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老爷发泄完心中的怒火,一旁的随从见状,急忙上前,轻拍着他的后背,为他顺气。
白永衡则趁机开口说道:“赵老爷,我是白记的东家白永衡,您先别生气,听我给您解释一下。小二说得没错,白记目前确实还没有推出新菜式。我身上之所以会沾染上这种味道,那是因为我们还在尝试新的菜品……”
然而,白永衡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赵老爷粗暴地打断:“我不管,我现在立刻马上就要看到你说的新菜品!”
白永衡:……我有一句话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尽管心中充满了无奈,但白永衡还能怎么办呢?顾客是上帝啊!他只能强压下心中的不满,凑近王二牛的耳朵,压低声音吩咐道:“快去厨房看看腊肉蒸好了没,好了的话先端一盘上来,再送一壶酒,再来两个小菜。”
王二牛领命后,匆匆忙忙地离开了雅间。随着王二牛的离去,雅间里的气氛瞬间降到了冰点,赵老爷身上散发出的低气压,让人感觉仿佛空气都凝固了。
白永衡站在原地,如坐针毡,他根本不敢开口说话,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生怕一不小心就会触怒赵老爷。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雅间的门被轻轻推开,王二牛端着一个托盘走了进来。托盘上摆放着几盘热气腾腾的菜肴,有腊肉,还有一壶酒和两个精致的小菜。
菜刚刚被摆放在桌上,董老爷甚至都没有让一旁的随从前来服侍,便迫不及待地自己动手倒了一杯酒,然后毫不犹豫地开始大快朵颐起来。
王二牛见状,识趣地退了出去,然而白永衡却根本不敢挪动脚步,只能站在原地,眼睁睁地看着赵老爷一筷子下去,夹起好几片腊肉,然后毫不客气地送进自己的嘴巴里。
白永衡的心在滴血,他自己都还没吃够呢!
好不容易等到董老爷酒足饭饱,就在他心满意足地放下筷子的这一瞬间,房间里原本压抑的气氛,瞬间变得明亮而温暖,就像冰雪在春日的阳光下逐渐消融一样。
白永衡见状,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这才敢小心翼翼地抬起手来,擦了擦额头上因为紧张而冒出的冷汗。
而此时的董老爷,脸上也重新挂上了那副和煦的笑容,又变回了那个和蔼可亲的老头子模样。他轻轻地摸了一把自己那白花花的胡子,不紧不慢地说道:“白东家啊,真是不好意思啊,老头子我就是这么个德行,一看到好吃的东西,就非得立刻吃到嘴里才行。年轻的时候,多少还能忍耐一下,可如今年纪大了,那可真是一点都忍不了。唉,让你见笑了!”
白永衡满脸赔笑地说道:“哪里哪里,董老爷,您言重了!”
董老爷嘴角微微上扬,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对着站在一旁的随从使了个眼色。只见那随从心领神会,迅速从怀中掏出一枚银光闪闪的银锭子,轻轻地放在桌上。
董老爷缓缓站起身来,再次对着白永衡点了点头,轻声说道:“这个新菜式确实做得相当不错,味道简直让人回味无穷!我明天还要来尝尝!”
话音落下,拒绝了白永衡相送之后,董老爷直接转身离去。而那随从则故意稍稍落后几步,似乎是有意要和白永衡说些什么。
只见那随从面向白永衡,双手抱拳,一脸歉意地说道:“白东家,真是对不住!实在是老爷已经有好几天都没能好好吃上一顿饭了,心情有些烦躁,这火气自然也就大了些。但这火气绝对不是冲着您来的,还望您千万别往心里去啊!”
