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职调查结束后,东海分行对公业务部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氛。关于鼎峰项目的两份截然不同的授信方案,如同两军对垒,在陈永清的案头形成了鲜明的对峙。
一份是由林墨主笔,经过风控部老周审核并大力支持的 “审慎结构化方案” 。这份方案厚达数十页,事无巨细地罗列了尽职调查中发现的风险点,并提出了相应的、严格的风控措施:要求项目贷款部分必须提供足额的土地及在建工程抵押,抵押率不得超过60%;设立严格的资金共管账户,每一笔大额支出都需要银行审核;流动资金贷款部分,接受的应收账款质押率设定在较低的50%,且需逐笔核实贸易背景;此外,方案还包含了交叉违约条款、财务状况持续披露承诺等一系列约束性条款。
另一份,则是赵伟私下向陈永清汇报,并争取到部分业绩压力大的客户经理默示支持的 “灵活进取型方案” 。这份方案的核心在于“简化流程、快速放款”。它大幅降低了抵押担保要求,主张仅以项目土地抵押,抵押率可放宽至70%,股东担保也仅为象征性的;对于资金监管,建议采用事后报备制而非事前审核;赵伟在汇报时,反复强调这份方案是“基于对郭总个人信誉和鼎峰集团市场地位的充分信任”,是“赢得客户、抢占市场的关键”。
陈永清的办公室,成了没有硝烟的战场。
“陈行,林墨那份方案,不能说不好,但太书生气了!”赵伟情绪有些激动,站在办公桌前,“现在市场竞争多激烈?工行那边听说已经准备上会了,条件比我们宽松得多!如果我们抱着这套繁琐的条条框框不放,鼎峰凭什么选我们?就因为我们风控严格吗?客户要的是效率,是支持!”
他深吸一口气,试图让自己显得更理性:“我知道风险,但做生意哪能没风险?只要我们抓住了核心抵押物,风险就是可控的。先把业务拿下来,把客户绑在我们的船上,后续的存款、结算、中间业务,都是水到渠成!这笔业务要是黄了,我们整个部门上半年的指标都悬了!”
陈永清没有说话,目光投向刚刚被叫进来的林墨和老周。
老周扶了扶眼镜,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赵经理,银行的基石是信用,信用的基础是风险控制。你所谓的‘核心抵押物’,在那个偏僻位置的新开发区,未来价值存在很大不确定性。70%的抵押率,一旦市场下行,就是击穿底线!事后报备制?等发现问题,资金早就被挪用了!鼎峰的关联交易和资金流向疑点重重,在这种情况下去谈‘信任’,是拿银行资产和储户存款开玩笑。”
林墨感受到赵伟锐利的目光扫过来,他稳住心神,开口道:“陈行,赵哥的观点是从市场角度出发,我理解。但我认为,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无底线的让步,而在于我们能否提供既满足客户需求,又能有效管控风险的、专业的金融解决方案。鼎峰集团规模大,融资需求也非止这一次。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建立起严谨、专业的合作模式,反而是对双方长期合作关系的负责。短期看,我们的条件似乎更‘苛刻’,但长期看,一个健康、可持续的银企关系,比任何单笔业务都重要。”
“长期?先把眼前这关过了再说长期吧!”赵伟嗤笑一声,“林墨,你才做几天业务?你知道拉来这样一个客户有多难吗?等你按部就班把风险都控制住,黄花菜都凉了!”
“风险控制不是阻碍业务的绊脚石,而是保障业务行稳致远的护栏。”林墨坚持道,他想起陈永清之前的教诲,“我们不能为了业绩,去承担我们无法承受的风险。”
陈永清的手指始终在桌面上有节奏地轻轻敲击着,听着双方的激烈辩论,面无表情。办公室里陷入了短暂的沉默,只有窗外的城市噪音隐约传来。
压力,巨大的压力,不仅来自鼎峰这个诱人的蛋糕,来自竞争对手的步步紧逼,更来自分行内部对业绩的渴望与对风险的恐惧之间的撕裂。
终于,陈永清停止了敲击,抬起头,目光深邃。
“你们说的,都有道理。”他缓缓开口,“赵伟考虑的是生存,是市场份额,是团队的饭碗。老周和林墨考虑的是安全,是银行的根基,是长远发展。”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看着楼下川流不息的车流。
“但是,我们要想清楚,东海分行的立身之本是什么?是偶尔一笔耀眼的业绩,还是持续稳健的经营和值得信赖的品牌?”他转过身,目光扫过三人,“鼎峰的项目,我们要争,也必须争。但不能跪着争,要站着争。”
他的语气变得决断:“就以林墨的结构化方案为基础,进行谈判!这是我们的底线方案。王鹏,赵伟,你们负责与鼎峰沟通,明确传达我们的原则。可以告诉他们,我们理解他们的需求,可以在放款效率、服务配套上给予最高优先级的支持,但在风险控制的核心条款上,没有让步空间!”
他特意看向赵伟:“如果郭总觉得无法接受,那说明我们和鼎峰的合作理念存在根本差异,这样的合作,不要也罢。至于其他银行的竞争……”
陈永清眼神锐利起来:“让他们去拼价格、拼条件吧。我们要拼的,是专业,是风控,是长期价值。我相信,真正想健康发展的企业,最终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陈永清一锤定音。
赵伟的脸色瞬间变得很难看,嘴唇动了动,但最终没再说什么,只是深深地看了林墨一眼,那眼神里充满了不甘、恼怒,还有一丝冰冷的意味。
老周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林墨则松了口气,心中涌起一股被认可的暖流,但同时也感受到了更沉重的责任。他知道,陈行的这个决定,将所有的压力都扛在了自己肩上,也将他林墨推到了风口浪尖。
方案之争看似落下帷幕,但真正的较量,现在才转向了与鼎峰集团的谈判桌。而赵伟离开办公室时那阴沉的眼神,让林墨明白,内部的波澜,并未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