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寒风尚未完全展露锋芒,一个重磅消息便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清州一中高一三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课间时分,政教处那位以严肃着称的王主任,亲自来到了我们教室。他站在讲台上,清了清嗓子,原本喧闹的教室瞬间鸦雀无声。
“同学们,安静一下!宣布一个重要通知!”王主任的声音洪亮,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为了隆重纪念我们清州市建市一周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将于12月8日举行盛大的庆祝典礼暨全市群众游行活动!”
台下立刻响起了一阵兴奋的嗡嗡声。建市周年庆,这可是清州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王主任提高了音调,目光扫过我们每一张脸,“我们学校将受命组建一个由108名优秀学生组成的游行方队,代表全市青少年,向市委领导和全市人民展示我们昂扬的精神风貌!”
108将!这个数字让同学们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鉴于——”王主任刻意停顿了一下,目光在我们班同学脸上逡巡,最终落在我身上,带着一丝难得的赞许,“高一三班,在之前的军训汇报演习中,表现出了卓越的组织纪律性、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出色的军事素养,尤其是成功执行‘斩首’任务,给军区首长和市领导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他声音昂扬起来:“经学校党委研究决定,并报请市委活动指挥部批准,高一三班全体36名同学,将跳过一切选拔环节,直接入选108人方队! 并且作为整个方队的排头兵和基准队列,走在所有学校方队前列,接受检阅!”
“哇——!”
全班瞬间沸腾了!欢呼声、掌声、不敢置信的惊叹声几乎要掀翻屋顶!谁能想到,当初军训时被曹湉上校(我爸)往死里操练、累得哭爹喊娘、背后没少偷偷抱怨的“魔鬼经历”,此刻竟然成为了我们无需竞争、直通荣耀的“通行证”!同学们看向彼此的眼神里,充满了激动、自豪,以及一种后知后觉的、对我爸曹湉的感激。若不是他当初的严厉和“特别关照”,我们怎能在众多班级中脱颖而出?这选拔的激烈程度,王主任私下透露,真的不亚于征兵入伍!
王主任接着宣布了更具体的安排:“从明天开始,直到12月8日庆典之前,你们全班同学进入湖城区人武部,进行为期数周的封闭式集中训练!训练期间,所有人的食宿,由学校和人武部统一安排,作息时间与现役官兵完全同步!”
食宿全包!
当听到这四个字时,我和坐在前排的陆耳山几乎是同时猛地抬起了头,眼睛瞬间亮得像黑夜里的星星,闪烁着难以抑制的惊喜光芒!
这对于我们两个来说,简直是天降甘霖!
我每周的生活费只有三十元,还包括周末回家的车费。陆耳山更少,只有二十五元。虽然我爸是上校,听着风光,但军营薪饷有限,家里还有爷爷、妈妈、弟弟要养活,负担很重。这点钱,在物价渐涨的九十年代中学校食堂,意味着我每周只能咬牙吃一次带点肉腥的“硬菜”,平时打的都是最便宜的素菜——寡淡的炒白菜、水煮莲花白、几乎不见油花的炒土豆丝,或者是油水少得可怜的烩四季豆。看着其他住校生每周至少四十元起步、能时不时买个鸡腿改善伙食的“阔绰”,说不羡慕是假的。所以,萧逸经常以各种理由拉我去他家“改善伙食”,偶尔也会叫上沉默寡言、家境同样困难的陆耳山,毕竟,我和萧逸都算是人武部副部长周卫华中校家的亲戚(虽然这关系有点绕)……这份来自同学的情谊,我们一直记在心里。
翌日清晨,霜寒露重。
天色未明,原“红军侦察排”的全体成员已然在凛冽的寒风中,于学校操场集结完毕。没有一丝懈怠,没有一人迟到。我们自发地站成了三列整齐的纵队,温习着军训时烙印在肌肉记忆里的队列口令。
“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
“稍息!”
