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年九月中旬,登州府衙外的广场上,数千名身着各异的青壮整齐列队,他们手中握着锄头、镰刀,甚至还有木棍,眼神中却满是期待与坚毅——这是登州、莱州两地分散的民团成员,今日,他们将见证“登莱民兵团”的正式成立。
王巢身着青色便服,站在广场中央的高台上,身旁陪着卫所军总兵李虎与新任命的登莱民兵团总团长赵山河。赵山河是莱州本地人,曾是一名退伍的卫所军百户,熟悉军务,又在民间威望极高,此次被王巢选中担任总团长,负责民团的整合与训练。
“各位乡亲!”王巢的声音透过扩音铜喇叭传遍广场,瞬间压下了人群的窃窃私语,“这些年,后金犯边,流寇作乱,咱们百姓深受其苦。以往,各地民团分散作战,力量薄弱,难以抵挡敌人的进攻。今日,我宣布,将登州、莱州两地的民团统一整合,成立‘登莱民兵团’!从今日起,咱们民团不再是散兵游勇,而是有组织、有装备、有训练的队伍,要与卫所军并肩作战,守护咱们的家园!”
广场上顿时爆发出阵阵欢呼,民团成员们挥舞着手中的工具,脸上满是激动。一名来自莱州乡下的民团成员张强,紧紧握着手中的锄头,眼中泛起泪光——去年,他的家乡遭到流寇袭击,若不是附近几个民团拼死抵抗,他的家人早已丧命。如今民团整合,还有卫所军协助训练,他终于有信心保护好家人了。
王巢待欢呼声平息后,继续说道:“登莱民兵团下设十个民团营,每营五百人,分别驻守登州、莱州的十个重要城镇与关口。赵山河担任总团长,负责统筹民团的训练与调度;卫所军会派出五十名经验丰富的教官,传授大家基础格斗与火枪射击技巧;咱们还会按‘卫所军标准’,为每个民团成员配备简易盔甲与轻型燧发枪,确保大家有足够的装备保卫家园!”
话音刚落,几名卫所军士兵抬着几箱装备走上高台,打开箱子——里面整齐摆放着黑色的简易盔甲与轻型燧发枪。简易盔甲由铁皮与皮革制成,虽不如卫所军的铁甲坚固,却也能抵御刀枪的攻击;轻型燧发枪比卫所军使用的燧发枪略短,重量更轻,更适合民团成员使用。
赵山河走上前,拿起一套简易盔甲与一把轻型燧发枪,向民团成员们展示道:“各位兄弟,这套盔甲轻便耐用,穿上它,能在战斗中保护咱们的要害;这把燧发枪,射程可达四十步,威力足以击穿流寇的皮甲。只要大家认真训练,熟练掌握这些装备的使用方法,咱们民团的战力绝不会比正规军差!”
广场上的民团成员们看得眼睛发亮,纷纷议论起来:“太好了!有了盔甲和火枪,咱们再也不用拿着锄头跟敌人拼命了!”“卫所军的教官来教咱们,以后咱们也是会打仗的队伍了!”
王巢抬手示意大家安静,继续说道:“咱们民团的成员都是百姓,还要靠耕种养家糊口,所以咱们实行‘农时耕种,闲时训练’的制度——春耕、夏种、秋收的时候,大家安心在家种地,保证粮食收成;冬闲的时候,再集中进行训练,每月训练不少于十天。这样既能保证大家的生活,又能提高咱们民团的战力,做到‘耕战结合’。”
这一制度得到了民团成员们的一致赞同——对他们来说,种地是生存的根本,训练是保卫家园的保障,两者兼顾,再好不过。张强笑着对身边的同伴说道:“这样太好了!既能种好地,又能学本事,等下次流寇再来,咱们一定能把他们打跑!”