说罢,随从也不等白永衡回应,便急匆匆地追赶赵老爷而去。
白永衡微笑着点了点头,目送着随从渐行渐远,直至消失在视线的尽头。他像是突然失去了全身的力气一般,颓然地坐在椅子上,肩膀也无力地耷拉着,仿佛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气神,整个人都变得毫无生气,宛如一个被抽走灵魂的木偶。
他揉了揉笑僵的脸,心里只觉得疲惫不堪。尽管董老爷出手阔绰,但董老爷实在是太难伺候了!怪不得都说老小孩老小孩,他可不就是像一个任性的孩子一样,说变脸就变脸嘛,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
白永衡在心里暗暗吐槽着,突然想起赵老爷说明天还要再来的事情。想到这里,他心中一紧,连忙站起身来,急匆匆地朝着厨房走去,想要查看一下还剩下多少腊肉。
厨子知道白永衡喜欢吃腊肉,所以在蒸好后,并没有全部送去给董老爷,而是给他留了一半。而且,白永衡留意到,还没处理的腊肉竟然还有一整块!
白永衡见状,心里稍稍松了一口气。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明天赵老爷的伙食应该是足够了。然而,他的担忧并未就此消散,反而愈演愈烈。那后天呢?大后天呢?万一又冒出个吴老爷刘老爷杨老爷之类的人物,那可怎么办呢?
一想到这里,白永衡再也顾不得其他,赶忙吩咐厨子把那一整块的腊肉和尚未切开的香肠都收好。然后,他心急火燎地喊上李伯文,两人一起迅速套上牛车,急匆匆地朝着李家村疾驰而去。
*
林知意听完他们的来意后,心中顿时凉了半截,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在不断盘旋:“完蛋了,我辛辛苦苦做出来的腊肉这下可都要飞走啦!”尽管心里如此想,林知意还是满脸笑容地将白永衡和李伯文迎进了厨房。
一走进厨房,白永衡的眼睛就牢牢地定在了房梁上。只见那房梁上挂满了腊肉和香肠,密密麻麻的,让人眼花缭乱。白永衡越看越满意,连连点头,脸上的笑容都快咧到耳朵根了。
虽然他还没有尝过香肠的味道,但他已经能想象到香肠的美味程度了。毕竟,连腊肉都能做得如此出色,香肠的味道肯定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而且,瞧这挂得满满当当的房梁,就算是董老爷每天都吃,估计也能吃上一两个月呢!
然而,白永衡很快意识到一个问题:这点数量似乎太少了。毕竟,他不能仅仅将它们做成董老爷的专供菜品吧?如果真的这样做,董老爷是高兴了,但恐怕会因此得罪其他老爷们啊!
要知道,乐安县城虽然小,但白永衡可不敢轻易得罪任何人。毕竟,谁知道这些人背后有没有靠山呢?谁又知道有没有卧虎藏龙?
为了将一切的可能都扼杀在摇篮里,以及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白永衡决定将这道香肠腊肉加入白记的招牌菜中,凡是进店的客人,只要付了银子,都可以品尝到这道美味。
可是,这样一来,现有的这些腊肉和香肠的数量显然就远远不够了。
于是,白永衡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林知意,希望林知意能够多制作一些香肠、腊肉出来,无论多少,他会尽数买下。
白永衡对于香肠腊肉充满了信心,毕竟连董老爷这样的资深老饕都对它赞不绝口,那么慕名而来的客人肯定会越来越多。
林知意面露难色,犹豫不决,迟迟没有给出肯定的答复。毕竟,香肠腊肉的成本相较于糟辣椒来说,算得上是天价了。
首先,光是一斤生肉的价格就高达 15 文。而且,一斤生肉在经过熏制后,其中的水分会大量流失,最终得到的腊肉重量可能就只剩下 6、7 两左右。这也意味着要制作一斤腊肉,至少需要一斤半以上的生肉才行。
这还没完呢!在腌制肉的过程中,还需要用到盐、酒以及花椒等调料,这些可都不是免费的。此外,熏制腊肉所需要的柏木树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再加上雇佣工人的费用,林知意粗略一算,一斤腊肉的成本竟然高达三十几文!
