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靠楚赵两国确实不够,若能得到魏齐相助,胜算会大很多。
李牧摇头:\"魏齐还在观望,至于韩国就更不用指望了。
要不是燕国自取灭亡,嬴天衡第一个要灭的就是韩国。
\"
项燕沉思片刻道:\"我们两国的百万大军联手,倒也未必怕了秦国。
\"
\"但嬴天衡实力太强,若不设法牵制他,所谓联盟根本毫无意义!\"
李牧深表赞同。
战场上他们不惧秦国,可嬴天衡行事不循常理,要是直接杀入王宫行刺,那一切都完了。
到时不仅国家动荡,军心也会崩溃...
三人苦思许久,却悲哀地发现根本制不住嬴天衡。
想用天人对付天人,至少需要两位。
已知秦国除了嬴天衡,还有白起也是天人境,暗中有没有其他天人更不得而知。
可当今天下天人强者屈指可数。
他们知道的几位几乎都归顺了秦国——儒家荀子、阴阳家东皇太一、道家北冥子...
除了鬼谷子,似乎全都投靠了秦国...
三人相视苦笑,这还怎么打?
由于嬴天衡的出现,秦军战力发生了质的飞跃。
所有战马都装备了马蹄铁和马鞍,将士们每日修炼功法,配给天材地宝,实力远超六国数十倍。
短短三天,秦军连克燕国十余城,直逼易水。
白起谨遵嬴天衡旨意,严禁伤害平民。
这些百姓将来都是秦国子民,滥杀只会激起反抗,不利于日后安抚六国民众。
捷报频传咸阳,举国欢腾。
而燕国上下哀鸿遍野,都道燕国要亡了!
白起率五十万大军驻扎蓟城,在易水畔与嬴天衡胜利会师。
蓟城就在眼前,燕国士兵早已丧失斗志,加上吕布暗通款曲,攻占蓟城易如反掌。
这一路吕布假意败退,直至撤回蓟城,实在难为他如此费心周旋。
燕国百姓对这位\"大将军\"怨声载道。
什么常胜将军?连战连败,往日的赫赫战功怕不是骗人的吧!
\"末将白起拜见太子殿下!\"
\"末将王翦(王贲)参见太子!\"
\"末将蒙恬拜见殿下!\"
中军帐内,众将齐至,向嬴天衡行礼。
嬴天衡微微颔首,起身望向帐外:\"诸位随孤去军营巡视。
\"
说起来,这还是他第一次视察军营。
此番伐燕虽未亲自上阵,也算圆了他建功疆场的心愿。
\"遵命!\"
白起领着嬴天衡巡视秦军大营。
军营秩序井然,巡逻兵士来回穿梭。
斥候往来不绝,传递最新军情。
嬴天衡所到之处,秦军士气大振。
操练时的喊杀声陡然响亮数倍,兵将们个个精神抖擞,这便是太子的威望。
如今秦国上下,谁人不知太子神威?
单枪匹马直闯燕王喜五万大军!
进退如入无人之境!
更是一言震慑得偃都俯首认输。
更何况太子传授修炼之法,赐予天材地宝。
将士们实力大增,战场存活率大大提高,这恩德如同再造。
\"好!不愧是我大秦精锐!\"
嬴天衡满意地点头。
他见识过赵、燕、韩诸国军队,相比之下,唯有秦军最合他心意。
令行禁止,步调一致。
多年锤炼,终见成效。
\"殿下可要训话?\"王翦建议道,\"将士们若得殿下勉励,必当更加勤勉,战力定能再上一层。
\"
自嬴天衡辅佐嬴政重掌大权,王翦便追随左右,亲眼见证这对雄主的崛起。
昔日军营操练虽勤,总觉得少了些精气神。
而今太子驾临,全军上下焕然一新,斗志昂扬。
当年王翦百思不解,如今终得顿悟。
那是烙印在血脉里的忠诚!
大秦锐士胸膛跳动着赤诚之心。
嬴天衡与嬴政父子赐予的新生,早已化作不灭的星辰,在每位将士眼中,这对天家父子便是他们愿为之赴死的信仰。
为信仰挥戈,何惧生死?战意交融,军魂自然直冲霄汉。
\"要训示三军?倒是值得一试,速传令聚将!\"
嬴天衡眼中燃起跃动的火光。
前世见惯高台之上的慷慨陈词,未曾想今日竟能亲执旌旗。
这般体验着实令人心潮澎湃。
更想为这些即将远征诸天的勇士点燃心火。
此去征途漫漫,不知几人能裹尸还朝...
