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知意,你买酒干嘛?还一次性买了两坛。”李德清一边将酒坛轻轻放回灶台上,一边出声问道。
王桂花也回过神来,连忙附和:“是啊,知意,你买这么多酒到底是要干啥呀?你该不会是遇到啥烦心事了,想借酒消愁吧?”
林知意知道自己要是再不开口解释一下,这老两口指不定还会脑补出多少奇怪的事情来呢。于是,她将自己为什么买酒的原因解释了一遍。
听到是酒是用来做糟辣椒的,老两口“哦”了一声,放下心来,然后又齐齐开口问道:“糟辣椒?什么是糟辣椒?”
于是,林知意便详细地将糟辣椒的制作方法以及食用方法一一道来。
李德清之所以会来这一趟,本来就是为了那些辣椒而来,现在听到林知意已经有了主意,她也就不用再过多地操心了。于是,又和林知意又闲聊了几句,夫妻俩就一起向林知意告辞回家了。
就在李德清即将走出厨房大门的时候,他突然脚步一顿,回头看了一眼那两坛酒,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不舍。与此同时,他的喉咙情不自禁地上下滚动了一下,仿佛那两坛酒已经被他吞吃入腹一般。
李德清知道,如果他厚着脸皮向林知意讨要一坛酒的话,林知意一定会给他的。但他心里清楚这些酒是有大用的,他不能像个孩子一般不知轻重。
林知意一直目送着两人的背影,自然注意到了李德清的小动作。她顺着李德清的视线看过去,看到的就是那两坛子酒。她心里突然涌出来一个想法,反正这两坛“水酒”根本就满足不了她的要求,倒不如借花献佛,将两坛子酒送给李德清,也算是孝敬他了。
于是,林知意迅速将酒坛封好,然后一左一右抱起那两坛酒,拔腿就追了出去。幸好老两口的速度并不快,林知意成功在院子里追上了李德清和王桂花。她甚至来不及喘口气,二话不说就将酒坛往李德清怀里塞去。
然而,当李德清看清了林知意手中的酒坛时,他急忙高高举起双手,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这可使不得啊,我不能要啊!”
就这样,一个拼命地要塞,一个坚决地要躲,两人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推拒大战。别看李德清年纪不小了,但他的力气却大得惊人,林知意使出浑身解数,两坛酒却还在她的怀里紧紧抱着。
不一会儿,林知意就累得气喘吁吁,只觉得自己手中的酒坛仿佛有千斤之重。无奈之下,她便向李德清解释道:“这两坛酒其实并不符合我的要求……”
然而,李德清压根不相信林知意的话,他认为这不过是林知意为了劝自己收下这两坛酒而找的借口罢了。所以,无论林知意怎么说,他都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坚决不肯收下这两坛酒。
林知意说得口干舌燥,脾气也上来了。她沉着脸,最后索性一咬牙,将那两个酒坛子塞在正站在一旁看热闹的王桂花怀里,然后自顾自地开始揉捏起自己那早已酸痛不堪的手臂来。
王桂花看着林知意捏手臂的动作,她心里清楚,林知意是真的累着了。而且,当林知意说出要把酒送给老头子时,王桂花就知道,她是真心想要把这坛酒送给老头子的。
于是,王桂花更加用力地抱紧了酒坛子,生怕一个不小心没抱稳,让这两坛酒摔了。她可不想让这么好的东西被糟蹋了,这不仅是对酒的浪费,更是对林知意一片心意的辜负。
然而,看见王桂花收下了两坛酒,李德清却不停地嚷嚷着,让王桂花把酒还给林知意。王桂花见状,心中不禁有些恼火,这个老头子怎么还矫情上了?她狠狠地瞪了李德清一眼,然后佯装生气地呵斥道:“闭嘴吧你!知意这是孝敬你,你还挑三拣四的!”
