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不是因为他们轻视女性,虽然当下并没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女子不能外出经商,但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默契,即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深入人心。
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一直被不断灌输这种观念,使得他们认为女子就如同柔弱的藤蔓一般,天生需要依附于强大的大树才能茁壮成长,而他们男子,则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那棵支撑藤蔓的大树。
林知意对这些人内心的想法毫不知情,在他们离开之后,她稍作思考,便决定在本店的招牌处再添加一块牌子。这块牌子上赫然写着:“素面六文”。
明明林知意摆脱贫困的生活才没有多久,但她却似乎忘记了自己初来乍到时的窘迫状况。那时的她身无分文,甚至连一个馒头都买不起,更别提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了。
其实,也是她想当然了,她想当然地认为那些愿意出来吃面的顾客肯定不会在意这一两文钱。然而,这恰恰反映出她如今的生活太过安逸舒坦,以至于她已经忘却了曾经上学时连饭都吃不饱的艰难岁月。
回想起那个时候,为了节省两块钱,发了一整天传单的她甚至连一瓶水都舍不得买,更别提在外面吃一顿饭了。
就在那群年轻的学子从店里离开后不久,有两个在这条街上开铺子的人在门口鬼鬼祟祟地探头探脑。只见他们彼此推搡着,似乎都有些犹豫不决。林杉见状,立刻热情地迎了出去。
还没等那两人开口,林杉便抢先说道:“两位客官,今天可是本店所有面条全部半价的第二天……”
他的话还没说完,那两个人就像脚底抹了油一样,“嗖”的一声冲进了店里,然后自己找了一张桌子匆匆坐下。然后其中一个人迫不及待地点了一碗辣鸡面,而另一个人则要了一碗炖鸡面。
没过多久,两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便被一同端上了桌。其中一碗面条呈现出鲜艳的红色,宛如燃烧的火焰一般;而另一碗则闪耀着明亮的金黄色,恰似金秋时节的阳光。
吃炖鸡面的那个人显然对这碗面条十分满意,只见他迅速地拿起筷子,开始大口大口地吃起面条来。每一口都伴随着呼呼呼的声音,仿佛那碗面条是世间最美味的佳肴。
然而,要了辣鸡面的那个人却完全不同。他手持筷子,却始终犹豫不决,不知道该从何处下嘴。这碗面条的颜色让他心生疑虑,他实在无法想象这碗面条里究竟放了些什么食材,才会呈现出如此独特的色彩。他的心中直打鼓,暗暗懊悔自己不该来凑这个热闹,白白浪费了那六文钱。
正当他犹豫不决,迟迟没有动筷的时候,对面吃炖鸡面的人已经风卷残云般地将碗里的面条吃得所剩无几。眼见着碗里的面条越来越少,吃炖鸡面的那人终于按捺不住,趁着对面的人没有注意,迅速地伸出筷子,从他的碗里夹起一小筷面条,毫不犹豫地送进了嘴里。
直到面条放入口中,对面的人这才察觉到他的举动。不过,令人意外的是,那人并没有出言阻止,只是淡淡地看了他一眼。
面条一进入嘴里,他的眼睛突然一亮,他原本以为炖鸡面已经足够好吃了,但现在这个辣鸡面却给他带来了完全不同的味觉体验。
于是,他不由自主地夹起一筷子又一筷子的面条,放入口中细细咀嚼。每一口都让他陶醉其中,那独特的辣味和鸡肉的鲜美完美融合,让他欲罢不能。
然而,就在他第四次将筷子伸向辣鸡面碗时,坐在他对面的人终于忍不住了,瞪了他一眼,不满地说道:“你够了啊!我还一口都没吃呢,你这是干嘛呢?”
