频率,指针都纹丝不动!
零灵阻!真正的零灵阻!
而且,并非针对特定属性,而是对所有 测试的灵力属性都表现出零灵阻特性!
“成功了!混沌息壤在临界温度以下,呈现完美灵子超导态!”秦洛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颤抖。
实验室里爆发出小小的欢呼。然而,喜悦同样是短暂的。混沌息壤太过稀有,其超导临界温度也极低,维持这种低温环境本身就需要消耗巨大能量,根本不可能用于大规模制备超导符纹。
“我们必须人工合成!”秦洛再次提出挑战,“分析混沌息壤在超导状态下的微观灵络结构,找出其实现灵子配对的机制,然后尝试用更常见的基础灵材,复现这种结构!”
这无疑是一项浩大工程。秦洛带领团队,利用高倍“显微神识术”和多种灵谱分析手段,艰难地解析着混沌息壤在超导态下的奥秘。他们发现,在临界温度以下,混沌息壤内部的混沌气流会自发排列成一种极其复杂、充满拓扑非平庸特性的三维灵络网络,这种网络结构能天然地促使流经的灵子形成稳定的“配对态”,仿佛在一条预设好的、绝对光滑的管道中滑行。
模仿这种天然的超导灵络,成为新的难题。传统的符纹刻绘是二维或简单曲面,而这种复杂的三维网络结构,几乎无法用现有技术实现。
就在秦洛为此一筹莫展时,苏妙仪提出了一个建议:“秦师弟,既然无法直接刻绘,我们能否‘引导’它自行生成?就像……培育水晶一样?”
“引导生成?”秦洛若有所思。
“我们可以先制备一种特殊的、具有自组织倾向的灵材基底,然后在特定的低温、特定频率的灵能场‘诱导’下,让它们自行排列,形成我们想要的超导灵络结构?”苏妙仪进一步阐述。
这个想法点燃了秦洛的灵感。他们选择了数种性质相对温和、易于塑形且与混沌息壤灵性有微弱共鸣的基础灵材,如“流影秘银”、“星辰沙”、“五行灵脂”等,按特定比例熔炼合成,制成符纹的基底材料。
然后,他们制作了一个特殊的“灵场诱导生长装置”。将制备好的基底材料置于其中,缓慢降温,同时施加一个模拟混沌息壤超导灵络特征的、复杂变化的“模板灵能场”。
这是一个需要极大耐心和精度的过程。温度曲线、灵场频率和强度的任何微小偏差,都可能导致自组织失败,生成毫无用处的杂乱灵络。
失败了数十次后,终于,在一次持续了七天七夜的诱导过程结束时,检测符阵传来了令人振奋的信号——基底材料内部,成功形成了一种与天然混沌息壤超导灵络高度相似的、稳定存在的三维网络结构!
将其接入测试回路,降温至临界温度(虽然仍远低于室温,但比纯混沌息壤的临界温度已提升了不少)——零灵阻现象,再次出现!
人工超导灵材,首次制备成功!
接下来,便是将这种材料与符纹技术结合。他们不再平面刻绘,而是将这种人工超导灵材制成特殊的“灵墨”,利用改进版的“千幻流晶压印法”,直接在需要超导特性的核心符纹区域,“打印”出具备三维超导灵络的结构。
当第一根完全由人工超导材料构成的、用于连接中心螺线管符阵的“超导灵缆”被制作出来,并在低温下测试确认其零灵阻特性时,标志着“超导符纹”正式从概念走向现实!
秦洛将其命名为 “零阻灵纹” 。
他们开始小心翼翼地用“零阻灵纹”替换“甜甜圈一号”中那些承载大电流、损耗最高的核心符纹回路。
改造过程持续了数月。当最后一段超导回路被接入系统,整个“托卡马克符阵”的灵力运行模式发生了质的改变。
第三次等离子体实验,在改造完成后立刻启动。
这一次,当庞大的灵力注入超导符阵系统时,预想中的、因灵阻而产生的剧烈灵气涡流和热量散发,几乎消失了!灵力如同在绝对光滑的管道中无声奔腾,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转化为强大的约束磁场。
“磁场建立完成!能耗……能耗比之前降低了百分之六十八!”负责能源监控的弟子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加热系统功率提升百分之三十!等离子体温度迅速攀升!”
“一亿度突破!能量约束时间……还在持续延长!”
那团璀璨的灵火在环形磁场中稳定地燃烧着,光芒似乎都变得更加纯粹和凝聚。因为能量损失的大幅减少,维持它燃烧所需的输入功率显着下降,而它的“寿命”则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延长。
控制室内,众人看着屏幕上那条缓慢衰减的能量曲线,以及那远超之前记录的约束时间,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超导符纹的成功,不仅仅是为“金乌计划”扫除了一个巨大的能源损耗障碍,更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零电阻的灵力传输,意味着更高效率的法器、更强大的阵法、以及未来能源网络革命性的可能。
这无声奔涌、毫无滞碍的灵力,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修真界的能源利用效率,即将步入一个全新的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