这一瞪一斥,顿时让李德清乖乖闭上了嘴巴,再也不敢多说一个字。看着李德清被王桂花收拾得服服帖帖的样子,林知意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下,三个人都高兴了。林知意成功将酒送了出去,王桂花成功让李德清闭上了嘴,而李德清虽然嘴上说着不要,但心里其实也挺开心的。
目送两人离去的背影,林知意无奈地摇了摇头。看李德清那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她不禁觉得有些好笑。那不过是掺了很多水的酒而已,甚至水的含量比酒还要多,可李德清却视若珍宝。林知意心想,等到自己酿造的高度数的酒成功问世,那李德清岂不是要高兴得合不拢嘴了?
想到这个可能,林知意不禁默默期待起来那天的到来。
林知意默默在心里算了一笔账:糙米的价格是五文钱一斤,二百斤糙米总共需要一两银子。然而,这二百斤糙米可以烤制出至少三十五斤的酒。即使林知意对酒的浓度要求较高,需要多蒸馏两遍,最终至少也能剩下一半,也就是十七斤半左右的高度酒。
换句话说,仅仅只需要一两银子的成本,就能够得到十多斤高度酒。就算将糙米换成价格更高的精米,成本也比在酒坊里购买成品酒要便宜得多。而且,制作糟辣椒所需要用到的酒并不多,大概一百斤辣椒只需要用到二至三斤酒。那么,这二百斤米烤制出来的酒,足够供应五到六百斤辣椒使用了。
除了高度酒之外,制作糟辣椒所需要用到的最昂贵的材料当属食盐了。一般来说,每一百斤辣椒需要使用十斤到十二斤的盐。如果按照十二斤来计算的话,那么盐的成本就是一百八十文。此外,还需要三斤的高度酒,其成本同样也是一百八十文。再加上辣椒、姜、蒜等其他材料的成本,总共算下来,一百斤糟辣椒的成本大约在五百文左右。当然,如果再加上人工费的话,一百斤糟辣椒的总成本不会超过六百文。
这样算下来,只要每斤糟辣椒能够卖到十文钱以上,就肯定能够赚到钱。而且,由于糟辣椒本身已经含有盐分,所以在烹制食物时并不需要再额外添加盐,这也就意味着可以节省下购买食盐的费用。如此一来,糟辣椒应该就不愁卖不出去了吧?
那现在重中之重应该要解决的就是高度酒的问题,林知意虽然并没有亲自烤制过酒,但正所谓“没吃过猪肉,总见过猪跑”,对于酿酒的大致流程她还是有所了解的。
烤酒这件事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首先要将米蒸熟,然后晾凉以后加入酒曲发酵半个月以上;接下来,将发酵好的米转移到清洗干净的大铁锅里,加入适量的水;再架上一个上小下大的木甑子;最后,在木甑子顶上放置一口天锅;出酒口则用一个中通的竹竿连接到一旁的酒坛里,这样烤出来的酒就能直接流到酒坛里了。
不过,其中有些点需要特别注意:
一、火候。如果火太大,烤出来的酒就会有一股糊味;而如果火太小,酒就无法充分蒸馏出来,导致产量降低。因此,在整个烤制过程中,必须时刻留意大铁锅中的米的状态,确保它一直处于沸腾状态同时又不会粘锅。
二、密封。无论是大铁锅和木甑子之间,还是木甑子与天锅之间,以及木甑子与竹竿导管的连接处,都必须用浸湿水的布条进行密封,以防止酒蒸汽泄露,影响酒的度数、纯度以及产量。
三、换水。酒蒸汽遇到天锅里的冷水时,由于冷热相遇,它们会迅速凝结成水滴,然后顺着出水口流入一旁的容器中。因此,天锅里的水温度不能太高,倘若温度太高,酒蒸汽就不能及时凝结成液体。
最后,想要自己烤酒,还需要面对几个问题:一是原材料,二是酒曲,三是烤酒所需要用到的工具。