他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解释道:“我这不是看你没吃嘛,还以为你不喜欢,怕浪费了这碗美味的面条呢。”
“谁说我不吃了?”那人没好气地反驳道,“我只是觉得太烫了,想等它稍微凉一点再吃!”说完,他赌气似的迅速夹起碗里的面条,塞进嘴里。
面条一入嘴,那股鲜香麻辣的味道瞬间席卷了他的味蕾。他来不及细细品味,便一口将面条咽下肚去。结果,由于动作太快,面条卡在了喉咙里,让他忍不住连连咳嗽起来。
看到这一幕,林达急忙从厨房里端出一碗水,递到那人面前。那人如获至宝,接过碗后,毫不犹豫地将整碗水一饮而尽。这才感觉喉咙里的不适感减轻了许多,整个人也舒服多了。
接下来,他吃面条的动作变得小心翼翼起来。面条爽滑劲道,而那里面的肉更是一绝,油润干香,嚼劲十足,简直让人回味无穷,欲罢不能!
然而,这一碗面条本来就份量有限,再加上被对面的人夹走了几大筷,等到他自己开始吃的时候,碗里所剩的面条已经寥寥无几了。尽管如此,他还是将这碗面连汤带水地吃了个精光,但吃完后,他却觉得肚子里空荡荡的,好像根本没有吃过任何东西一样。
于是,他一咬牙,决定再要一碗辣鸡面。为了防止对面那人再次对他的面条下手,他甚至特意换了一个位置,离那人远远的。
那人见状,不由得白了他一眼,心里暗自嘀咕:“看你这个小气吧啦的样子,这是防着谁呢?我都已经吃饱了,就算你再给我一碗,我也吃不下啦!不过,要是你真的请我再吃一碗的话,那可就另当别论咯……”
这两人从店里离开之后,店里就变得异常冷清,甚至连一个进店的人都没有了。尽管今天只卖出了区区八碗面条,入账不过三十六文钱,但实际上,如果按照半价销售的话,本来就挣不到什么钱。换句话说,卖得越多反而亏得越多。只买了八碗,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省钱方式呢?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相较于昨天仅售出一碗面条的惨淡业绩,今天能卖出八碗已经算是一种不小的进步了。
时间来到第三天,也就是活动的最后一天,情况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今天一大早,店里就迎来了一小波客流高峰,这可把林知意他们几个忙得晕头转向。看着店里人头攒动的景象,林知意不禁感叹: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消息滞后性吗?明明在开业前她就已经做过一轮宣传了,可从这些人的反应来看,他们似乎才刚刚得知这个消息一样。
接下来,店里开始陆陆续续地走进一些人,他们大多是两三个人结伴而行,有说有笑地走进店里。由于客人不是很多,所以林知意几人还不算太忙。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就过了午时的饭点。就在这时,那几个学子又一次来到了店里。不过,这一次来的可不止六个人,粗略一看,至少有十个人呢!林知意心里暗自高兴,看来今天的生意还不错。
那几个学子一进店,就像往常一样找了个空位坐下。其中那个被称为许兄的人,本来还是打算点一碗最便宜的肉沫面。然而,当他一抬头,突然发现墙上多了一个新的木牌,上面写着“素面六文”几个字。
素面的价格竟然比肉沫面还要便宜两文钱,按照半价来算的话,也能便宜一文钱。于是,为了省下这一文钱,他决定尝试一下这新推出的素面。至于其他的学子们,有两个点了炖鸡面,其他的则依然选择了肉沫面。
其实,这素面并不是完全没有荤腥的。素面的汤是用猪大骨精心熬制而成的,里面的油水可足了呢!只是因为没有臊子,所以价格相对便宜一些。
送走这群学子后,林知意看着锅里所剩无几的臊子,转头对林达几人说道:“把门板放下来吧,咱们准备打烊回家啦。”
林达几人闻言,点了点头,正准备照做,就在这时,又有五个人走了进来。
林知意见状,连忙迎上去说道:“不好意思啊,几位客官,我们的臊子已经快用完了,可能凑不够你们要的。”
然而,这五个人似乎并不在意,其中一人笑着说道:“没关系,你看着安排就行,我们不挑的。”
林知意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点头,然后转身走进厨房,用剩下的臊子给他们做了一个特别的四拼。所谓四拼,就是一碗面里的浇头有肉沫、辣子鸡、鸡丝还有炖鸡,虽然数量有限,但林知意还是尽量将它们摆放得整整齐齐,看上去颇为美观。
随着这几人吃完离去,第三天的营业也算是圆满结束了。林知意心里松了一口气,今天可真是最轻松的一天啊,不用再像前两天那样,带着一车汤汤水水的东西回家。
她数了一下今天的营业款,总共是 573 文钱。这让林知意非常高兴,因为今天她卖出了将近一百碗的面条,如果之后正式营业的日子里,每天都能有这样的收入,那这生意可真是大有赚头了。
时间来到第四天,半价活动正式落下帷幕。尽管生意相比第一天略有下滑,但由于收取的是全款,所以当天的营业款竟然比第一天还要多出将近一倍!
