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苏格拉底申辩的间隙,控诉者之一,制革匠出身的权势人物安尼图斯(Anytus),一个面色阴沉、眼中闪烁着精明与敌意的中年人,猛地站了起来。他显然对苏格拉底逻辑严密的自我辩护感到焦躁,急于寻找更直接的、能煽动陪审团情绪的武器。他的目光,如同搜寻猎物的秃鹫,扫过会场,最终死死钉在了靠近发言席一侧、一根高大的多立克式石柱顶端。
那里,静静地蹲坐着一只猫。
灰白相间的长毛在雅典强烈的阳光下泛着柔和的银辉,金色的瞳孔如同凝固的液态琥珀,深邃地俯视着下方喧嚣的人类法庭。最引人注目的,依旧是额间那一小撮永不褪色的银灰色毛发,在阳光下仿佛带着某种非自然的微光。它安静得如同石柱的一部分,却又散发着一种无法忽视的存在感。
安尼图斯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手指猛地指向石柱顶端,声音因为刻意的夸张而变得尖利刺耳,充满了煽动性:
“看!大家快看!就是它!苏格拉底那只会施展巫术的邪恶魔物!它额头上那不祥的白毛就是魔鬼的印记!你们难道忘了吗?在瘟疫期间,它就在死人堆里出没!它用邪恶的火焰焚烧老鼠,污染空气,引来死亡!它迷惑青年,就像它的主人一样!苏格拉底所谓的‘哲学’,所谓的‘诘问’,根本不是什么智慧,而是被这只恶魔之猫蛊惑的巫术!他用这只猫妖的魔力,腐蚀我们青年的灵魂,让他们背离诸神,蔑视我们的传统!这就是他引入的新‘神’!一只带来灾祸的猫妖!”
整个会场瞬间哗然!
一部分迷信而恐惧的陪审员和旁听者,顺着安尼图斯的手指望去,看到石柱顶端那只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神秘、甚至有些妖异的猫,再联想到瘟疫期间关于黑猫(尽管司通并非纯黑)的恐怖流言,以及那些关于苏格拉底猫会“驱邪”或“引厄”的市井传闻,顿时脸色煞白,眼中充满了惊恐和厌恶,纷纷交头接耳,恐慌的情绪在蔓延。
“天啊!真的是那只猫!”
“它在看着我们!那眼神…太可怕了!”
“难怪苏格拉底能说会道,原来是靠猫妖的邪术!”
然而,另一部分相对冷静、或者本就对安尼图斯等人抱有疑虑的公民,在短暂的惊愕之后,脸上却浮现出荒谬和鄙夷的神情。他们看着安尼图斯那副煞有介事、仿佛抓住了确凿罪证的模样,再对比苏格拉底之前理性而深刻的申辩,只觉得这种指控低劣得可笑。
“荒谬!太荒谬了!”有人忍不住低声嗤笑。
“安尼图斯疯了吗?把审判变成巫术指控?”
“一只猫?就凭一只猫来定罪?这简直是雅典司法的耻辱!”
苏格拉底也抬起了头,望向石柱顶端的司通。他的眼神中没有被揭穿的惊慌,反而充满了深沉的悲哀,以及一丝…洞悉一切的嘲讽。安尼图斯的指控,看似凶狠,实则将他内心深处的迷信、愚昧和对理性思考的恐惧暴露无遗。这哪里是在指控猫?这分明是在指控“质疑”本身!将无法理解、无法掌控的事物,统统归咎于虚无缥缈的巫术和邪灵,这是蒙昧最坚固的堡垒。
“安尼图斯,”苏格拉底的声音再次响起,平静得可怕,却带着千钧之力,“你指控我腐蚀青年,那么,请你告诉我,我具体教导了他们哪一条邪恶的教义?你又指控我的猫施展巫术,那么,请你拿出它施展巫术、危害城邦的确凿证据。是它让斯巴达人入侵?是它带来了瘟疫?还是它用爪子书写了亵渎神灵的言辞?抑或…” 他顿了顿,灰色的眼眸锐利如刀锋,“仅仅因为它存在,并且恰好在我身边,就成了你掩饰自己思想贫乏、无力辩驳的借口?你惧怕的不是猫,安尼图斯,你惧怕的是追问,是思考本身!你将无法理解的东西斥为巫术,就像穴居人将洞外的阳光斥为危险的火光!”
