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济南,东风送暖,城外的护城河畔已抽芽的柳枝垂落水面,泛起圈圈涟漪。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青灰色的城墙之上,将“济南府”三个鎏金大字照得熠熠生辉,城墙上飘扬的“王”字大旗与城头值守士兵的铠甲反光交相辉映,一派整肃又鲜活的景象。
王巢率领的大军在尘土中缓缓逼近,黑色的战阵绵延十余里,如同一条蛰伏的巨龙。历经半月的行军,将士们的铠甲上虽沾着沿途的泥点,却难掩眼中的锐气——自湖北启程,他们沿黄河而行,途经河南时还顺手清剿了两股流窜的小股寇匪,如今终于抵达山东腹地的核心。
“将军,前面就是济南城了!”李铁勒住马缰,指着前方越来越清晰的城楼,语气中带着几分归乡的轻快。他身后的张锐眯眼望去,只见济南城外的官道两旁,早已挤满了黑压压的人群,隐约能听到喧闹的人声顺着风飘过来。
王巢抬手遮了遮阳光,目光落在人群中,眉头微微舒展。他原以为大军返程只是寻常军事调动,并未提前通知地方官员搞迎接仪式,可眼前这景象,显然是百姓自发而来。
随着大军越来越近,人群中的欢呼声愈发清晰。“是王将军的队伍!”不知是谁喊了一声,紧接着,“欢迎将军凯旋!”“将军辛苦了!”的呼喊声如同浪潮般席卷而来,此起彼伏,震得官道旁的柳枝都微微颤动。
王巢翻身下马,将马缰递给身旁的亲兵,大步朝着人群走去。他身着玄色棉袍,腰间玉带束腰,虽未穿铠甲,却自有一股沉稳威严的气度。百姓们见他走来,纷纷向前涌了涌,手中捧着各式各样的东西——有刚蒸好的白面馒头,还冒着热气;有自家酿的米酒,装在粗瓷碗里;还有孩童们采摘的野花,用草绳捆成束,鲜艳的颜色在阳光下格外亮眼。
“将军,您可算回来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拄着拐杖,被身旁的儿媳搀扶着,快步走到王巢面前,将手中的篮子递了过去,“这是老婆子早上刚蒸的馒头,您和将士们快尝尝!”篮子里的馒头还热乎着,蒸腾的热气模糊了老妇人眼角的皱纹。
王巢弯腰接过篮子,入手温热,他拿起一个馒头,掰了一小块放进嘴里,面香混合着麦香在舌尖散开。他对着老妇人拱了拱手,声音温和:“多谢老人家。这馒头真香,比军中的干粮好吃多了。”
老妇人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将军不嫌弃就好!自从您驻守山东,咱们百姓的日子就好过了——赋税减了,寇匪没了,孩子们也能安稳上学了。您这次去湖北剿寇,咱们天天盼着您回来呢!”
周围的百姓们纷纷附和:“是啊将军!以前咱们怕鞑子,怕流寇,晚上睡觉都不敢关门。现在有您在,咱们踏实!”“将军这次剿寇,听说杀了好几万寇匪,真是大快人心!”“将军是咱们山东百姓的守护神啊!”
王巢抬手示意众人安静,他望着眼前一张张热切的脸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清了清嗓子,对着百姓们高声说道:“乡亲们,剿寇是我和将士们的分内之事,不值得大家如此惦记。山东能有今日的安稳,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而是多亏了大家的支持——若是没有百姓们缴纳的粮食,将士们就没有粮草行军;若是没有百姓们提供的情报,咱们就无法及时清剿寇匪。说到底,是咱们山东百姓齐心协力,才守住了这一方水土。”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人群中的孩童,语气愈发温和:“我知道,大家都盼着安稳日子。我向大家保证,只要有我王巢在,就绝不会让鞑子和寇匪踏入山东一步,定会让大家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让孩子们都能安心读书!”
“将军万岁!”“明军万岁!”百姓们齐声高喊,声音震彻云霄,连城墙上的士兵们都跟着一起喊了起来。几位年轻的后生甚至举起手中的锄头,用力挥舞着,脸上满是激动的神情。
王巢将手中的篮子递给身旁的亲兵,叮嘱道:“把这些馒头分给将士们,让大家都尝尝乡亲们的心意。”随后,他又接过一个孩童递来的野花束,弯腰摸了摸孩童的头:“好孩子,这花真好看。”孩童害羞地躲到母亲身后,偷偷探出头看着他,眼睛亮晶晶的。
李定国跟在王巢身后,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他转头对身旁的赵刚说:“将军待百姓如亲人,百姓自然也拥护将军。有这样的民心,何愁打不赢后金?”赵刚深有同感地点头:“是啊!以前我在其他将领手下当兵时,从未见过百姓如此真心实意地迎接军队。将军这才是真正的为民做主啊!”
王巢与百姓们寒暄了片刻,便转身回到大军前,翻身上马。他对着身后的将士们高喊:“将士们!乡亲们都在等着咱们入城,咱们打起精神,让乡亲们看看咱们明军的风采!”
