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国长公主原名不可考,但流传到后世的名字,叫朱翊瑶,据说是明武帝登基后亲自为其取的名字。
从名字就能看出,明武帝对这个妹妹有着很大的好感与期望,翊,辅佐也,瑶,美玉也。
不管是将朱翊瑶比作美玉,还是将她比作自己的左膀右臂,单从名字,便能看出明武帝在当时,便起了培养这个妹妹的心。
这也为镇国长公主之后多次监国理事做了铺垫。
事实上,镇国长公主小时候也和众多皇室公主一样,学的是三从四德、女戒女则,往后没准会和她的姐姐们一样,嫁一个知县、主事等官员的儿子,甚至是嫁给一个平民。
根据考据,镇国长公主对此很是有意见,这也是其野心崛起的开端。
其小时候困于宫廷,虽然受自家哥哥影响,有了与众多女子不一样的野心。
但当时的格局,并没有女子出头的路。
再加上明朝防外戚,同时当时镇国长公主的亲哥哥即明武帝正值夺嫡关键时刻,不管是皇帝还是其余皇子势力,都不想让明武帝一脉势力再增。
便想要将镇国长公主嫁与一平民,据野史记载,其貌丑背篓,公主见之,恨不得以死明志。
当然,这是野史,并不被当今各位专家认同。
但无疑,镇国长公主对这个夫君是很不满意的。
正值圣旨下达,平民无福,在公主嫁入前夕病逝。
同时,在明武帝的帮助下,镇国长公主嫁与了徐国公次子为妻。
但不到五年,镇国长公主生下的一子一女皆亡,最后查证,是徐国公动的手。
正值夺嫡关键期,但镇国长公主却没有选择忍耐,而是将事情闹得很大。
流言蜚语下,皇帝赐了两人和离,并加封镇国长公主为柔静公主,赐公主府独居。
这在各朝都算正常的待遇,在明朝却很是难得。
公主并未就此满足,困于封号中的“柔静”二字,反而更加变本加厉,大肆豢养男宠(后世辟谣,是为了给自家哥哥收拢人才)、沉浸玩乐(为了帮哥哥传递消息,藏私兵),皇帝与众位大臣碍于其之前苦楚,最重要的是碍于公主本人的强横态度与明武帝势力的崛起,对此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也让公主培养势力方便了许多,为明武帝的上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自明武帝上位后,柔静公主改封号为寿康长公主,并多次与皇帝公开谈论政事。
明武帝亲自教导公主政事,并多次在朝堂夸赞公主,一时间,公主地位提高,仿若汉唐。
诸多不得志的文人想要做公主的入幕之宾,渴望从她这儿获得权利。
但成功者甚少。
成功的人里面,有一人成了明武帝倚重的丞相,一人做了将军。
寿康长公主的地位也更加卓然。
及至明武帝多次御驾出征,皆下令由公主监国,凡从手中事,无有错漏的处。
朱翊瑶因此又改封号为镇国长公主,甚至得封食邑。
要知道,当时明武帝可是分封制的坚定反对者,不仅削了自己叔叔长辈们的封底食邑,连儿子女儿也没有给封地,由此可看出,镇国长公主在其心中地位之高了。
也是因为公主的经历,小时候端庄贤淑,长大的柔情,及至往后的铁血、野心,这并不是一个好演的角色。
从前不是没人拍过,但播出后都被骂惨了,更是连播都没播完就被下架。
也是因此,宿元良虽然有了想法,其实还真的没下定决心要不要拍。
林琪见此,也只能敲敲边鼓,表示若要拍,她相信自己一定能演好长公主这一角色。
宿元良表示,若他真的要拍,一定第一时间告诉她。
林琪终于得到了准确的消息,但一时间不知道是好是坏。
好在宿元良是从她这儿有的想法,若要拍镇国长公主,林琪一定会被优先考虑。
坏则在宿元良并没有真的要拍的想法,还在摇摆犹豫当中。
林琪对此,只能无奈叹息,同时和公司说说这个情况,看公司有没有办法或者关系能打消宿元良的顾虑。
而没有最坏,只有更坏,镇国长公主暂时没戏,武则天这个角色则更没戏了。
据宿元良所说,武则天的角色,早就被内定了。
定下的不是东玄洲的艺人,而是中夏洲的顶流。
“可惜那时候我还没见过你,不然……唉,在三年前我因为人情,与奥星公司的顶流幸茹薇签了合同,只是当时她的演技不行,便定下五年后再开机。”宿元良叹息道。
东玄重娱乐,中夏重政治,中夏洲作为九大洲的政治中心,地位斐然,连那儿的明星,也自觉高人一等。
东玄虽然也看关系,但总体更看重民众的意志,所以能火起来的明星,不一定各个都有关系背景,而且明星的更新迭代很快。
但中夏,却不是如此。
在中夏,能火起来的,后面必然有着杂七杂八的关系,没有关系的,三线便是顶点了。而有关系且能走到一线、顶流位置的,只要不爆出什么丑闻或自己不想干了退圈,至少能稳在那个位置十年之久。
所以宿元良才会与幸茹薇定下五年后开拍,这在中夏很常见的事,在东玄这个娱乐圈更新迭代快速的地方便有些匪夷所思了。
所以宿元良这么说,也是婉转地告诉林琪,武则天的角色他也没办法。
林琪遗憾,却不能说什么,但也没有打算就此放弃,准备回去查查幸茹薇有没有什么丑闻,好让她丢掉这个角色。
当然,这个暂时不急,毕竟离约定的五年时间还有两年,武则天剧本就在那儿,又不会跑了。
林琪一圈下来和熟人拜完年,却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那就是和粉丝们拜年。
作为演员,按理来说她要保持神秘感,但作为顶流,她需要维持自己身上的流量,以便更好冲击世界巨星。
而直播,无疑是最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