苏格拉底的驳斥如同照妖镜,让安尼图斯的指控显得更加苍白无力、荒诞不经。会场上的喧嚣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那些鄙夷的、理性的声音开始占据上风。安尼图斯脸色铁青,张了张嘴,却发现自己精心准备的“巫术牌”不仅没能击倒苏格拉底,反而让自己成了众人眼中跳梁小丑般的愚昧象征。
司通静静地蹲在石柱顶端,金色的瞳孔将下方人类法庭的众生相尽收眼底:愤怒、恐惧、愚昧、鄙夷、动摇、沉思……安尼图斯那歇斯底里的指控,在它听来如同远古穴居人对着雷声的恐惧咆哮。它经历过尼巴鲁的星际战争,目睹过金字塔活体核心吞噬“神选者”的血腥献祭,参与过对抗阿努比活体核心的弑神之战,也见证了轩辕族与人类在洪水纪元面对地心喷发和宇宙威胁时的抉择与牺牲。人类啊……司通心中无声地叹息,千万年的时光流转,文明的表象更迭,为何灵魂深处对未知的恐惧、对异己的排斥、以及将责任推卸给替罪羊的本能,依旧如此根深蒂固?苏格拉底所面对的,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活祭”?只不过祭坛换成了法庭,祭司换成了安尼图斯之流,而祭品,是追求真理的灵魂。
投票的时刻到来了。粗糙的陶片被投入瓮中,发出沉闷的撞击声,每一声都敲打在关心这场审判的人心上。结果揭晓:二百八十票对二百二十票。微弱多数,但足以致命——苏格拉底被判有罪。
当法官询问苏格拉底认为何种刑罚合适时,会场再次陷入死寂。按照惯例,被告通常会提出流放或罚款,以争取陪审团的宽宥。
苏格拉底站直了身体,目光扫过那些决定他命运的同胞,脸上没有恐惧,只有一种近乎悲悯的平静。
“刑罚?”他的声音回荡在会场,“如果你们认为,用诘问促使你们省察自身、追求智慧和美德是一种罪行,那么,我建议城邦给予我的最高‘奖赏’——在市政厅(prytaneum)终身用膳,以表彰我对城邦精神健康的贡献,如同表彰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冠军!” 会场瞬间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怒吼和嘘声。这简直是赤裸裸的嘲讽!是对法庭和陪审团尊严的践踏!
苏格拉底抬手,压下喧嚣,语气转为一种深沉而肃穆:
“当然,我知道这不可能。那么,我的朋友们建议我缴纳三十米纳的罚金,他们愿意为我担保。” 他提到了柏拉图等人的名字。
“但雅典的人们啊,我真正的选择是:我拒绝逃亡。”
“拒绝逃亡”四个字,如同惊雷,炸响在每一个人的耳边。连那些最敌视苏格拉底的人都愣住了。逃亡是当时被判死刑者最常见的、几乎是默认的选择。以苏格拉底的智慧和声望,他完全有机会在行刑前逃离雅典,去往别的城邦,继续他的哲学生涯。
苏格拉底的目光投向石柱顶端,与那双金色的瞳孔遥遥相对,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他的眼神异常清澈,如同暴风雨后洗过的天空。
“如果我逃亡,”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那无异于承认了法庭对我的判决是公正的,承认了我的行为是错误和有罪的。但我坚信,我所做的一切,是在履行神赋予我的职责——唤醒沉睡的灵魂,引导他们走向智慧和美德。逃离,是对真理的背叛,是对我所教导青年们的背叛!如果城邦的法律,因为无法容忍质疑和思考而判处我死刑,那么,我将用我的生命来证明:对真理的忠诚,高于对死亡的恐惧!对灵魂的守护,有时需要付出最沉重的代价。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坚守他所认定的原则,即使这原则将他引向死亡。”
他的话语没有慷慨激昂的煽动,只有磐石般的坚定和殉道者的坦然。他选择留下,不是为了求死,而是为了用生命扞卫他所坚信的——思想自由的价值,以及质疑和思考对于人类灵魂不可或缺的意义!他要用自己的死亡,作为对蒙昧、不义和思想禁锢最有力的控诉和最后的启蒙!
石柱顶端,司通的身体猛地绷紧了。金色的瞳孔骤然收缩,如同被无形的闪电击中!苏格拉底那平静话语下蕴含的决绝意志,如同最炽热的熔岩,狠狠冲击着它灵魂深处最坚固的堡垒。
守护!
