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七年十月初一辰时,大同城东门的号角声骤然响起,刺破了清晨的宁静。城墙上,五千明军将士手持兵器,列着整齐的队伍,曹文诏身着铠甲,立于城门之上,目光锐利地望向城外的后金营寨——按照昨日与王巢的约定,他要率领明军佯攻后金主力,制造“明军全力突围”的假象,为登莱援军突袭阳和卫争取时间。
“传我命令,打开城门,步兵在前,骑兵在后,向后金营寨发起进攻!”曹文诏高声下令。沉重的城门缓缓打开,明军将士呐喊着冲出城门,手中的长枪与大刀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朝着后金营寨的方向推进。城墙上的投石机与弓箭也同时发力,石块与箭矢如雨点般落在后金营寨外围,激起阵阵烟尘。
此时,后金主营内,主帅阿济格正坐在中军大帐中,查看舆图。自围城半月以来,大同城已如风中残烛,粮草将尽,守军士气低落,他本以为破城指日可待,却没想到登莱援军突然抵达,打乱了他的计划。
“报——!”一名后金斥候匆匆冲进大帐,跪地禀报道,“主帅,大同城内的明军突然从东门与北门出兵,约莫五千人,正朝着我军主营发起猛攻,看样子像是要全力突围!”
“什么?”阿济格猛地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冷笑一声,“曹文诏这是穷途末路了!传令下去,让东门与北门的守军全力阻击,务必将明军歼灭在营寨之外,绝不能让他们突围!”
“主帅,明军攻势凶猛,东门守军已请求支援!”又一名斥候冲进大帐,语气急切,“明军还动用了投石机,营寨的栅栏已被砸坏多处!”
阿济格眉头一皱,走到帐外,朝着大同城的方向望去。只见远处的明军正源源不断地冲出城门,与后金守军厮杀在一起,喊杀声与兵器碰撞声清晰可闻。他心中暗道:曹文诏此刻突围,定是城内粮草耗尽,想要拼死一搏。若能趁机歼灭这五千明军,大同城便不攻自破。
“传我命令,调阳和卫的两千骑兵即刻前来支援东门,务必在午时前击溃明军!”阿济格果断下令。阳和卫是后金的粮草囤积地,原本驻守五千兵力,其中五百骑兵负责巡逻,一千五百步兵守卫粮囤。阿济格认为,明军全力突围,绝不会分心去袭扰粮道,调走两千兵力支援主营,足以应对眼前的局势。
后金斥候领命后,立刻策马向阳和卫方向疾驰而去。半个时辰后,阳和卫的两千后金骑兵便拔营出发,朝着大同城的方向疾驰——他们不知道,这一去,正好中了王巢的调虎离山之计。
此时,登莱援军的营寨内,王巢正站在了望塔上,密切关注着大同城方向的动静。当看到后金营寨内烟尘四起,隐约有骑兵朝着大同城方向移动时,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知道曹文诏的佯攻起作用了。
“传我命令,李虎率领一千骑兵,即刻出发,绕到阳和卫西侧,监视守军动向;周锐率领四千火枪兵与二十门火炮,随我向阳和卫进发;赵老栓带领工匠队伍,负责后续粮草运输,务必跟上主力部队!”王巢高声下令。
军令如星火般传递开来,登莱援军的将士们迅速行动。李虎率领的骑兵队率先出发,马蹄裹着麻布,在官道上疾驰,朝着阳和卫的方向而去。随后,王巢率领的主力部队也拔营启程,火枪兵与炮兵列着整齐的队伍,沿着小路前进,尽量避开后金的巡逻队。
途中,负责侦查的斥候传来消息:“大人,阳和卫的后金守军已调走两千骑兵,前往大同城支援,如今只剩下三千步兵驻守,粮囤周围的望楼也减少了巡逻频次!”
“好!”王巢心中一喜,对身旁的周锐说道,“敌军兵力减半,正是突袭的好时机!传令下去,加快行军速度,务必在午时前抵达阳和卫,趁敌军立足未稳,一举拿下粮囤!”