随着时间的推移,林记面馆的名声逐渐传播开来,生意也变得越来越红火。每天至少能够卖出一百二十碗面条,而在赶集的日子里,销量更是惊人,有时甚至会翻一倍不止!
林记面馆的成功不仅给林知意带来了可观的利润,也为这条街道注入了新的活力。原本那些关门闭户的铺子,受到林记面馆的影响,纷纷重新开张营业。街道上的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值得一提的是,每逢学堂休沐,林知意都会带着栎儿一同来到店里帮忙。当然,除了栎儿之外,还有十二条“小尾巴”紧紧跟随。
转眼间五月已至,炎炎夏日悄然来临。今年,村子里的人们不仅扩大了辣椒的种植规模,还在林知意的提议下,家家户户都开始养猪。有些人口众多的家庭,甚至养了不止一头猪。如此一来,学堂里的孩子们放学后,便有了一项新的任务——结伴去打猪草。
林知意对此倒是乐见其成,毕竟她无论在哪里购买生猪,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既然如此,她何不趁机拉拔一把村里人呢?这样既能帮助村民增加收入,又能为自己节约一笔奔波的成本,可谓一举两得。
林知意试着在面馆里推出了一款新的美食——冰粉。制作冰粉的材料,正是之前收购回来的那些冰粉籽。首先,将冰粉籽洗净,然后装入纱布口袋里。接着,把装有冰粉籽的纱布口袋放入一盆清水中,不停地揉搓。揉搓一刻钟左右的时间,水里起大量泡沫时停止。
将石灰水多次少量加入水中并不停地搅拌,将其静置一段时间,让其自然凝固。等到完全凝固后,原本清澈的水便会变成透明的果冻状。用勺子轻轻舀起这些带有气泡的固体,放入小碗中,再加入一大勺红糖水,两勺花生碎,两勺白芝麻,一碗简单而美味的冰粉就制作完成了。
当然,仅仅依靠林记面馆里售卖的冰粉数量,那些冰粉籽恐怕就算是林知意连续卖上三五年也未必能够用完。于是,林知意决定要扩大冰粉的销售范围。
正好村子里有一批半大不小的孩子们已经不再去学堂读书了,他们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逐渐意识到自己在学习方面确实缺乏天赋。与其继续在学堂里浪费时间,倒不如早点出去闯荡,赚取一些钱财。然而,由于没有合适的门路和工作机会,这些孩子们只能无奈地留在家中帮忙种地。
其实,之前也曾有人找上门来,希望能在林知意这里找到一份活计。但林知意目前除了经营林记面馆之外,实在没有其他的赚钱途径,所以暂时还不需要额外的人手帮忙。
不过,如今售卖冰粉倒是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不仅可以将冰粉卖到周围的乡镇和村庄,而且还可以像划分区域一样,对销售范围进行一定的限制。这就有点类似于区域保护,每个销售人员只能在特定的区域内进行销售,不能随意跨入他人的地盘。当然,要想实现这样的计划,还需要从长计议,仔细规划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