随后,王巢宣布了十个民团营的营长名单,这些营长大多是以往各地民团中威望高、作战勇敢的首领,其中就包括张强所在民团的首领李刚——李刚曾带领民团多次击退小股流寇,在莱州乡下名声极好。
名单宣布完毕后,赵山河开始组织民团成员进行编队。他按照“地域相近、互相熟悉”的原则,将数千名民团成员分成十个营,每个营又分成五个百人队,每个百人队再分成两个五十人队。编队过程井然有序,不到一个时辰便完成了。
编队结束后,卫所军总兵李虎走上高台,说道:“各位民团兄弟,从明日起,卫所军的教官会进驻各个民团营,开始传授训练内容。训练分为三个部分:基础格斗,包括拳脚功夫与刀枪使用;火枪射击,包括燧发枪的装填、瞄准与射击;还有战术配合,包括队列行进、协同防守等。大家要认真学习,刻苦训练,只有掌握了这些技能,才能在战场上保护自己,保护家园!”
李虎还特意强调:“训练会根据大家的实际情况调整难度,不会让大家吃不消。但大家也要有吃苦的准备,战场上的敌人不会手下留情,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
当日下午,十个民团营分别前往各自的驻地——有的驻守在登州城外的关口,有的驻守在莱州的县城,还有的驻守在沿海的村镇。张强所在的民团营被分配到莱州府城西南的平山镇,这里是莱州通往登州的要道,也是流寇经常出没的地方。
平山镇的民团营驻地设在镇外的一座废弃寺庙里,寺庙经过简单修缮,宽敞的大殿成了训练场地,两侧的厢房成了民团成员的宿舍。卫所军派来的教官是一名名叫周勇的老兵,周勇曾参加过多次抗击后金的战斗,经验丰富。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周勇便吹响了集合哨。民团成员们迅速起床,穿戴好简易盔甲,拿着轻型燧发枪,在寺庙的院子里集合。周勇看着整齐列队的民团成员,满意地点点头:“不错!集合很迅速,看来大家都很有干劲。今天咱们先从基础格斗学起,我先给大家演示一套基础的拳脚功夫,大家仔细看。”
说着,周勇开始演示拳脚功夫——这套功夫动作简单,实用性强,主要用于近身格斗时的防守与反击。他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动作要领:“出拳时要快、准、狠,瞄准敌人的胸口、腹部等要害;格挡时要注意保护头部和躯干,手臂要用力,不能让敌人的攻击突破防线。”
民团成员们认真学习,一遍遍地模仿周勇的动作。张强学得格外认真,他知道,这套功夫在近身战斗中能救命,所以每一个动作都反复练习,直到掌握要领。周勇看到张强学得认真,还特意走到他身边,纠正他的动作:“出拳时手臂要伸直,腰腹要用力,这样出拳才有力道。再来一遍,很好,就是这样!”
上午的基础格斗训练结束后,下午开始学习火枪射击。周勇先向民团成员们讲解轻型燧发枪的结构与原理:“这把燧发枪由枪管、枪托、扳机、燧石等部分组成,装填时要先将火药倒入枪管,再放入弹丸,用通条压实,然后扣动扳机,燧石撞击产生火花,点燃火药,将弹丸射出。”
讲解完毕后,周勇开始演示装填与射击的步骤:“第一步,打开火药壶,倒入适量火药;第二步,将弹丸放入枪管;第三步,用通条将弹丸压实;第四步,打开燧石夹,检查燧石是否完好;第五步,举枪瞄准,扣动扳机。大家要记住,装填时火药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容易炸膛,太少则射程不够;瞄准要盯住靶心,手臂要稳,不能晃动。”
民团成员们轮流上前,在周勇的指导下练习装填与射击。张强第一次拿起燧发枪,心中既紧张又兴奋。他按照周勇的步骤,小心翼翼地装填火药、放入弹丸、压实,然后举枪瞄准远处的靶子。
“手臂再稳一点,瞄准靶心,不要慌,深呼吸,扣扳机!”周勇在一旁指导道。
张强深吸一口气,手指轻轻扣动扳机——“砰”的一声,子弹射出,虽然没有命中靶心,却也落在了靶子上。周勇笑着说道:“不错!第一次射击就能命中靶子,已经很好了。多练习几次,一定能射中靶心。”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民团成员们每天都进行刻苦的训练。清晨,天不亮就起床进行基础格斗训练;上午,练习火枪射击;下午,学习队列行进与战术配合;晚上,周勇还会给大家讲战场上的战斗经验与注意事项。