这个贯穿了它漫长而坎坷生命的核心词汇,在这一刻被赋予了全新的、震撼灵魂的含义!
它曾是尼巴鲁神王之子,用利爪和灵能守护挚友月羽,却未能阻止悲剧。
它曾是白垩纪焦土上的异乡客,用猫科动物的敏捷和逐渐觉醒的力量守护露西的原始族群,为他们驱赶掠食者,带来火种。
它曾是金字塔战役的复仇者,与盘古戬、斯芬克斯并肩,为了守护人类免于被活体核心吞噬而战。
它曾是南极灾难的见证者,燃烧最后的神王血脉,撑起灵能护盾,守护轩辕族和人类火种穿越辐射与洪水的死亡之路。
它一直以为,守护意味着战斗,意味着力量的对抗,意味着在最前线用身体筑起屏障,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去消灭威胁——就像盘古戬封印阿努比核心,就像斯芬克斯化为石像守护盘古锏。
然而,眼前这个手无寸铁、即将被自己同胞处死的人类老者,却用他平静的拒绝逃亡,向它昭示了守护的另一种维度,另一种力量!
苏格拉底没有挥舞刀剑,没有施展任何超凡的力量。他面对的威胁,不是看得见的恐龙利爪,不是阿努比的机械造物,也不是滔天的洪水或宇宙的射线。他面对的是人类自身的愚昧、偏见、恐惧和由这些负面情绪催生出的、披着法律外衣的不义!他用什么守护?用他的思想!用他毫不妥协的诘问!用他选择直面死亡来扞卫思想自由和追求真理权利的巨大勇气!
他不是在用身体挡在威胁之前,而是在用生命点燃一盏灯!一盏名为“理性”、“质疑”和“坚守原则”的明灯!这盏灯的光芒,或许无法立刻驱散所有的黑暗,但它会穿透死亡的阴影,照亮后来者的道路,成为人类精神世界中永不熄灭的火种!这才是最深沉的、最本质的守护——不是替代他人去战斗,而是赋予他们战斗的武器——思考的能力和坚守的勇气!
盘古戬牺牲自己封印阿努比,是守护。
斯芬克斯化身石像守望千年,是守护。
月羽在阿努比容器中发出“解脱”的哀求,是对守护者的终极信任。
而苏格拉底,选择用饮下毒芹来证明思想的价值,同样是守护!是对人类精神火种最悲壮、也最崇高的守护!
司通感到灵魂深处有什么东西轰然碎裂,随即又在更明亮的光辉中重新凝聚。千万年来积累的战斗本能、对力量的执着、对“守护”这个概念的固有认知,在这一刻被彻底颠覆和升华。它金色的瞳孔中,倒映着下方苏格拉底那并不高大、却仿佛顶天立地的身影,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领悟。
最终,愤怒的陪审团在苏格拉底“挑衅”般的提议和拒绝逃亡的态度刺激下,以更大比例的投票,判处他死刑——饮下毒芹汁。
监狱的石室冰冷而潮湿,弥漫着霉味、灰尘味和绝望的气息。狭小的窗口透进一缕惨淡的月光,勉强勾勒出室内简陋的轮廓:一张硬板床,一张矮桌,一个水罐。苏格拉底安静地坐在床边,他的朋友们——克里同(crito)、柏拉图(plato)、阿波罗多洛斯(Apollodorus)等人围在他身边,气氛凝重得如同铅块。克里同还在做最后的努力,声音哽咽:
“苏格拉底,求你了!船准备好了,看守也买通了,就在今晚!离开雅典吧!去色萨利,去底比斯…哪里都好!你的生命比这…这不义的判决重要得多!”
苏格拉底只是平静地摇了摇头,月光照亮了他脸上的皱纹,也照亮了他眼中不可动摇的坚定。
“克里同,我的老朋友,”他的声音温和而有力,“如果我逃离,不正坐实了他们对我的指控?不正证明了我藐视法律?法律或许有时不公,但如果我们只因法律不利于己就破坏它,那么法律的根基何在?城邦的秩序何在?我教导青年尊重美德和原则,难道自己却要做一个逃亡者?不,克里同,我选择留下,接受法律的裁决。这不是屈服,而是用我的行动证明,对原则的忠诚高于生命本身。”
他的话语如同冰冷的泉水,浇熄了朋友们心中最后的希望之火。柏拉图痛苦地闭上了眼睛,阿波罗多洛斯忍不住低声啜泣起来。他们知道,苏格拉底心意已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