自己烤酒,其实可以用到的原材料很多。除了苞谷、高粱和大米之外,还有小麦、糯米等谷物,甚至一些水果也能被用来酿酒,比如葡萄、苹果、梨子等等。然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林知意能用到的只有大米了。
至于酒曲,就只能自己动手制作了。可以用于制作酒曲的植物很多,其中又以辣蓼草最为常见。
首先将辣蓼草割下,仔细清洗干净之后,只取粉紫色的花朵放进石臼里,用杵子捣碎。捣好之后,按照一定的比例把糯米粉和辣蓼花混合在一起,再加入适量的清水,把糯米粉和辣蓼花揉成一个有粘性的面团。
面团揉好之后,揪下一小团,揉成一个圆润的小丸子,就这样依次将一整块面团搓成一个个小丸子。搓好的小丸子,可以在老曲粉中滚上一圈,或者在面上撒上一层老曲粉,这样可以让新制作的酒曲更好地发酵。
最后,把这些小丸子整齐地摆放在铺有稻草的簸箕里,然后在小丸子上面再铺上一层稻草,最后再用一个簸箕盖上,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在簸箕上面盖上一块布,给小丸子模拟一个避光的环境,促进小丸子发酵。
这样一套流程下来,只需要等待几日,等到小丸子长出白色的细毛毛,酒曲就制作成功啦!
林知意没有老曲粉,所以只能省掉这一个步骤了。但这并不影响酒曲的制作,只是需要多花一点时间让酒曲充分发酵。如此计算下来,第一批酒的烤制完成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然而,她担心地里的辣椒可能等不了这么久。如果实在不行,她打算将第一批红透的辣椒摘下来后,先将它们晒干,然后从中挑选出品质好的辣椒留种。等到酒烤制出来后,再开始制作糟辣椒。
至于酿酒所需的工具,除了那个上小下大的甑子需要费些心思去制作外,其他的工具都比较常见,并不难获得。她决定先去询问一下李山根是否会制作这种甑子,如果他不会,再去找杨木匠帮忙。
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制作糟辣椒必不可少的盐。林知意心里很清楚,糟辣椒之所以能够保存很长时间,除了白酒起到杀菌消毒的作用之外,盐的功劳也是不可忽视的。盐可以有效地增加食物的保存时间,比如说,如果有吃不完的肉类,只需要用盐在肉的表面均匀地抹上一层,不仅可以防止肉类变质,延长保存时间,还能为肉类增添独特的风味。
然而,让林知意感到头疼的是,盐的价格实在是太贵了。在古代,盐和铁都是由专人负责管理的,管控非常严格,价格自然也高得离谱。与后世两三块钱一斤的盐相比,这里的盐简直就是天价。虽然她已经接受了十五文钱一斤的价格,但如果能想到一个办法将价格降低一些,哪怕只是一文钱也可以啊,毕竟,成本少一文钱,她就能挣一文钱。
打定了主意,林知意便准备先将酒曲制作出来。辣蓼草倒是随处可见,她的后院与后山相接的地方就有一小片,很容易就能获得。至于糯米的话,林知意家里是没有的。也不知道用糙米可不可以,都是米,应该效果差不多的吧?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林知意决定先用糙米和辣蓼草来制作酒曲。
说干就干,林知意先将后院的辣蓼草割了下来,过了一遍水之后放在簸箕里面晾着。趁着辣蓼草晾干水分的间隙,她舀了一碗糙米出来,放在石磨里,吭哧吭哧的磨起了粉。
也不知道磨了多少遍,林知意终于将糙米全部磨成了细腻的粉末。接下来,她将晾干水分的辣蓼花取下来,放进石臼里捣碎。然后将捣碎的辣蓼花加入到糙米粉中,再加入适量的水,将他们充分搅拌混合之后搓成一个个小团子。
至此,酒曲的制作就算是完成了。剩下的交给时间,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