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睁眼,母子俩都感觉鼻尖还萦绕着淡淡的香味,肚子叫得更凶了。林知意对栎儿说:“栎儿,快起床,今天娘给你做好吃的。”
林知意抓了一把糙米把粥煮上,留下栎儿在家看火熬粥,她独自带着提篮上山了。
她要去摘一种草,用来制作今日美食——清明草,清明草常在清明节前出现,用来制作清明粑粑,所以人们叫它清明草。清明草随处可见,田间地头、山坡都有它的身影,整株是绿色的,但叶子和茎杆上白色的绒毛,使得清明菜的绿色是白蒙蒙的绿,就像穿了一身白色纱衣一样。
不一会儿,林知意就摘了小半篮清明草,她顺便摘了几片粽子叶。到家的时候,栎儿已经把粥盛出来放凉了,林知意几口把粥喝掉,先安慰安慰即将造反的肚子。
林知意把清明菜倒入盆里,用手轻轻揉搓几下,然后换水继续揉搓,就这样反复过几道水,捞出来,放在一旁备用。栎儿把火架上,水开以后林知意把清明草倒入锅里,用筷子搅拌几下,焯水后捞出来,放在装了凉水的盆里,过凉水后捞出清明草挤干水分,用菜刀剁得碎碎的,倒入装了面粉的盆里,加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反复揉搓,把多余的面粉揉进去,直到揉搓到没有干粉,一个带着点点绿色的绿色面团就出现了。
开始包青团了,林知意把面团分成大小差不多的剂子,拿起一个,先把面团搓圆,两手大拇指按在上面,剩下两只手四个手指头放在下面,大拇指往里压,边转圈边压,两只手沿着相反边转圈,很快,一个小碗一样的皮就出现了,往里面放入昨晚调好的馅,收口,把青团搓圆,一个青团就做好了。继续重复这个步骤,很快,一个个青团就包好了,一斤面粉,最后包了十三个青团。
林知意把洗干净的粽子叶剪小,垫在青团下面,放入从春兰嫂子家借的竹蒸笼,这样青团出锅的时候就不会粘在蒸笼上面了。烧火,冷水上锅,大火蒸十分钟左右,时间到,把火熄灭,再焖两分钟。时间到,揭开锅,一股粽叶清香的味道扑面而来,蒸笼里的青团并不翠绿也不晶莹剔透,但林知意很满意。林知意先夹了两个出来,分别装在两个碗里,拿一个碗递给栎儿:“栎儿,尝尝,小心烫”。
栎儿顾不上烫,一边呼呼的吹着,一边用筷子小口小口的吃着,眼睛亮晶晶的:“娘,太好吃了,我从来没有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林知意也觉得很好吃,虽然比不上林知意以前尝过的那些,但这满满的肉香味,狠狠的安抚了她很久没有尝过荤腥的嘴和胃,满足感顺着喉咙一直滑进心里。
正宗的青团是糯米粉做的,蒸出来是晶莹剔透的绿,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动。但林知意没有糯米粉,她甚至连一斤精米都买不起,就现有的这个条件,能用面粉蒸青团都已算是奢侈,所以她很满意很知足,毕竟知足者常乐啊!
吃着青团,林知意心里琢磨着送几个青团给杨春兰家,按理说她家七个人,是应该送七个的,但青团现在只剩十一个,送出去七个的话就只剩四个了,她不是舍不得这几个青团,是怕委屈了栎儿,做一次青团不容易,下一次再做的话估计就是明年了。一个不送的话她也做不来这个事,只送四五个的话,又不够分,春兰嫂子一家给予她们的帮助很多,就像上次那个那么大的浴桶,好说歹说春兰嫂子只收了四十文钱,她脑海里天人交战着。
她决定听听栎儿的想法,她把自己的犹豫纠结告诉栎儿,栎儿听了以后,靠在她身边奶声奶气的道:“娘,青团很好吃,我也想婶子和桃儿姐她们都能尝一尝…”听见栎儿这样说,林知意一点也不不意外,她心里松了一口气:“那剩下的四个青团都留给栎儿吃吧。”
栎儿的话还没说完:“还剩四个青团,我和娘每个人还能吃两个呀,我们能比桃儿姐她们多吃两个呢。”林知意刮了刮他的鼻子,真是一个善良贴心又古灵精怪的小可爱。
放下碗,林知意夹了四只青团出来,将就着蒸笼把剩下的青团送去杨春兰家。杨春兰正在院子里洗衣服,桃儿和杏儿也在旁边帮忙,一进门,林知意就道:“嫂子,我来还蒸笼了,顺便送点东西给你们尝尝”。杨春兰听见动静,连忙起身,在围裙上擦了擦手,接过蒸笼,打开看了看,发现是没见过的东西,她忙把蒸笼递过来,佯装生气,道:“你说你,给你说多少次了,不管啥吃的你都要先紧着你自己和栎儿,不要什么吃的喝的都往外送,快拿回去吧,我家里有吃的”。
林知意很感动,自从她来到这里,没有挑剔的公婆,没有极品亲戚,没有趁火打劫想占便宜的人,遇见的每一个人都是暖心的人,不管男子还是女子,对她们孤儿寡母释放出来的都是善意,对比之下她的上辈子就像下凡历劫一样,她不敢想象,如果是在她原来的那个世界,疯疯癫癫的原主带着栎儿会经历些什么。
林知意没有伸手接过蒸笼,杨春兰又无论如何都不要,栎儿天真的道:“娘,婶子为什么不要啊?是不是嫌我们做的青团不好吃啊?”
