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可能潜藏在国内的消息,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联合专案组内部引发了轩然大波。之前的侦查方向主要聚焦于境外,如果这个情报属实,整个案件的侦办策略都需要进行重大调整。
专案组指挥中心,气氛紧张而肃穆。巨大的电子屏幕上,代表着“幽灵船”网络资金流、信息流的复杂线条交织盘旋,而一个新的、闪烁着红光的焦点,被标注在了东南沿海的“鹭岛市”——一个以风景秀丽和私募基金聚集而闻名的城市。
“如果‘导师’真在鹭岛,那他必然有一个极其隐蔽且合法的身份作为掩护。”屏幕上,一位负责情报整合的专家分析道,“可能是某家低调的私募基金合伙人,也可能是某个金融科技公司的幕后掌控者,甚至可能伪装成一名普通的金融学者或退休人士。他利用鹭岛金融生态的活跃性和相对宽松的环境,既能遥控指挥,又能近距离观察和规避风险。”
总指挥,那位目光如炬的官员沉声下令:“调整侦查重心!成立‘鹭岛前线指挥部’,协调当地国安、公安经侦力量,秘密进驻。第一要务,在不惊动对方的前提下,锁定‘导师’的真实身份和藏匿地点!”
他看向视频连线中的林墨(此刻林墨已在专案组某个安全屋接入会议):“林墨同志,你提供的关于‘数据哨站’的分析,为我们打开了技术反制的突破口。现在,这条关于‘导师’的新线索,需要你从业务层面进行交叉验证和辅助定位。”
林墨的任务变得更加清晰和危险:他需要利用银行体系和普惠金融的业务网络,在“幽灵船”可能活动的领域,进行更精细化的“垂钓”和“试探”,配合前线指挥部的侦查。
一条明线,一条暗线,双线追猎正式启动。
明线,由“鹭岛前线指挥部”主导。 他们开始对鹭岛市所有符合特征的私募基金、金融科技公司及其核心人员进行秘密排查,动用技术侦查、人员摸排等一切合法手段,如同用最精密的筛子过滤沙海,寻找那颗伪装完美的金粒。
暗线,则由林墨在专案组远程指导下执行。 他回到了普惠金融部总经理的岗位上,但工作重心已悄然偏移。
专案组为他设计了几套“定制化”的金融产品或服务方案,这些方案表面上是为了拓展业务,实则内嵌了针对性的“触发条件”。
例如,专案组设计了一款面向“高端科技创新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升级版”产品,该产品对企业的技术壁垒、研发团队背景和境外融资经历有特殊偏好,审批流程看似宽松实则内嵌了更隐秘的关联审查。这款产品通过总行渠道,被推介到包括鹭岛在内的几个重点城市。
同时,林墨授意方薇和张晓,在与“天宇跨境”尚有联系的供应商沟通中,有意无意地透露:东海分行正在与某“国际顶级投行”接洽,筹备设立一个专注于“跨境数字资产清算和贸易金融区块链”的联合实验室,正在寻找具有“全球视野和前沿技术”的合作伙伴。
这些“诱饵”经过精心设计,既要符合商业逻辑,不引起对方警觉,又要精准地触及“导师”可能关心的领域——前沿科技、跨境清算、数字资产,这些都是构建和维持“幽灵船”网络可能需要的技术和金融基础设施。
林墨如同一个耐心的渔夫,在不同的水层放下了特制的鱼饵,然后静静地观察着水面的涟漪。
几天过去了,鹭岛前线指挥部那边的排查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目标隐藏得极深。
然而,林墨这边的“暗线”却率先感受到了波动。
首先,方薇汇报,有一家注册在鹭岛、名为“瀚海星辰”的小型私募基金,对那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升级版”产品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兴趣,其咨询的问题非常专业和内行,远远超出了一般私募基金对银行信贷产品的关注范畴。
紧接着,王鹏通过他的渠道打听到,“天宇跨境”的周天宇,近期似乎与鹭岛当地的某个“低调的金融圈大佬”有过秘密接触,具体身份不详,但据说此人能量极大,与境外资本联系密切。
几乎同时,专案组技术监控单元发现,那个“环太平洋贸易清算中心”(数据哨站)对“跨境数字资产清算”相关关键词的抓取和解析频率,在近期显着提升!
多条线索,如同散落的磁针,开始隐隐指向同一个方向——鹭岛!
“鱼儿可能开始试探了。”林墨在加密通讯中向“磐石”汇报,“‘瀚海星辰’基金、周天宇接触的神秘大佬、以及数据哨站对特定信息的高度关注……这些迹象表明,我们的‘诱饵’可能引起了目标层级的注意。”
“收到。继续观察,保持静默。前线指挥部会重点核查‘瀚海星辰’及周天宇接触目标。”“磐石”回复。
放下通讯器,林墨走到窗边,望向东南方向。鹭岛,那座美丽的滨海城市,此刻在他眼中,却仿佛笼罩在一层无形的迷雾之后,迷雾深处,隐藏着那个搅动全球金融暗流的“导师”。
双线追猎已经开始,明枪与暗箭在无声中交错。林墨知道,真正的对决正在临近,每一步都必须如履薄冰。他不仅要找到“导师”,更要在对方察觉到自己被盯上之前,完成致命一击的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