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年六月初十,蓬莱卫的训练场褪去积雪,露出黝黑的土地。清晨的寒风中,登州卫两百余名各级将领身着青色军装,整齐列阵——从水师的千总到陆军的把总,从营寨的守备到斥候队的队长,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站台中央的王巢身上。他手中握着一份泛黄的考核章程,声音穿透晨雾,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今日起,为期十日的将领考核正式开始。记住,将领是军队的灵魂,必须能打能管,庸者必汰!”
站在队列前排的水师千总陈武,双手紧握腰间佩刀,眼中满是战意。他出身渔民家庭,去年在围剿海盗的战役中因战功升为千总,此次考核是他晋升营指挥使的关键机会。而站在他身旁的陆军把总刘三,则神色紧张地攥着衣角——他负责的部队上月训练成绩垫底,若此次考核再不合格,恐怕就要被调离一线。
考核分为三部分,首日进行的是“战术指挥”考核。王巢让人在训练场中央搭建了一座巨大的沙盘,模拟登州沿海常见的“倭寇袭港”场景:十艘倭寇战船逼近蓬莱港,港口内仅有五艘水师战船与两座炮台,且部分炮台因维修暂时无法使用。将领们需在半个时辰内,根据沙盘场景制定防御方案,随后在台上阐述自己的战术思路。
第一个上台的是陆军把总刘三。他盯着沙盘看了半晌,才支支吾吾地说道:“应……应该让水师战船直接冲上去,与倭寇硬拼,同时让炮台轰击敌船。”话音刚落,台下便传来几声低笑。王巢眉头微皱,问道:“若水师战船冲上去后,被倭寇包围怎么办?受损的炮台无法提供支援,你的后备方案是什么?”刘三顿时语塞,涨红了脸说不出话来,最终只能低着头走下台。
轮到陈武时,他快步走上台,手中握着一根木棍,指着沙盘上的港口说道:“倭寇战船虽多,但船体较小,抗打击能力弱。我的方案分三步:第一,让两艘水师战船伪装成商船,引诱倭寇进入港口西侧的浅水区——那里水浅,倭寇大船无法通行,只能换乘小船;第二,剩下的三艘战船在港口东侧列阵,用红衣大炮轰击敌船侧翼;第三,调动港口内的步兵,在浅水区岸边架设鸟铳与连发弩,待倭寇小船靠近时,形成交叉火力。”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至于受损的炮台,可安排工匠携带备用零件,在战斗间隙抢修,争取在半个时辰内恢复一座炮台的火力,从正面夹击倭寇。”王巢眼中闪过一丝赞许,追问:“若倭寇不上当,不愿进入浅水区怎么办?”陈武立刻答道:“可让伪装的商船故意泄露‘船上有丝绸’的消息,倭寇贪婪,大概率会追击;若仍不上当,便让水师战船佯败,引诱他们进入预设阵地。”台下响起一阵掌声,王巢点头道:“思路清晰,考虑周全,合格。”
战术指挥考核持续了三日,多数将领能制定出基本的防御或进攻方案,但像陈武这样考虑到细节与后备方案的,仅有十人。其中,陆军千总李虎的表现尤为突出——在模拟“流民围城”场景时,他提出“先开放部分粮仓安抚流民,同时派斥候查明流民背后是否有煽动者”的方案,既避免了冲突升级,又兼顾了隐患排查,得到了王巢的高度评价。
第四日,考核进入“部队训练”环节。将领们需将自己管辖的五百名士兵带到训练场,展示队列、射击、近战三项技能。陆军千总李虎的部队首先登场:队列训练中,士兵们步伐整齐,转弯时如刀切般整齐;射击训练时,鸟铳手三排轮射,弹丸密集地命中百米外的靶心;近战训练中,士兵们手持长刀与盾牌,配合默契,很快便“击败”了扮演敌人的稻草人方阵。
而刘三的部队则状况百出:队列混乱,士兵们步伐不一;射击时,有几名士兵因紧张导致火药受潮,无法开枪;近战训练时,盾牌手与长刀手配合失误,出现了多处破绽。王巢站在高台上,脸色越来越沉,待训练结束后,他对刘三说:“你的部队训练松散,士兵士气低落,这不是一日之过。若你无法改进,便不配留在一线岗位。”刘三羞愧地低下头,声音沙哑地说:“属下知错。”
考核期间,王巢每日都会亲自到训练场观察,有时还会突然抽查将领对士兵的了解程度——他随机点名一名士兵,询问其姓名、籍贯、家庭情况及擅长的技能。李虎能准确说出每一名士兵的信息,甚至记得某名士兵因家中老母生病而情绪低落,已安排人送去药品;而有的将领则连自己部队士兵的人数都记不清,被王巢当场批评:“连自己的士兵都不了解,如何能带兵打仗?”