按照食品生意中利润翻一番的原则来算,林知意至少得将腊肉卖到六十文一斤,才能有利可赚。这个价格让林知意自己都吓了一跳,她不禁感叹道:“这也太贵了吧!”反正换作是她自己,她宁愿不吃,也绝对不会去当这个冤大头。
好半晌,林知意终于说出了自己心中的价格,没想到白永衡竟然没有丝毫犹豫就一口答应了下来。
然后,白永衡从怀中摸出那枚董老爷的随从给他的银元宝,用来结算今天的这批腊肉和香肠。他估摸着这批腊肉香肠的重量,应该有一百二、三十斤左右。
林知意并没有伸手接过银元宝,白永衡似乎看出了她的心思,微笑着说道:“这银元宝就当是今天这批腊肉香肠的货款,剩下的就当作定金吧。等下次我再来的时候,咱们再根据实际情况多退少补。”
话都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林知意也不好再推辞,只得收下了银元宝。她也没办法,这银子就像长了眼睛一样,自己一个劲儿地往她的钱袋子里钻,她总不能把银子给赶出去吧?
白永衡和李伯文两人压根不需要林知意的帮忙,他们默契地配合着,将挂在房梁上的腊肉和香肠一一取了下来。他们的手上沾满了黑乎乎的油渍,但两人根本没有一点嫌弃的意思。尤其是李伯文,他甚至将手凑近鼻子,使劲闻了闻那股香味,然后感叹道:“哇,好香啊!”
说来李伯文也真是够倒霉的,他竟然连这腊肉和香肠是什么味道都没尝过,甚至连这东西到底是什么都全然不知。他本来正专心致志地算着账呢,结果东家连个招呼都不打,突然就像拎小鸡一样把他从柜台后面拽了出来。一直到回家的路上,东家才终于向李伯文解释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送走了两人后,林知意心里就开始盘算开来。既然要自己做腊肉,那肯定不能再去刘屠户那里买肉了。
这里面有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刘屠户那里的猪肉供应有限,可能无法提供足够多的数量来满足做腊肉的需要;
其次,刘屠户毕竟是个以卖猪肉为生的商人,就算他能给林知意一些优惠价格,但他也得靠这个生意来养家糊口啊。而他养家糊口的方式,无非就是从猪肉的进价和售价之间赚取一定的差价。
因此,若想最大程度地削减成本,就必须从源头上着手解决。那么,还有什么方法能比直接到农户家中收购生猪更为划算呢?
可以来算这样一笔账:
假设一头猪的毛重为200斤,减去毛发、骨头以及内脏等部分后,大概还能剩下140斤左右的可食用肉。
而在刘屠户那里购买一整头已经杀好并分割好的猪,他给出的价格是每斤 17 文,这已经是刘屠户给的友情价了。然而,这个重量仅仅是除去内脏、猪毛和血液之后的部分,其他的那些杂骨是被计算在内的。
那么,按照这个价格计算,购买这样一头毛重200斤的猪需要花费的价格肯定高于2380文钱。但是,如果直接去农户那里购买一整头猪,完全可以将价格谈到每斤 12 文甚至更低。这样一来,购买一头猪最多就只需要花费2400文钱。
至于杀猪的费用,一般来说,给个100 文就已经算是高价了。只要猪的杂骨能有6斤以上,那在农户那里购买一整头猪的就会比在刘屠户那里购买更为划算。
当然,一头猪的杂骨绝不可能只有 6 斤这么少,所以实际上能够从这种方式中节省下来的钱数还是相当可观的。而且,随着收购生猪数量的增加,节省下来的费用也会相应地增多。
算明白这笔账,接下来就需要决定具体的人选了。林知意脑海中第一个浮现出来的人便是李山根。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和杨春兰关系亲密,李山根夫妇对她有很多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如今的李山根已经和过去完全不同了。
自从修建学堂时,李德清派遣李山根一同去采购原材料之后,李山根便也算是开了眼界,不再像过去那般沉默寡言。如今的他,虽然话语依旧不多,但所说的话都颇具条理和见解。所以,林知意对将这一重任交托给李山根充满信心。
此外,关于帮忙的人手问题,林知意心里也很清楚。仅凭她一己之力,即使日夜不停地忙碌,也绝对无法完成如此庞大的工作量。因此,雇佣一些人手来帮忙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