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员工假期结束后,“槐花集团”又恢复了正常的忙碌。与ccE那场不见硝烟的较量大获全胜,让“槐花”上下士气大振,但也耗费了巨大的心力。风波过后,苏宁总觉得,企业不能总是在防守和反击中打转,是时候主动去做一些更长远、更能沉淀价值的事情了。
一次高管例会上,她提出了酝酿已久的想法:“咱们‘槐花’能有今天,离不开技术的突破和市场的把握。但技术不能只靠我们关起门来搞,市场也不能总靠我们自己去闯。我想,成立一个‘槐花创客基金’。”
会议室里安静下来,大家都看向她。
“这个基金,不图短期回报,”苏宁环视众人,语气沉稳,“主要做两件事:第一,扶持高校里有潜力、但缺资金、缺平台转化的科技成果,尤其是那些与咱们产业方向契合的;第二,支持像赵小满那样,有想法、有手艺,想把传统工艺做出新花样的年轻人。”
陆信沉吟着:“投钱给高校和年轻人?这……风险不小啊,见效也慢。”
“眼光要放长远。”苏宁解释,“高校是人才的摇篮,也是前沿技术的源头活水。我们现在不去播种,将来哪来的收获?支持赵小满这样的年轻人,不仅是帮她个人,更是给咱们藤编这块老招牌注入新的生命力,探索传统工艺更多的可能性。这既是责任,也是投资未来。”
她顿了顿,补充道:“基金规模不用一开始就搞得很大,先拿出五百万作为启动资金,由战略发展部负责运营,春苗你来牵头。项目筛选要严格,但流程要简化,真正帮到那些有潜力的‘种子’。”
道理说通了,陆信也不再反对。他知道苏宁在战略布局上,总能看到更远的地方。“行,就按你说的办。不过这钱得花在刀刃上,春苗,你把好关。”
“槐花创客基金”正式成立的消息,通过官网和合作渠道发布了出去。与此同时,周明接到了母校工业大学的邀请,希望他能以优秀校友的身份,回校给学弟学妹们做一场关于“小型家电核心技术突破与实践”的讲座。
周明有些忐忑地来找苏宁:“苏工,我……我能行吗?让我在车间里捣鼓东西还行,上台讲课……”
“怎么不行?”苏宁鼓励地看着他,“你从理论到实践,亲手把微型电机啃了下来,这就是最好的教材。把你的思考过程、遇到的困难、解决的思路,真实地讲出来,比任何空洞的理论都更有价值。这也是我们基金希望传递的精神——敢想,更要敢做。”
带着这份鼓励,周明精心准备了讲稿。讲座那天,能容纳两百人的阶梯教室座无虚席,甚至走廊都站满了人。周明站在讲台上,看着下面一双双充满求知欲和好奇的眼睛,起初的紧张渐渐被一种分享的渴望取代。
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从一张画在草稿纸上的、最初关于电机振动补偿的算法草图开始讲起,讲到实验室里无数个不眠之夜,讲到烧坏的电路板和示波器上终于平稳的波形,讲到张师傅那句“好刀都是磨出来的”,也讲到了最终成本下降、性能超越进口产品时的喜悦与沉静。
他的讲述朴实无华,却充满了技术细节和真实情感,台下时而寂静无声,时而爆发出会心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讲座后的互动环节,气氛更是热烈。
“周学长,你们在材料选择上是怎么考虑的?”
“学长,你觉得在校期间最应该培养哪些能力?”
“周工,你们集团那个创客基金,对项目有什么具体要求吗?”
周明一一耐心解答。在回答一个关于新型保温材料的提问时,一个戴着厚眼镜、略显腼腆的男生引起了他的注意。男生提到他们材料学院的一个课题组,正在研究一种基于生物质来源的、具有独特微观结构的新型相变材料,理论上储能密度高、循环稳定性好,可能适用于需要精准温控的领域,比如高端保温杯、恒温电饭煲的内胆保温层等。
周明立刻敏锐地捕捉到了其中的价值。他详细询问了材料的原理、目前的研究阶段和遇到的困难(主要是成本控制和规模化制备工艺)。讲座结束后,他特意找到那个男生,留下了联系方式,并鼓励他们整理好技术资料,申请“槐花创客基金”。
几乎是同时,在槐花村,赵小满也得知了“创客基金”的消息。她拿着那份“藤月”便携茶具的外观设计专利证书,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怦怦直跳。成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藤编设计工作室,将更多传统与现代结合的设计变成现实,这是她藏在心底很久的梦想。但现在,机会似乎就摆在眼前。
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熬了几个晚上,写下了一份虽然稚嫩但充满热情的商业计划书,里面阐述了她对藤编现代设计的理解、已有的成果(专利)、未来的产品构想,以及希望获得的资金支持(主要用于购买更精良的工具、尝试新材料、以及参加设计展扩大影响力)。
写完计划书,她先是给父亲赵老憨看。赵老憨戴着老花镜,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得很慢,读完良久,叹了口气,又笑了笑:“丫头,爹知道你心思活。以前觉得你不踏实,尽想些虚的。可你这茶具,真弄出了名堂,专利都拿到了……爹信你!想去闯,就去吧!合作社这边,爹给你撑着!”
得到了父亲的支持,赵小满鼓起勇气,将计划书发到了“槐花创客基金”的申请邮箱。
基金评审工作由春苗负责。她组织了一个包括技术、市场、财务人员的评审小组。周明推荐的那个高校相变材料项目,技术新颖,与集团产业协同性强,虽然成熟度不高,但潜力巨大,评审小组一致同意给予首批五十万的资金支持,用于中试放大研究,并指定周明作为集团的对接人,提供必要的工程化指导。
而赵小满的项目,评审时则有些争议。有人认为过于小众,商业模式不清晰,风险高。但春苗力排众议:“基金的宗旨之一就是支持传统工艺创新。赵小满已经用专利证明了自己的设计能力,她缺少的只是一个平台和启动资金。我们应该给她一个机会。而且,她的成功,对槐花村的示范效应和带动作用,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最终,赵小满的项目获得了二十万元的启动资金支持。
消息传开,在集团内部和槐花村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周明牵头与高校材料项目组的合作迅速启动,实验室里又多了几个忙碌而兴奋的身影。赵小满则在村里靠近合作社的地方,租下了一个小院,挂上了“小满藤编设计工作室”的牌子。她用基金的支持,采购了一批更称手的工具和不同品类的藤材、辅料,开始将她笔记本上那些天马行空的设计草图,一件件尝试变成实物。
苏宁偶尔会通过春苗了解这两个项目的进展。她看着系统中那4180点积分,心中平和。这笔庞大的“战略储备”尚未动用,但她知道,像“创客基金”这样播种未来的事情,其价值无法用积分衡量。它撒下的是一颗颗充满希望的种子,或许有些会夭折,但只要有一两颗能长成参天大树,那么今天的投入就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