但为人族荣光,这一切牺牲都值得。
\"得令!\"
王贲虎目放光,当即喝令擂动金鼓。
轰——轰——
苍劲的鼓声震彻连营,伴随每记闷雷般的鼓点,钢铁洪流向着校场汇集,各级将校厉声整饬部属。
\"疾!\"
\"龟爬的都吃军棍去!\"
\"太子殿下亲临训示,都给我拿出吃奶的劲!\"
\"平素逛花楼比兔子都快,这会儿腿灌铅了?\"
\"后排那个!你当是逛集市?把腰杆给我挺成青铜戟!\"
\"弓弩手检查箭囊!骑兵整理鞍鞯!\"
\"今日谁敢堕我大秦军威,老子把他钉在辕门示众!\"
\"掌旗官听真!战旗倾斜半寸,提头来见!\"
\"让太子殿下看看什么叫虎狼之师!更要让六国余孽明白——\"
\"犯我大秦天威者,虽远必戮!\"
将校们的吼声此起彼伏。
这是大秦储君首次亲临点兵,若出半点差池,莫说前程,便是项上人头都难保全。
如今所有的荣光皆系于那位殿下,若被视作酒囊饭袋,还不如自刎谢罪。
黑色军团如玄铁潮水般列阵,矛戟成林映寒日...
光阴流转,校场之上渐次聚满铁甲将士。
除却巡哨与执行军务者,四十八万大秦锐士已列阵待命——原本五十万雄师经伐燕之战,折损不过两万,此等战果堪称奇迹。
嬴天衡身着玄甲,轩辕剑悬于腰间。
他稳步登临将台最高处,目光如电扫过黑压压的军阵。
喉间暗运内力,一声雷霆般的呼喝炸响:\"大秦锐士何在!\"
\"恭迎太子殿下!\"
\"恭迎太子殿下!\"
\"恭迎太子殿下!\"
三声山呼海啸般的应答震得地动山摇,无数铁盔下的面孔因激动而涨红。
嬴天衡剑眉一扬,突然引吭高歌:\"赳赳老秦!\"
瞬息间,数十万条喉咙齐声应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古老战歌在蓟城上空层层激荡,仿佛唤醒了积淀在血脉中的记忆。
嬴天衡眼前浮现出这样的画面:顶着箭雨的黑色洪流,握着农具的黔首百姓,还未束发的少年郎,都在\"与子同仇\"的嘶吼中前赴后继。
喉结微微滚动,这位铁血太子发现自己的视线竟有些模糊。
台下无数双发红的眼睛告诉他,所有人都看见了相同的景象——那些刻在老秦人骨子里的苦难与荣光。
\"听着!\"嬴天衡突然拔剑指天:\"在大秦,军功就是通天梯!哪怕你今日还是马前卒,只要斩得敌颅,来日必能封侯拜将!\"剑锋在朝阳下划出耀目的光弧,霎时点燃了整片校场的沸腾热血。
大秦军营内,战意冲天。
\"大秦儿郎们,建功立业就在今朝!\"嬴天衡振臂高呼,声如洪钟。
\"风!大风!\"
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响彻云霄,将士们热泪盈眶,斗志昂扬。
\"若敌军来犯,当如何?\"嬴天衡目光如炬,厉声喝问。
\"杀!杀!杀!\"
三军齐吼,声震寰宇。
\"若我军出击,又当如何?\"嬴天衡再问。
\"杀!杀!杀!\"
嬴天衡退后一步,郑重作揖:\"大秦今日之强盛,全赖诸位将士浴血奋战。
本太子在此立誓,大秦永记诸位功勋!\"
\"辱我大秦者,死!\"
\"欺我将士者,死!\"
\"犯我疆土者,虽远必诛!\"
将士们深受震撼。
堂堂太子竟向士卒行礼,这份诚意令三军动容。
此刻,每个士卒心中都燃起熊熊烈火,誓死效忠。
从今往后,谁敢妄议太子半句,他们必刀剑相向!无数将士暗自立誓,定要奋勇杀敌,不负太子厚望。
不为封侯拜相,只为守护大秦的一草一木,寸土河山。
视察完毕,嬴天衡满意离去。
将士们自发加练,天不亮就起,夜深仍不休。
如此铁军配上白起这般虎将,试问天下谁人能敌?
各国细作目睹此景,心惊胆战。
燕国百姓闻声颤抖,误以为秦军已至城下。
燕军将士见此阵势,战意全消,唯有绝望。
\"秦国竟可怕至此!这嬴天衡当真了得!\"
易水岸边,李牧、廉颇、项燕三位名将面面相觑。
他们本欲一探嬴天衡虚实,却不料见证了这般骇人景象。
三人不约而同地扪心自问,自己的国家能否像秦国那样强大?然而他们脸上浮现的苦笑已说明一切——绝无可能。
没有一支军队能像秦军这般军心凝聚。
没有哪位君主能如嬴政这般雄才大略。
更无人能及嬴天衡这般储君风范。
秦国今日的强盛,是老秦人以鲜血与牺牲铸就的传奇,世间再难重现……
此刻他们终于醒悟:秦国的野心远非吞并燕国,而是要一统天下!
六国终将无一幸免!