训练虽然辛苦,但民团成员们没有一个人叫苦——他们知道,自己训练的每一项技能,都是保卫家园的资本。张强的进步很快,半个月后,他已经能熟练地完成燧发枪的装填与射击,十枪能有六枪命中靶心;基础格斗也有了很大进步,能与同伴进行简单的对练。
除了日常训练,赵山河还经常到各个民团营视察,了解训练情况,解决民团成员们遇到的问题。在平山镇民团营视察时,赵山河看到民团成员们训练刻苦,进步明显,十分高兴。他对周勇与民团营营长李刚说道:“大家做得很好!训练效果很明显。但也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能让大家过度劳累,影响身体。”
赵山河还特意询问了民团成员们的生活情况:“大家的伙食怎么样?住宿还习惯吗?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咱们一定解决。”
李刚回答道:“总团长放心!伙食都是镇上的百姓送来的粮食和蔬菜,能吃饱;住宿也很习惯。大家都很努力,没有什么困难。”
在视察过程中,赵山河还组织了一次小型的实战演练,模拟“小股流寇袭扰平山镇”的场景。演练中,民团成员们按照训练所学,迅速集结,一部分人坚守镇口,用燧发枪射击“敌人”;一部分人绕到“敌人”后方,进行骚扰;还有一部分人负责保护镇上的百姓。演练过程紧张有序,民团成员们配合默契,最终成功击退了“流寇”。
赵山河对演练结果十分满意:“很好!大家已经初步掌握了战术配合的要领。但也要看到不足,比如部分成员的火枪射击速度还不够快,队列行进还不够整齐,这些都需要在后续的训练中改进。”
与此同时,王巢正在府衙内与赵山河、李虎商议“民团支援预案”。王巢指着墙上的地图,说道:“根据情报局的情报,未来几个月,流寇可能会向山东方向扩散,后金也可能从海上偷袭。咱们必须制定完善的民团支援预案,明确一旦遇敌,民团该如何行动。”
李虎说道:“属下认为,民团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协助卫所军守城、运输物资与骚扰敌军。守城时,民团可以负责城墙的一段防御,配合卫所军作战;运输物资时,民团可以组成运输队,将粮食、弹药运往前线;骚扰敌军时,民团可以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袭击敌军的补给线,破坏敌军的营地。”
赵山河补充道:“还要明确支援的流程——一旦某个地方遇敌,当地民团营要第一时间向总团部汇报,同时组织防御;总团部接到汇报后,根据情况调动周边的民团营进行支援;卫所军也会派出部队配合,形成‘卫所军为主力,民团为辅助’的作战体系。”
王巢点头道:“说得好!咱们还要划分支援区域,每个民团营负责支援周边一定范围的地区,确保一旦有情况,能快速响应。另外,要制定物资调配方案,确保民团在支援过程中有足够的粮食、弹药与药品。”
经过几天的商议,《登莱民兵团支援预案》最终制定完成。预案明确:
1. 守城任务:遇敌攻城时,民团负责协助卫所军防守城墙,承担巡逻、警戒、装填火枪弹药等任务,必要时参与近身格斗。
2. 物资运输:卫所军出征时,民团组成运输队,负责运输粮食、弹药、药品等物资,确保前线物资供应。
3. 骚扰敌军: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民团组成小股部队,袭击敌军补给线,破坏敌军营地,迟滞敌军行动。
4. 支援流程:当地遇敌,民团营先组织防御并上报;总团部调动周边民团营支援;卫所军派出主力部队,与民团协同作战。
5. 物资调配:在登州、莱州各设立三个物资储备点,储存粮食、弹药与药品,民团支援时可凭调令领取。
预案制定完成后,王巢立刻将其下发到各个民团营与卫所军部队,要求大家认真学习,确保人人知晓。
十二月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战斗检验了民团整合与支援预案的效果。一股约五百人的流寇从山东南部进入莱州境内,袭扰了莱州府城东南的夏家村。夏家村属于莱州民团第二营的防区,第二营营长立刻组织民团成员进行防御,同时向总团部与卫所军汇报。