第八日,“后勤管理”考核开始。将领们需提交自己管辖部队的物资消耗清单、武器维修记录及士兵伙食安排表,由登州府通判刘安与军工坊总管李铁匠共同审核。陈武提交的清单清晰明了:每支鸟铳的维修时间、每次训练的火药消耗量、士兵每日的粮食与肉类供应数量,都记录得详细准确,甚至还标注了“上月因天气寒冷,额外给士兵增加了半斤粮食”的特殊情况。
刘安翻看着清单,对王巢说道:“陈武的后勤管理做得极为细致,物资消耗合理,没有浪费或挪用的情况,士兵伙食也能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值得其他将领学习。”而刘三提交的清单则漏洞百出:部分武器维修记录缺失,粮食消耗数量与实际人数不符,甚至有“购买十斤猪肉,仅入账五斤”的模糊记录。李铁匠当场指出:“后勤是军队的根基,如此混乱的管理,若到了战时,很可能因物资短缺而影响战斗力。”
第十日,考核结果在训练场公布。王巢站在台上,手中拿着一份红色的晋升名单,高声念道:“陈武,战术指挥出色,部队训练成绩优异,后勤管理细致,晋升为水师营指挥使;李虎,善于灵活应对复杂情况,士兵管理到位,晋升为陆军营指挥使;此外,另有八名将领因考核优秀,晋升为千总或守备。”
被念到名字的将领们挺胸抬头,脸上满是自豪;而那些考核不合格的将领,则神色凝重地站在队列中。王巢话锋一转,语气严肃地说:“刘三,考核三项均不合格,降为副把总,调离一线,前往后勤部门协助管理物资;张达、王顺等五名将领,考核成绩不佳,暂留原职,但需在三个月内整改,若整改后仍不达标,将予以免职。”
刘三走出队列,向王巢躬身行礼:“属下谢公子不杀之恩,今后定当努力学习,改进不足。”王巢点头道:“给你机会,是希望你能知错就改。记住,后勤部门同样重要,若能将物资管理好,仍是登州卫的功臣。”
考核结束后,王巢召集新晋的营指挥使们召开会议。他将一份新的军队编制方案放在桌上,说道:“从今日起,登州卫分为水师与陆军两大营,每营设三名营指挥使,分别负责作战、训练与后勤。陈武,你负责水师的作战指挥,重点训练战船协同与火炮射击;李虎,你负责陆军的训练,提升士兵的近战与防御能力。”
陈武与李虎齐声应道:“属下遵命!”王巢又补充道:“每月月初,各营需提交训练计划与物资需求;月末,我会亲自检查考核。记住,晋升不是终点,而是责任的开始。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带领士兵打胜仗,守住登州。”
接下来的一个月,登州卫的军队面貌发生了显着变化。陈武带领水师战船进行协同训练,模拟各种海战场景,士兵们的操作越来越熟练;李虎则改进了陆军的训练方法,增加了夜间巡逻与突发情况应对训练,部队的反应速度大幅提升。后勤部门在刘三的协助下,物资管理也变得井井有条,武器维修及时,士兵伙食得到改善。
三月中旬,王巢在蓬莱港组织了一场实战演练——模拟十艘倭寇战船袭港。陈武率领水师战船迅速列阵,火炮齐鸣,很快便“击沉”了三艘敌船;李虎则带领陆军在港口岸边设防,用鸟铳与连发弩击退了试图登陆的“倭寇”。演练结束后,水师校尉周涛对王巢说道:“经过考核与调整,将领们的指挥效率提升了不少,部队的战斗力也比之前强了很多。”
王巢站在城楼上,看着训练场上整齐列队的士兵,心中无比坚定。他知道,一场考核无法彻底解决所有问题,但通过“优胜劣汰”的机制,能让更多有能力的将领脱颖而出,让军队始终保持活力。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中,只有这样一支“能打能管”的军队,才能守护好登州的百姓,守住这片来之不易的安定之地。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训练场上,映得士兵们的盔甲闪闪发光。王巢轻声说道:“这只是开始,今后每半年,咱们都要进行一次将领考核。只有不断筛选、不断提升,才能让登州卫成为一支真正的强军。”身旁的沈文点点头,眼中满是认同——他知道,王巢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登州在乱世中站稳脚跟,为百姓撑起一片安全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