---
蓟城下,秦军列阵如铁,燕国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可燕王喜仍不甘认命……
尽管城中聚集了三十余万燕军,却士气涣散,如同待宰羔羊。
许多士兵已在暗中谋划投降之事。
城墙上,吕布低声问典韦:\"眼下收编了多少人马?\"
虽名义上有二十万大军由他统领,但这些士兵终究是燕国人,忠心难测。
典韦答道:\"约十万之数,余者仍誓死效忠燕国。
\"
吕布眼中寒光一闪:\"既然他们不要活路,便休怪我无情!\"
\"传令殿下,明日攻城——\"
\"将这二十万残军,尽数埋葬!\"
他并非不愿开城迎敌。
但若城门洞开,陷入绝境的燕军必作困兽之斗,届时伤亡更甚。
而正面决战时,燕军尚存侥幸之心,反而更容易瓦解。
待其溃败之际,他再出面招降,方能事半功倍。
黎明时分,秦军黑云压城,肃杀之气令人窒息。
嬴天衡策马阵前,轩辕剑出鞘直指苍穹:
\"今日便是燕国覆灭之时!\"
\"今日正是建功立业之机!\"
\"三军听令——\"
\"攻城!!!\"
\"杀!\"
山呼海啸般的战吼震彻云霄。
黄金火骑兵与百战穿甲军如潮水涌向城墙,云梯架起,箭雨倾泻。
数十万秦军如洪流席卷,兵戈所向势不可挡。
\"杀!杀!杀!\"
守城燕军仓皇迎战,却见吕布立于城头冷笑:\"自寻死路!\"
城外,白起轻蔑地啐了一口唾沫。
\"垂死挣扎罢了。
\"他冷冷道,语气中满是讥讽。
秦军在兵力上本就碾压燕军,即便没有吕布里应外合,胜负也早已注定。
燕军凭借城墙据守的那点地利,在绝对实力面前不堪一击——秦军士卒皆是后天境修士,寻常士兵如何抵挡?
嬴天衡骑着战马立阵后方,神色淡然。
对这位帝王而言,攻打燕国不过是场练兵。
他若亲自出手,那五十万大军便毫无用武之地。
何况未来还有更强的敌人等着他们,总不能让帝王事事亲力亲为。
\"放箭!\"王翦利剑出鞘,厉声喝令。
霎时间,万千箭矢如蝗群掠空,在城头炸开朵朵血花。
燕军成片倒下,哀嚎四起。
\"杀——\"
\"攻下蓟城,太子有赏!\"
秦军步卒顶着盾牌冲上云梯,任凭滚木礌石砸落,眨眼间便跃上城垛。
刀光闪过,燕军如麦秆般纷纷倒地。
城墙上很快堆起层层尸骸,血腥味混着惨叫弥漫战场。
嬴天衡眯眼打量:\"蓟城破矣。
\"
\"都他妈动起来!敢退半步者立斩!\"燕将嘶吼着驱赶士卒,却见吕布与典韦立在城头,嘴角噙着若有若无的笑意。
吕布果断下令:“调集人马,再坚持一阵便开城门迎敌!”
“遵命!”典韦沉声应道,转身传令而去。
“报——”一名士兵疾奔而来,单膝跪地,“启禀将军,城上滚木礌石即将耗尽!”
几名士兵接连禀报同样消息,一旁的燕国将领眉头紧锁,低声道:“准备白刃战!绝不让秦军踏破城墙!”
“诺!”众将士齐声应诺,迅速返回城头与秦军厮杀。
眼见秦军登城者愈众,守军渐显颓势。
城下,白起观望战况,提议道:“殿下,不如我们亲自上阵,速破蓟城?”
“不急。
”嬴天衡淡然摆手,“破城早晚之事,何必急于一时?你若手痒,不妨射杀几员敌将。
”
白起会意,取过强弓试了试弦力,搭箭瞄准城头一名燕将。
那将领正指挥作战,忽觉脊背生寒,未及反应,一支利箭已穿透前方士卒,将他钉死在城墙上。
(“轮到你了!”白起再度引弓,弦满箭出。
弓弦不堪巨力应声而断,箭矢撕裂空气直取燕将乐间。
纷乱战场上,这索命锐响竟无人察觉。
“当心!”乐间话音未落,忽觉颈侧刺痛。
踉跄间低头,见箭簇擦颈而过,鲜血正沿锋刃滴落。
“好险!”他惊出一身冷汗——堂堂宗师竟险些毙命于冷箭!若非被人推这一把,此刻咽喉早被洞穿。
乐间暴喝:“全军戒备暗箭!”
倘若这十九名将领尽数陨落,群龙无首的燕军必将陷入混乱。
乐间猛然回首,发现地上已横七竖八倒着数名将领的尸体。
“武安君箭无虚发!”
嬴天衡击掌赞叹,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他素来专精剑道,对弓弩之术未曾研习——纵使白起已达天人境界,箭术造诣却非仅凭修为可成!
“殿下谬赞。
”
白起闻言唇角微扬,反手又抽出一张硬弓,搭箭引弦,锁定向下一名敌将。
嗖——!
箭簇撕裂空气的尖啸再度响起!
噗嗤!
一名正欲揪出暗箭来源的燕将骤然僵住,眉心绽开血花。
箭头贯穿颅骨自后脑透出,连哀嚎都未及发出便轰然倒地。
乐间面沉如水:“吕将军,可曾看清暗箭来处?”
吕布漫不经心指向城下:“可不就在那儿。
”
乐间凝神细观,竟真是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