周锐连忙点头,转身去传达命令。将士们听闻敌军兵力减少,士气更加高涨,脚步也加快了几分。秋日的阳光渐渐升高,洒在将士们的身上,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的行军速度——每个人都清楚,此次突袭阳和卫,关乎大同之战的成败,容不得半点懈怠。
与此同时,大同城外的战场上,明军与后金守军的厮杀仍在继续。曹文诏亲自率军冲锋,手中的长枪挥舞间,斩杀了数名后金士兵。明军将士们也奋勇作战,虽然知道是佯攻,却依旧拼尽全力,将“全力突围”的假象演得淋漓尽致。
“曹总兵,您看!后金营寨内有骑兵朝着大同城方向赶来,看样子是援军!”一名明军副将指着远处的烟尘,高声说道。曹文诏抬头望去,心中暗道:王巢的计划成功了,后金果然调兵支援了!
“传令下去,将士们假装体力不支,向后撤退,引诱后金援军追击!”曹文诏高声下令。明军将士们立刻会意,纷纷装作疲惫不堪的样子,边打边退,朝着大同城的方向撤退。
后金援军看到明军撤退,果然以为明军已无力抵抗,立刻策马追击。曹文诏率领明军且战且退,直到退至大同城门口,才下令关闭城门,依托城墙进行防守。后金援军几次想要攻城,都被城墙上的明军击退,只能在城外骂阵,却始终无法靠近城门。
此时,王巢率领的登莱援军主力已抵达阳和卫外围。阳和卫是一处废弃的卫所,四周有低矮的土墙环绕,土墙之上,后金士兵正来回巡逻,望楼内的哨兵也不时探头张望。粮囤位于卫所中央,约莫有数十个巨大的粮垛,用帆布覆盖着,远远望去,十分显眼。
“大人,阳和卫的土墙不高,守军多是步兵,我们可以派士兵翻墙而入,先控制望楼,再突袭粮囤!”周锐指着阳和卫的土墙,低声说道。
王巢点点头,目光扫过身旁的将士们,沉声道:“现在,我们兵分三路:第一路,由李虎率领五百骑兵,在阳和卫前门发起进攻,吸引守军注意力;第二路,由周锐率领两千火枪兵,从卫所西侧翻墙而入,控制望楼,切断守军的通讯;第三路,由我率领两千火枪兵与二十门火炮,在卫所后门待命,待望楼被控制后,立刻发起进攻,烧毁粮囤!”
“属下遵命!”李虎与周锐齐声应道。
将士们迅速按照部署行动。李虎率领的五百骑兵朝着阳和卫前门疾驰而去,手中的马刀挥舞着,呐喊着发起进攻。阳和卫前门的后金守军见状,立刻集中兵力进行防守,箭如雨下,朝着骑兵队射去。
周锐则率领两千火枪兵,悄悄绕到阳和卫西侧。此处的土墙仅有一人多高,士兵们搭着人梯,迅速翻墙而入。望楼内的后金哨兵还未反应过来,便被火枪兵斩杀。很快,阳和卫的三座望楼便被明军控制,守军失去了指挥,顿时陷入混乱。
“进攻!”王巢看到望楼上升起明军的旗帜,立刻下令。二十门火炮同时开火,炮弹如流星般落在阳和卫的土墙之上,将土墙轰出一个个缺口。两千火枪兵紧随其后,从后门冲入阳和卫,手中的燧发枪不断射击,后金守军纷纷倒地,根本无法抵挡明军的攻势。
阳和卫内的后金守军见大势已去,有的放下兵器投降,有的四处逃窜。王巢率领将士们直奔粮囤,将随身携带的火油瓶与火折子扔向粮垛。火折子遇火油,瞬间燃起熊熊大火,浓烟滚滚,直冲云霄。
“大人,粮囤已全部点燃,火势很大,后金兵无法扑救!”一名亲兵跑到王巢身边,兴奋地禀报道。
王巢抬头望向燃烧的粮囤,脸上露出一丝笑容。他知道,阳和卫的粮草被烧毁,后金五万大军将陷入缺粮危机,大同之围,终于有了破解的希望。
“传令下去,全军即刻撤离阳和卫,前往黑风口与李虎的骑兵队汇合,准备伏击回援的后金兵!”王巢高声下令。将士们纷纷点头,开始有序撤离。此时,阳和卫的粮囤已烧成一片火海,火光与浓烟在数十里外都能看到——这不仅是粮草的燃烧,更是后金大军溃败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