“报数!”
“一!二!三!四!……”
声音洪亮,动作整齐划一,仿佛从未离开过训练场。作为曾经的排长,我站在队列前方,看着这一张张熟悉而坚定的面孔,胸腔里涌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责任感与豪情。
“全体都有!”我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发出指令,“向右——转!跑步——走!”
“一!二!三!四!”
我们迈着统一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如同一股蓝色的洪流,跑步穿过晨曦微露的校园,准时抵达校门口。
此时,几辆喷着军绿色油漆、挂着军牌的解放卡车,已经静静地等候在那里。车旁,站着几位身着军装、神情严肃的人武部干部。
我快步跑至为首的一位军官面前,立定,挺胸,抬头,用尽全身力气,清晰地报告:
“报告!高一三班应到三十六人,实到三十六人!全员集合完毕,请指示!!”
那位军官目光锐利地扫过我们这支精神抖擞的队伍,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回了一个军礼:“入列,按计划登车!”
乘车,出发,抵达。
卡车载着我们,驶向位于湖城区光明路的人武部。车厢里,同学们既兴奋又紧张,低声交流着对即将到来的集训生活的猜测与期待。
车子驶入人武部大院,一股肃穆的军营气息扑面而来。高墙,哨兵,平整的训练场,以及空气中若有若无的、混合着汗水、皮革和机油的特殊味道。
“下车!集合!”
我们迅速跳下车,在带车干部的指挥下,再次快速整队,站成了一个更加规整的方阵,等待着命运的“检阅”。
不一会儿,几位领导模样的人走了过来。站在中间的,正是我们都认识的——人武部副部长周卫华中校,我的十二姑父。他今天穿着笔挺的校官常服,肩章上的校星在冬日的阳光下闪着光,不怒自威。
周卫华副部长走到队列正前方,目光缓缓扫过我们每一张年轻而充满朝气的脸庞。他没有立刻说话,那种沉默的压力,让原本还有些细微骚动的队伍瞬间变得鸦雀无声。
“同学们!”他终于开口了,声音洪亮,带着军人特有的穿透力,“首先,我代表湖城区人武部,欢迎你们的到来!欢迎你们踏入这座锤炼意志、塑造品格的大熔炉!”
“你们是清州一中的骄傲,是经过严格筛选和光荣历史证明过的优秀集体!市委、市政府和学校,把‘排头兵’的重任交给你们,是对你们最大的信任和最高的褒奖!”
他的话语铿锵有力,点燃了我们心中的火焰。
“但是!”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无比严肃,“荣耀的背后,是汗水,是纪律,是超越常人的付出!从今天起,你们不再是普通的学生,你们是准军人!一切行动听指挥,令行禁止,绝对服从!在这里,没有性别差异,没有特殊照顾,只有标准和汗水!能不能做到?!”
“能!!!” 三十六人异口同声,吼声震天,在大院里回荡。
“好!要的就是这股劲儿!”周副部长满意地点点头,随即,他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几乎可以称之为“狡猾”的笑容,“为了让你们更好地体验军营生活,更深刻地理解什么是军人,部里经过研究,特意为你们请来了一位……你们或许会感到‘惊喜’的教官。”
他侧过身,对着旁边一位一直站立如松的年轻士兵说道:“曹楠同志,出列!”
只见那位士兵以标准的队列动作,向前一步,转身,面向我们,“啪”地一个干净利落的敬礼!
当他抬起帽檐,露出那张熟悉的脸庞时,我们都惊呆了!西南军区第十四集团军某部,列兵——曹楠!
我的哥哥!
那个几天前还和我们一起在家族聚会中谈笑风生的哥哥,此刻,竟以教官的身份,站在了我们面前!
哥哥曹楠的目光平静地扫过我们,最终在我脸上微微停留了一瞬,那眼神里,没有了往日的温和,只剩下属于军人的冷峻和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