林知意一点就透,马上拉着脸说:“嫂子,你是不是看不上我做的吃食?”
杨春兰“唉”了一声道:“你啊你,你明明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罢了罢了,既然你都这样去说了,那我不收岂不是看不上你?我可没有你们母子俩能说会道”。说着说着,和林知意相视一笑,只是笑眼中隐隐带着水光。
林知意装作没有看见,视线移向旁边接过蒸笼的桃儿和杏儿,狡黠一笑,蹲下身,小声地说道:“两个小乖宝,姨姨交给你们一个任务哦,你们要让每个人都要吃一个青团哦,做得到的话改天姨姨给你们做好吃的。”
两个小丫头乖巧的应了。
林知意站起身,对杨春兰吐了吐舌头,道:“嫂子,那我们走啦,麻烦你自己洗一下蒸笼咯,嘿嘿,又是占便宜的一天。”
杨春兰轻轻摇了摇头:“真是拿你没有办法。”
回到家,林知意和栎儿飞快的把还温着的青团解决了,青团再次加热就不好吃了,还麻烦,还是吃到肚子里简单,午饭就这样解决了。
抬头看看天,估摸着大家都吃过午饭,林知意推着推车去村长家借石磨。村长家只有李德清夫妻和大儿媳刘立宁、小儿子李季孝在家,李季孝自然而然成为了搬运工。李季孝把石磨搬上车,推着车跟着林知意回了家,一路上,林知意和李季孝沉默无言。
把石磨卸下车,李季孝说了一声“姐,那我先走了”,也不等林知意回答就飞快的走了。
想留他喝口水的林知意:......
林知意把昨晚泡上的豌豆淘了几遍,倒进木桶里,加上水,再打水把石磨冲洗干净,放一个干净的木盆在下面接着,拿一个碗舀一碗豌豆和水倒入石磨眼里,推动长长的把手,石磨就动了起来,磨碎的豌豆浆往下流,顺着石磨的出口流进盆里。磨一会儿,就停下来加一碗豌豆和水,然后接着磨…磨了半个多时辰,终于磨完了,林知意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了,在心里默默吐槽:推磨真的不是人干的活,怪不得都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而不是做别的。
磨出来的浆装满了两个大木盆。
林知意叹了口气,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她拿出纱布袋,纱布袋是村长以为她要做豆腐,顺便借给她的。她把洗干净的纱布袋放入空的大盆里,往纱布袋里舀豌豆水,合上纱布袋,使劲把水挤压出来,再把袋子里的豌豆渣倒入木桶里,重复舀豌豆浆—挤压—倒渣这个步骤,直到全部过滤一遍。她往豌豆渣里加了水,用力搅拌,把豌豆渣和水过滤了一遍,过滤出来的豌豆渣,再加水,又用石磨磨了一遍,然后过滤,最后剩下的豌豆渣就是今天的晚饭了。
林知意刚把石磨和纱布袋清洗干净,李仲武和李季孝就过来了,李仲武笑着道:“妹子,我娘让我们过来看看你用完石磨了吗?要是用完了的话我们兄弟就把石磨搬走了,要是没用完的话你就接着用”。
林知意笑着道谢:“已经用完了,我正准备送回去呢!”
李仲武憨厚的笑着道:“不必不必,我们兄弟俩来搬就行了,这个石磨重得很”,说着就要去搬石磨,林知意把推车固定好,让他们把石磨搬上车。
林知意道:“那我和你们一块儿去吧,等会我好把推车推回来”。
李仲武还是憨厚的笑着道:“不必不必,等会儿我给你送过来就行了”。说完推着车一骨碌就走了,林知意哭笑不得:怎么借个东西还包接包送的呢?
缓过劲的林知意开始做晚饭了,她把豌豆渣加入盐和野葱,倒了一点点菜油出来润润锅,把豌豆渣烙成了豌豆饼,再把中午剩的青团馅倒入锅里热一热,加水加野菜煮成汤,不好吃,也算不上难吃,但是有中午吃的的青团做对比,晚饭吃的就像猪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