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王鹏极有可能是内鬼后,林墨看待周遭世界的目光彻底改变了。空气中仿佛都弥漫着无声的试探与谎言。他必须强迫自己忘记“磐石”的警告,忘记那些冰冷的证据,重新戴上信任的面具,与这条盘踞在身边已久的毒蛇共舞。
这需要超乎寻常的定力和演技。
第二天,林墨主动把王鹏叫到了办公室。他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疲惫与一丝不易察觉的“信任”,将一份无关紧要的业务报表推到王鹏面前。
“王哥,你看看这个,江北那边遗留的钢贸坏账,处理起来比想象中还棘手。”林墨揉着太阳穴,语气自然地将话题引向一个安全区,然后仿佛不经意地提起,“对了,你昨天说的那个资金异动的消息,非常关键。我已经跟上面反映了,上面很重视。看来那个‘港口项目’,比我们想的还要抢手。”
他说话时,目光坦然地与王鹏对视,捕捉着他每一丝细微的反应。
王鹏脸上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随即被惯有的圆滑所掩盖:“嗨,我也是碰巧知道。不过林墨,这事儿我看水挺深,对方资金调动这么快,这么猛,恐怕来头不小。咱们……还是得多留几个心眼。”他语重心长,俨然一副为林墨着想的老大哥模样。
这番话,听在知情的林墨耳中,充满了虚伪的试探。王鹏是想知道他“上面”的反应,还是想进一步获取关于专案组动向的信息?
“是啊,小心驶得万年船。”林墨附和着,语气带着赞同,随即话锋一转,抛出了专案组精心准备的“诱饵”信息,“不过,上面评估后觉得,风险虽然存在,但机会更大。他们好像已经联系了那边项目方,准备在关键的法律文件上设置一个‘特殊复核条款’,确保资金用途绝对锁定,防止被挪用。具体怎么操作,我就不太清楚了。”
这个所谓的“特殊复核条款”,是专案组虚构的一个风控加强措施,目的就是通过王鹏这个渠道,传递给“导师”,既展示“防守”姿态以增加“毒饵”的真实性,也可能诱导对方针对这个“条款”进行破解,从而暴露更多技术手段和意图。
王鹏听得很认真,眼神闪烁了一下,随即笑道:“还是上面考虑得周到。有这种条款把关,确实能放心不少。”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分行内部的琐事,王鹏才起身离开。整个过程,林墨表现得与往常无异,甚至比平时更显“推心置腹”一些。他成功地稳住了王鹏,并完成了信息传递的任务。
但这个过程,消耗的心力是巨大的。关上门的那一刻,林墨感到一阵虚脱,后背已被冷汗湿透。与一个深知你底细、你却要佯装不知的叛徒谈笑风生,其心理压力远超与周天宇的正面交锋。
随后的几天,林墨严格按照专案组的指令,在与王鹏有限的接触中,持续释放着经过精心筛选和设计的信息碎片。他像一个双面间谍,在忠诚与伪装之间走钢丝。
而“毒饵”计划也在同步推进。根据监控,“幽灵船”关联的资金,正如王鹏之前所言,开始分批、通过复杂路径,试探性地注入港口项目的离岸架构中。对方的操作极其谨慎,每一笔资金进入后,都会进行多轮复杂的衍生品交易和权证转换,试图模糊最终归属,并测试“陷阱”的反应。
专案组按兵不动,耐心地记录着对方的每一个操作步骤,如同生物学家观察一种罕见毒蛇的习性,等待着将其一举擒获的最佳时机。
这天晚上,林墨再次约了苏晴。他迫切需要从这令人窒息的双面人生中暂时逃离,汲取一些真实的力量。他没有告诉她王鹏的事情,那是他必须独自背负的重担。他只是需要待在她身边,感受那份无需猜忌的宁静。
在一家小书店的咖啡区,苏晴似乎察觉到了他深藏的疲惫,轻轻将一杯热茶推到他面前。
“如果太累,就停下来歇歇。”她轻声说,“有些战斗,不是一朝一夕能打完的。”
林墨看着她,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同时也夹杂着一丝苦涩。他多么希望一切能简单些,但他已经无法回头。
“我知道。”他握住茶杯,感受着杯壁传来的暖意,“只是有时候觉得,身边的一切,都像是隔着一层毛玻璃,看不真切。”
苏晴沉默了片刻,目光扫过书店里安静阅读的人们,若有所指地说:“毛玻璃也好,浓雾也罢,总会散的。重要的是,拿着灯的人,自己不能先迷失了方向。”
她的话,像一道微光,再次照亮了林墨内心的迷惘。是的,他不能迷失。无论身边的迷雾多么浓重,无论要与多少头“狼”共舞,他都必须牢牢记住自己“拿灯”的职责——照亮黑暗,守护堤坝。
与苏晴分别后,林墨收到了“磐石”的最新通报:
「‘幽灵船’首批实质性资金,已进入‘毒饵’核心圈套。对方正在尝试激活并破解我们预设的‘法律复核条款’。技术交锋已开始。准备进入收网前最后阶段。」
林墨深吸一口清冷的夜气,目光投向远方沉沉的夜幕。与狼共舞的序幕即将落下,最终擒狼的终章,正在不远处等待着。而他,已经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