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蒙蒙亮时,林知意醒了,她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用手背去探栎儿的额头,察看栎儿还有没有发热。栎儿的额头已经不烫了,林知意放了心,林知意正准备收回手,栎儿就睁开了眼睛。林知意看着栎儿泛红的双眼急切地问:“栎儿,你怎么了? 是不是还有哪里不舒服?”
栎儿坐起来一把抱住林知意,哽咽着道:“娘,原来都是真的,我好害怕是一场梦。”
林知意轻抚栎儿的背:“傻栎儿,当然是真的呀!娘会陪着栎儿一起长大,还要和栎儿过上很好很好的日子呢!”
林知意很心疼小家伙,也很钦佩原主,不敢想象一个疯癫的女人是怎样独自一个人生孩子,是怎么带着孩子熬过一个一个漫长的酷暑寒冬,其中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艰辛,或许有人给予帮助,但别人的帮助只不过是杯水车薪,剩下的都只能依靠自己。
林知意更感激原主,是原主给了自己这个异世一抹孤魂一个重活一世的机会,也给了自己一个栎儿这样血脉相连的亲人,从此自己不再是独自一个人。
至于患得患失的栎儿,只有一直生活在绝境中的人才会在看见一丝希望时如此害怕的失去吧,不过没关系,她会用她一生去照顾和治愈栎儿。
听见这句话,栎儿肉眼可见地高兴起来,他主动“木嘛~”一下亲在林知意的脸颊上,然后害羞的跳下床,趿拉着他那脚趾头都藏不住的鞋子跑出去了。
林知意出来时,小家伙已经恢复如常,林知意反复询问栎儿,栎儿都表示他已经没事,看着他生龙活虎的样子,的确不像是昨晚还在发烧的人,林知意也就放了心。她告诉栎儿一会儿带他去镇上,栎儿听见这个好消息,欢欢喜喜的去洗漱了。
林知意看着天边鱼肚白越来越多,感叹天时地利人和,今天真的是个挣钱的好日子啊。
她随意洗把脸,用手指梳了梳睡乱的头发,右手拢起全部的头发在后脑勺处,左手捏住,右手拉住发尾飞快的扭着,就见头发一圈一圈盘住了,用左手按住,右手拿一支筷子从头发中间穿过,勉强把头发固定在后脑勺上。
刷牙就别想了,她知道用捶过的柳枝沾细盐可以刷牙,但是细盐没有,柳枝也没有,她简单的含了几口水漱了漱口。林知意知道柳枝可以去河边柳树上摘,费不了多少功夫,没有细盐用柳枝刷刷牙齿也可以,但那是下次的事情了。今天的主要任务是去挣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她挣钱的脚步。
把两个鸡蛋放到加了水的锅里,叮嘱栎儿让他在家看着火,林知意背着背篓上了山。昨天上山捡柴看见满山的蕨菜的时候林知意就计划好了,晚上栎儿发热她还以为计划搁浅了,不过好在最终计划还是赶上了变化。
春天正是万物蓬勃生长的季节,蕨菜也不甘示弱地挺起了笔直的脊梁,饱含着春天气息的头卷曲着谦虚的低垂着。林知意目之所及都是蕨菜,她把背篓放下,开始专心致志的掐着蕨菜,蕨菜实在是太多了,一声又一声“ta-ta-ta”过后,林知意抱着一抱蕨菜小心放入背篓里,继续“ta-ta-ta”,不到一个时辰就摘了满满一背篓蕨菜。
林知意抱着背篓放在高一点的地方,一只手固定住背篓,再绕到背篓前面,背对背篓,微微蹲着,用两只手分别穿过背篓的背带,轻轻松松就把一背篓蕨菜背了起来。林知意试了试,大概有五十多斤,是她能承受的重量。
回到家,太阳已经升起来了,喊上栎儿,带上一捆稻草,拿上唯一的煮鸡蛋,母子俩往村口的方向走去。村子里有炊烟渐渐升起,已经有人在劳作了。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直都是劳动人民的真实写照。
