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东升藤艺社的路途颠簸而沉闷。破旧的长途汽车在尘土飞扬的土路上摇晃,车厢里弥漫着烟草和汗液混杂的气味。苏宁靠在有些掉漆的车窗上,看着外面飞速倒退的、与特区截然不同的乡野景象,眉头始终没有舒展。
陆信坐在她身边,身形依旧挺直,像一座沉默的山,为她隔开拥挤和不适。他看着她略显苍白的侧脸和眼底的疲惫,心中一阵揪紧。他伸出手,轻轻覆在她放在膝盖的手上,那手冰凉。
“别太担心,”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种令人安心的力量,“总会有办法的。”
手背上传来他掌心干燥而温暖的触感,那温度似乎顺着血液缓缓流进心里,驱散了些许寒意。苏宁转过头,对上他深邃的眼眸,那里面的担忧和坚定清晰可见。她勉强扯出一个笑容,反手轻轻回握了他一下,力道不大,却传递着无声的依赖。
“我知道,”她轻声说,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就是觉得……好不容易走到今天,如果……”
“没有如果。”陆信打断她,语气斩钉截铁,握着她手的力道收紧了些,“我们一起闯过了那么多难关,这次也一样。大不了,我们从头再来。”
“从头再来……”苏宁喃喃重复着这四个字,看着他眼中毫无保留的信任和支持,心中的慌乱奇迹般地平复了许多。是啊,她不是一个人。她有陆信,有槐花村的乡亲,还有……脑海中的系统。她不能先倒下。
“嗯。”她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神重新变得坚定,“我们一起。”
几个小时后,汽车在一个看起来颇为陈旧的厂区门口停下。“东升藤艺社”的牌子锈迹斑斑,厂区内传来阵阵机器轰鸣和藤条敲打的声音。
接待他们的是一个姓何的副厂长,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眼神里透着精明和审视。他显然对特区来的客户有些好奇,也更谨慎。
“苏老板,陆老板,远道而来,辛苦了。”何厂长将他们引到一间简陋的办公室,倒了两杯白开水,“听说你们想找代工?我们厂子虽然不大,但做藤编也有些年头了,机器设备都还齐全。”
陆信将带来的几件“槐花牌”普通款样品放在桌上:“何厂长,你看看,类似这种工艺和品质,贵厂能做吗?我们需要尽快出一批货,数量不小。”
何厂长拿起样品,仔细看了看,又用手摸了摸藤条的质感,咂咂嘴:“手工是细发,这藤条处理得也好。不过……”他话锋一转,脸上露出为难的神色,“我们这边的工人,习惯做粗拉一点的活儿,像这么精细的,得慢慢磨,工价可不低。而且,你们这藤条预处理的方法……”
他又开始旁敲侧击技术问题,与林经理如出一辙。
苏宁的心沉了沉,正准备开口,陆信却抢先一步,语气沉稳却不容置疑:“何厂长,工价我们可以谈,按件计酬,保证比你们做普通货划算。但预处理和核心编织技术,是我们合作社的立足之本,不便外传。我们提供处理好的藤条原料和详细的工艺图纸,贵厂只负责按照要求编织,确保质量。如何?”
何厂长眯着眼打量了陆信片刻,又看了看旁边神色平静但眼神锐利的苏宁,知道碰上了明白人,占不到技术上的便宜。他沉吟了一下,似乎在权衡利弊。
“既然陆老板这么爽快,那……也行。”何厂长最终点了点头,“不过,丑话说在前头,工期紧,质量要求高,这工钱……”
接下来的谈判,陆信展现出惊人的耐心和技巧,既守住了利润底线,又在工价上做出了适当让步,最终与何厂长达成了一个初步的代工协议:东升藤艺社先试做一百件指定款式的收纳篮,严格按照“槐花牌”提供的工艺标准和质检要求,五天内交货。如果质量合格,再谈后续大单。
虽然只是试单,但总算撕开了一道口子!
离开东升藤艺社,天色已近黄昏。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走在回程的土路上,气氛比来时轻松了不少。
“刚才,谢谢你。”苏宁轻声对陆信说。她知道,刚才若不是陆信果断应对,谈判可能会陷入僵局。
陆信侧头看她,夕阳的金光勾勒着她柔和的轮廓,他眼神温和:“跟我还客气什么。你负责想路子,我负责谈价钱,不是早就说好的吗?”
他语气里的理所当然和默契,让苏宁心头一暖。她看着他被夕阳染成金色的侧脸,看着他因为连日奔波而略显憔悴却依旧坚毅的神情,一种混合着心疼、依赖和更深层次情感的东西,在心底悄悄滋生。
“信哥,”她停下脚步,看着他,声音很轻,“等这次危机过去了,我们……”她顿了顿,后面的话似乎有些难以启齿,脸颊微微泛红。
陆信也停下脚步,转身面对着她,目光专注地落在她脸上,带着询问,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苏宁深吸一口气,鼓足勇气,抬头迎上他的目光:“等稳定下来,我们……好好办个酒席吧。”说完,她迅速低下头,耳根都红透了。在这个年代,这几乎等同于最直白的表白和承诺。
陆信愣住了,随即,一股巨大的狂喜如同海浪般冲击着他的心脏。他看着眼前这个低着头、脸颊绯红、与他并肩作战、一次次带给他惊喜和力量的女子,胸腔被一种前所未有的饱满情感填满。他伸出双手,轻轻捧起她的脸,迫使她抬起头看着自己。
他的指尖带着薄茧,触感粗糙却无比温柔。他的目光深邃如海,里面翻涌着压抑已久的情感。
“好。”他哑声开口,只有一个字,却重若千钧,带着无比的郑重和承诺,“等这事过去,我风风光光娶你过门。”
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山盟海誓,但这简单的一句话,却比任何情话都更动人心弦。苏宁看着他眼中清晰映出的自己的影子,看着他眼底那毫不掩饰的深情和坚定,眼眶微微发热。她用力地点了点头,千言万语都融在了这个动作里。
陆信轻轻将她拥入怀中,这是一个不带任何情欲色彩的、充满珍视和保护意味的拥抱。苏宁将脸埋在他结实的胸膛,听着他沉稳有力的心跳,感受着他身上传来的温暖和令人安心的气息,只觉得连日来的所有疲惫和焦虑,都在这一刻被抚平了。
夕阳将相拥的两人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在这条陌生的乡间土路上,他们的心前所未有地贴近。
然而,温馨的时刻总是短暂。他们都知道,眼前的危机尚未解除。东升藤艺社只是权宜之计,质量和稳定性仍是未知数。槐花村的根本问题,依然亟待解决。
相拥片刻后,两人默契地分开,继续赶路。手,却自然而然地牵在了一起,十指紧扣。
“回去后,我立刻把生产优化的方案发给村里。”苏宁一边走一边说,语气恢复了平时的冷静和条理,“同时,我们要盯紧东升这批试单的质量。”
“嗯。”陆信握紧她的手,“村里那边,我来沟通。特区这边,你多费心。”
分工明确,目标清晰。感情的确认,没有成为负担,反而化作了更强大的动力。他们不仅是伴侣,更是彼此最坚实的战友。
回到特区时,已是深夜。但两人毫无睡意,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苏宁连夜整理【生产管理】知识库中的要点,结合槐花村的实际情况,起草了一份详细的效率提升方案。陆信则开始准备发给村里的电报,以及后续监督东升藤艺社试单的细节。
产能的危机依然悬在头顶,但这一次,他们内心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因为他们知道,无论前路如何,他们都将携手同行,共同面对。而那份在困境中确认的深情,将成为他们披荆斩棘最温暖的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