“是!”将士们齐声应和,声音洪亮。随后,王巢率领大军,朝着济南城门走去。百姓们自觉地退到官道两旁,形成一条长长的人巷,目送着大军入城。孩童们跟在队伍后面跑着,手里挥舞着野花,嘴里喊着“将军再见”,直到被父母拉回家中。
济南城内早已张灯结彩,一派喜庆景象。街道两旁的店铺都挂起了红灯笼,门楣上贴着“欢迎将军凯旋”的红纸;商贩们将自家的商品摆到门口,热情地招呼着过往的将士;酒楼茶馆里更是坐满了人,说书先生正唾沫横飞地讲着王巢在湖北剿寇的故事,引得听众们阵阵喝彩。
大军沿着青石板铺就的街道缓缓前行,马蹄踏在石板上,发出“哒哒”的声响,与百姓们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街道两旁的楼阁上,不少人家都探出身子,朝着大军挥手致意,有的还撒下彩色的纸屑,如同漫天飞舞的蝴蝶。
王巢骑在战马上,目光扫过街道两旁的景象——以前他刚到山东时,济南城内还是一片萧条,店铺关门,百姓流离。如今不过两年时间,街道上熙熙攘攘,商贩云集,百姓们脸上都带着笑容,这便是他推行新政最好的成果。
就在这时,他的脑海中突然响起一道冰冷的机械音:【系统提示:宿主深得民心,山东百姓对宿主认可度达90%,触发“民心所向”成就。奖励系统积分500万,可用于兑换先进武器图纸、高产作物种子、医疗物资等。】
王巢嘴角微微上扬,500万积分,加上之前备战计划获得的600万积分和犒赏三军的200万积分,如今他已有1300万积分。这些积分足够他兑换更多的蒸汽战船图纸和后膛炮零件,甚至还能兑换一些医疗物资,为明年的战事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他转头看向身旁的李铁,笑着说:“你看这济南城,比我上次离开时热闹多了。沈文魁在山东推行新政,做得不错。”李铁点头赞同:“沈大人确实有能力,他不仅兴修水利、推广高产作物,还在济南开办了学堂和医馆,百姓们都很感激他。”
说话间,大军已抵达巡抚衙门。巡抚衙门的大门敞开着,沈文魁带着山东的大小官员早已在门口等候。见王巢骑马而来,沈文魁快步上前,对着王巢抱拳行礼:“下官沈文魁,率山东众官员,恭迎将军凯旋!”身后的官员们也纷纷跟着行礼:“恭迎将军凯旋!”
王巢翻身下马,走到沈文魁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沈大人,辛苦你了。山东的情况,我都听说了,做得很好。”沈文魁连忙道:“都是将军的新政好,下官只是按将军的吩咐行事。将军一路劳顿,快请进衙门休息,下官已备好了接风宴。”
王巢摆了摆手:“接风宴就免了。大军刚入城,将士们需要休息,我还有军务要处理。你先安排将士们到军营驻扎,明日一早,到衙门来商议备战事宜。”沈文魁点头应下:“下官遵命!”
随后,王巢率领李铁、张锐、赵刚、李定国等将领走进巡抚衙门。衙门内的庭院里,几株海棠开得正盛,粉色的花瓣随风飘落,落在青石板上,平添了几分雅致。王巢走到庭院中央的石桌旁坐下,对着几位将领说:“济南是山东的核心,也是咱们备战的大本营。接下来的几个月,咱们要加快扩编军队、建造战船、生产武器的进度,确保明年后金来犯时,咱们能有足够的实力应对。”
“将军放心!”李铁抱拳道,“军械营已经在加班加点生产燧发枪和后膛炮,目前每月能生产两万支燧发枪和一百门后膛炮,按照这个进度,明年三月前,定能完成全军换装。”
张锐也补充道:“海军方面,登州、莱州、威海三大港口的建设已经启动,渔民的招募工作也在进行中,预计下个月就能开始训练。蒸汽战船的图纸将军已经交给工部,工部正在准备材料,很快就能开工建造。”
王巢点了点头:“很好。粮草方面,沈文魁说今年山东的粮产能提升一成,加上湖北和河南的粮产,应该能支撑大军明年的作战需求。不过咱们还是要多做准备,多囤积一些粮食,以防万一。”
就在这时,亲兵走进庭院,递过来一封书信:“将军,这是湖北周安抚使派人送来的急信。”王巢接过书信,拆开一看,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书信中,周磊详细汇报了湖北的情况——流民安置工作已基本完成,高产稻种长势良好,民兵训练也在有序进行,朝廷并未派官员插手湖北事务。
“周磊做得不错。”王巢将书信递给李定国,“湖北安稳,咱们就能无后顾之忧地应对后金。”李定国接过书信看了一遍,点头道:“周安抚使有能力,有担当,将军果然没看错人。”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透过庭院的海棠树,洒在石桌上,形成斑驳的光影。王巢望着窗外热闹的街道,听着远处传来的百姓们的欢声笑语,心中更加坚定了备战的决心。他知道,明年的战事注定艰难,但只要有百姓的支持,有将士们的忠诚,有完善的备战计划,他定能击败后金,守住大明的疆土,让百姓们永远过上安稳的日子。
夜色渐深,济南城内的红灯笼依旧亮着,如同点点星火,照亮了整座城池。巡抚衙门内的灯光也亮了起来,王巢和将领们还在商议着备战的细节,他们的声音在夜色中回荡,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而这一切,都被济南城的百姓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知道,有这样一位将军,有这样一支军队,他们的安稳日子,还会一直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