母子俩一路上都在和人打招呼,栎儿负责喊人,林知意负责微笑点头,看见她拘谨的样子,栎儿捂嘴偷笑。林知意也很无奈,她也不想这样,但她很久没有经历过这样朴实而热闹的农村生活了,她有快十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按说她也不是内向的人,只是她一直在不停地打工挣钱,同学处熟了又换一批同学,换了新同学和老同学就没有联系了,打工认识的人还没有成为好朋友又换了一批,久而久之,她打招呼的方式就只剩见面微笑点头然后说声再见最后擦肩而过。
出了村子,走在通往镇上的马路上,林知意终于近距离看见马路两边连绵不断高耸入云的山峰,云雾缭绕,就像传说中的人间仙境,只是不知山上是否有修仙的高人。这些山峰就像是个这个村子天然的屏障,一层又一层的把李家村包围在里面,也就是说,进入这个村子的唯一通道就是这条马路,没有这条马路的话李家村就是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李家村到镇上的距离不到二十里,穿过一座又一座山,拐过一个又一个弯,母子俩一个背着重物,一个人小腿短,将近一个时辰的赶路后终于来到了镇上。虽然中途歇息了好几回,林知意还是累得够呛。栎儿全程都是自己走下来的,小脸通红,头发都被汗水打湿了,但他没有哭闹,一点也不像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林知意暗暗的在心里添加了买车计划。
东山镇地势平坦,附近只有几个矮矮的山坡,镇上明显比村里富庶多了,看这一家家的青砖大瓦房就知道。房子鳞次栉比的沿着河流分布,就像现代的联排别墅一样。林知意牵着栎儿,跟着同样背着背篓装着货物的人往前走去,越往前走越热闹,能看见路边店家的幌子随风飘扬,有酒楼、有当铺、有成衣铺、杂货铺、粮铺,还有卖馒头的、卖馄饨的、卖糖葫芦的,真是应有尽有,比比皆是。
找到可以摆摊的地方,林知意找了个地方放下背篓,来的时候林知意听到了吆喝声,馒头一文钱一个,肉包子三文一个,糖葫芦三文一串,鸡蛋两文一个...也有几家卖蕨菜的,他们就像商量好了似的,都是三文钱一斤,林知意想,如果自己也卖三文钱一斤的话就没有什么特色,最重要的是她没有称,所以她不打算一斤一斤的卖。她把背篓平放,拿出一些蕨菜用稻草捆成一把一把的,有的大把一点,有的小把一点,但不会相差太多,一把大概八两左右,码得整整齐齐堆放在背篓上面。
林知意开始吆喝:“蕨菜,卖蕨菜嘞,现摘的新鲜的蕨菜,两文钱一把,快来买咯。”
话音才落,就有一个路过的妇人蹲下来挑选,看着她头上的银簪,手腕上的银手镯,没有补丁的衣裙,林知意笑嘻嘻的说:“姐姐,开张生意,如果你买两把的话我就送你一把。”妇人抬头看她,压住上扬的嘴角:“小娘子年纪轻轻的,怎么这般油嘴滑舌”。说是这样说,不过妇人还是爽快的付了钱,林知意把三把蕨菜放进她的篮子里,说道:“姐姐,不管以后我卖什么东西,只要是你来买的话我都给你算便宜一点啊”,妇人听罢,高高兴兴的走了。
首战告捷,林知意热情高涨,继续吆喝,栎儿也跟着吆喝,奶声奶气的声音吸引了几个年轻的妇人,看着两文钱一把的蕨菜,先买的还有机会挑选大把一点的蕨菜,怎么看都不会吃亏的样子,她们爽快的付了钱。之后一有人路过林知意和栎儿就开始吆喝,每次吆喝总能吸引路人的注意。就这样,一拨又一拨的人过去,不到半个时辰,就剩不到十把了。林知意看着渐渐升高的日头,开始吆喝:“卖蕨菜嘞,三文钱两把咯,快来买咯。”又卖了六把之后,林知意收起摊子,把剩下的三把蕨菜装回背篓里面,牵着栎儿走了。
她带着栎儿来到卖馒头的地方,买了六个馒头,花了六文钱,在旁边的茶摊买了一碗清水,一文钱,母子两个分着大口大口的喝光了,店家又给添了满满一碗,林知意道谢后让栎儿先喝,栎儿喝够之后她一口干了。放下茶碗,林知意再次道谢,想了想,她从背篓里拿了一把蕨菜送给店家。
林知意带着栎儿找了一个僻静的地方啃馒头,边啃馒头边合计需要添置的东西,但是实在太多了,家里可以说是一无所有,然而今天挣到的铜板有限,只能按照重要程度一样一样的添置,那就先去粮铺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