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在USS探索号上的“学术交流”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他凭借其渊博的“理论知识”(实为多个宇宙科技体系的融合见解)和偶尔展露的、远超联邦当前水平的能量操控精度(例如,在一次非正式的能量分配系统讨论中,他随手优化了一个次级电路的效率,使其能耗降低了15%而输出更稳定),逐渐赢得了包括托维克在内的科学官们的尊重,甚至是一丝敬佩。
珍妮尔船长也注意到了这位“林先生”的不凡。他的谈吐、见识,尤其是对复杂物理概念的直觉性把握,远超普通学者。在一次私下会谈中,她试探性地问道:“林先生,以您的才华,留在偏远的科研共同体未免可惜。联邦科学院或许能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林辰淡然一笑,早有准备:“感谢舰长的好意。但我们共同体崇尚独立探索与静心研究。此次交流,已是破例。不过,为感谢贵方的开放态度,我或许能提供一些……小小的帮助,以解决贵方目前可能面临的一些技术难题。”
他抛出了一个诱饵。通过枢灵对联邦公开网络信息的深度挖掘,结合道瞳对探索号系统运行状态的细微观察,他发现这艘船正在进行一项高强度的深空探测任务,其长程传感器阵列在持续扫描某个特定星域时,存在信号衰减过快和背景辐射干扰过滤效率不足的问题,这会影响探测精度和距离。
“例如,”林辰轻描淡写地说,“贵舰的长程传感器矩阵,在应对高能粒子背景流时,其噪声抑制算法似乎可以进一步优化。我恰好研究过一种基于多维傅里叶变换与量子纠缠态关联分析的滤波模型,或许能提升至少30%的信噪比。”
托维克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这个问题困扰了工程部门许久,现有的解决方案效果有限。林辰提出的方法,虽然听起来复杂,但从理论上看极具可行性。
珍妮尔船长与托维克低声商议后,决定接受这份“礼物”。林辰在托维克的协助下,花费了数小时,编写了一段精简而高效的算法代码,并嵌入到传感器系统的测试模块中。运行测试的结果令人震惊——信噪比提升了35%,探测距离和清晰度显着增加!
这份实实在在的贡献,彻底改变了联邦对林辰的态度。他不再仅仅是一位“访问学者”,而是被视作一位极具价值的、友好的外部专家。相应的,他的访问权限也得到了提升,可以接触到一些原本受限的非核心但更深入的工程数据库,包括一些关于曲速场稳定性的高级调控协议和传送系统模式缓冲器的优化案例库。
枢灵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新知识,并在星尘重工内部开始了模拟构建。
“主人,联邦的曲速场动态平衡算法非常精妙,其子空间分层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对正常空间的时空扰动。结合我们的混沌能量阻尼器,有望开发出跃迁过程更平稳、对舰体结构压力更小的新型曲速引擎。”
“传送系统的物质流相位同步技术也很有价值,能极大提高重组精度。若与我们的分子级物质重构技术结合,甚至可以尝试跨维度物质传送。”
林辰知道,这还不够。他需要接触到真正核心的、关乎战略级应用的技术,比如联邦最高级别的曲速因子(允许超越常规曲速极限)、紧急战术传送协议(在激烈交战或强干扰环境下的传送),以及联邦对时空异常(如时间裂缝、虫洞)的研究和应对技术。要获得这些,他需要一个更大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