夏家村的民团成员们迅速集结,穿戴好简易盔甲,拿起轻型燧发枪,在村口筑起了防御工事——他们用原木搭建了栅栏,在栅栏后挖掘了战壕,还设置了绊马索。流寇到达村口后,见民团已有防备,便发起了进攻。
民团成员们在教官的指导下,沉着应战。待流寇靠近到火枪射程内时,营长一声令下:“射击!”数十支燧发枪同时开火,流寇倒下了一片。流寇见状,更加疯狂地冲锋,试图突破栅栏。民团成员们迅速装填弹药,再次射击,同时用刀枪守住栅栏,与流寇展开迅速格斗。
张强所在的民团营接到支援命令后,迅速集结,在营长李刚的带领下,朝着夏家村进发。他们携带了足够的弹药与粮食,还配备了几门小型火炮——这是卫所军支援给民团的装备,用于增强民团的火力。
与此同时,卫所军也派出了一支两百人的骑兵部队,快速向夏家村赶来。
当张强所在的民团营抵达夏家村附近时,正遇到流寇的一支补给队——流寇的补给队由五十余人组成,负责运送抢夺来的粮食与财物。李刚当机立断,下令民团成员展开攻击。
“大家注意隐蔽,等敌人靠近了再开火!”李刚低声命令道。
民团成员们迅速隐蔽在路边的树林里,待流寇的补给队靠近后,李刚大喊一声:“开火!”数十支燧发枪同时射出,流寇的补给队顿时乱作一团。民团成员们趁机冲了上去,与流寇展开近身格斗。
张强手持长刀,与一名流寇展开搏斗。他按照训练时学到的基础格斗技巧,先是避开流寇的攻击,然后趁机一拳击中流寇的胸口,再用长刀砍向流寇的手臂。流寇惨叫一声,倒在地上。张强没有停顿,继续冲向其他流寇。
不到半个时辰,民团成员们便击溃了流寇的补给队,缴获了大量的粮食与财物,还俘虏了十余名流寇。
随后,张强所在的民团营继续向夏家村进发,与卫所军的骑兵部队同时抵达夏家村村口。此时,夏家村的民团成员们已经坚守了两个时辰,虽然伤亡了十几人,但成功守住了村口的防御工事。
卫所军骑兵部队发起了冲锋,流寇腹背受敌,顿时军心大乱。民团成员们也趁机从防御工事里冲了出来,与卫所军一起追击流寇。流寇节节败退,最终被歼灭了三百余人,剩下的一百余人仓皇逃窜。
战斗结束后,夏家村的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感谢民团与卫所军的救援。一名白发苍苍的老人握着张强的手,激动地说道:“谢谢你们!要是以前,咱们肯定挡不住这些流寇,现在有了你们,咱们再也不怕了!”
王巢接到战斗胜利的汇报后,十分高兴:“民团整合初见成效,支援预案也发挥了作用!这说明咱们的‘军护民、民助军’防御体系是可行的。接下来,咱们要继续加强民团的训练,完善支援预案,让登莱民兵团成为守护家园的坚强力量!”
此次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登州、莱州两地的百姓与民团成员。越来越多的青壮主动加入民团,民团的规模不断扩大。到崇祯五年年底,登莱民兵团的人数已超过六千人,成为登州、莱州地区不可或缺的防御力量。
赵山河在总结民团训练与战斗经验时说道:“民团成员们虽然都是百姓,但他们有保卫家园的决心,只要经过系统的训练,配备足够的装备,再与卫所军密切配合,就能发挥出强大的战力。未来,咱们要继续坚持‘农时耕种,闲时训练’的制度,不断提高民团的战力,让‘全民皆兵’的理念深入人心,让登州、莱州成为真正的‘铜墙铁壁’!”
王巢看着日益壮大的民团力量,心中充满了信心——有卫所军的主力作战,有民团的辅助支援,有百姓的支持拥护,再加上完善的情报网络与强大的海贸支撑,登州、莱州一定能在乱世中站稳脚跟,成为百姓们安居乐业的净土。
冬日的阳光洒在登州城的街道上,温暖而明亮。街道上,百姓们忙着准备年货,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城外的民团营地里,民团成员们正在刻苦训练,口号声、枪声此起彼伏,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一幅“耕战结合、全民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