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年六月末,蓬莱港的商船满载着青花瓷、丝绸与西洋香料,缓缓驶离码头。沈文站在主船的甲板上,望着逐渐远去的登州城,手中紧攥着一份贸易清单——这是他第一次代表王巢赴青州开展合作,肩上扛着将登州势力延伸至青州的重任。
青州地处山东中部,是连接登州与内陆的交通枢纽,不仅盛产粮食、棉花,还有着庞大的商户群体与乡绅阶层。此前登州与青州虽有零星贸易,但规模有限,且受限于当地残匪袭扰,物资运输时常受阻。王巢此次派沈文前往,便是要打通两地贸易通道,同时与青州官方建立深度合作。
商船行至青州境内的弥河码头,早已等候在此的青州最大商户张万春立刻上前迎接。张万春常年经营粮米生意,深知登州海贸货物的稀缺性,见到沈文便热情地说道:“沈先生一路辛苦!登州的青花瓷在青州早已是千金难求,这次您带来的货物,定能让青州的商户们抢着要!”
沈文笑着点头,随张万春前往青州城的“聚贤楼”——这里已聚集了二十余名青州商户与乡绅。刚踏入楼内,沈文便将带来的丝绸与青花瓷样品摆上桌:“各位同仁,此次我带来的登州货物,均是工坊最新出品——青花瓷釉色鲜亮,可保十年不褪色;丝绸采用江南上等桑蚕丝,轻便透气;还有从西洋运来的香料,可用于调味、熏香,在大明境内仅此一家。”
商户们围上前,拿起样品细细查看。青州绸缎商刘掌柜抚摸着丝绸,眼中满是惊叹:“这丝绸的质地,比江南运来的还要好!若是能长期供货,我愿以每匹高于市价五两的价格采购!”粮食商李老板则盯着西洋香料,问道:“沈先生,这香料若大量引入青州,价格能否优惠?我可将青州的粮食以低于市价一成的价格卖给登州,咱们互利共赢。”
沈文当即答应:“只要各位愿意与登州长期合作,价格好商量!今后登州每月会派三艘商船来青州,运送手工业品与海贸货物;同时收购青州的粮食、棉花与铜矿,保证现款结算,绝不拖欠。”
短短三日,沈文便与青州三十余家商户签订了贸易协议,约定每月从青州收购粮食三十万斤、棉花五万斤、铜矿十万斤,同时向青州供应青花瓷两千个、丝绸五千匹、西洋香料一千斤。张万春感慨道:“沈先生,您这一来,不仅让我们有了稳定的货源与销路,还能让青州百姓用上稀罕的西洋货物,真是帮了大忙!”
贸易合作初定后,沈文前往青州府衙,拜见青州知府周启元。周启元正为境内残匪头疼——青州南部的黑风山盘踞着一股三百余人的残匪,时常袭扰村镇、劫掠商队,官府多次清剿均因武器落后、兵力不足而失败。见到沈文,他便忍不住诉苦:“沈先生,青州境内的残匪不除,不仅百姓遭殃,咱们的贸易也难以长久。可府衙的捕快与士兵,连像样的鸟铳都没几支,实在是力不从心啊!”
沈文早已摸清周启元的顾虑,当即说道:“周知府放心,登州愿为青州提供帮助——我们可向青州府衙提供五十支鸟铳、十门小型火炮与两万发弹丸,协助清剿残匪。但也有一事相求:今后登州的商队在青州境内通行,希望官府能派士兵护送;登州若需从青州招募工匠、士兵,也请知府大人予以便利。”
周启元闻言大喜,连忙起身拱手:“沈先生此言当真?若登州能提供武器,我保证半月内清剿黑风山残匪!今后登州商队在青州,官府会全程护送;招募人员之事,我也会下令各县配合,绝无阻拦!”
双方一拍即合,当场签订合作文书。三日后,登州的武器便通过商船运抵青州府衙。周启元立刻召集士兵,由登州派来的教官教授鸟铳与火炮的使用方法。半月后,周启元亲自率领五百名士兵,携带登州提供的武器,前往黑风山清剿残匪。
战斗中,登州的鸟铳与火炮发挥了巨大作用——残匪的弓箭根本无法抵挡火炮的轰击,鸟铳的密集射击更是让残匪死伤惨重。不到两个时辰,残匪便全线溃败,首领被当场击毙,三百余名残匪或被俘虏、或被歼灭。清剿结束后,周启元专门派人向登州致谢:“多亏登州的武器相助,青州境内的残匪终于肃清!今后青州与登州,便是唇齿相依的兄弟!”
残匪肃清后,登州与青州的贸易更加顺畅。每月三艘登州商船准时抵达弥河码头,卸下的手工业品与海贸货物很快便被抢购一空;从青州收购的粮食、棉花与铜矿,则源源不断地运往登州,充实了登州的物资储备。青州的工匠也纷纷前往登州——军工坊需要熟练的铁匠,造船厂需要经验丰富的木工,王家学堂需要有学识的先生,登州开出的优厚待遇,让青州百姓趋之若鹜。
十月初,沈文再次赴青州,与周启元商议进一步合作。周启元提议:“沈先生,如今青州与登州的关系日益紧密,不如开通两地的驿站,每日派快马传递消息,这样无论是贸易还是公务,都能更加高效。”沈文当即同意:“周知府所言极是!登州愿出资修建青州境内的驿站,所需人力由青州调配,今后两地消息传递,可做到当日送达。”
驿站开通后,登州与青州的联系更加密切。登州的农业技术传到青州,帮助青州百姓改进耕作方法,粮食产量大幅提升;青州的纺织技术则被引入登州,让登州的丝绸品质更上一层。青州乡绅还纷纷与登州合作,在青州开设“登州货栈”,专门销售登州的货物,登州的影响力在青州境内日益扩大。
年底,王巢站在登州的望海亭上,看着满载青州粮食的商船驶入港口,对身旁的沈文说道:“青州联动的计划,你做得很好。如今登州不仅有了稳定的物资来源,还将势力延伸至内陆,为今后应对乱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沈文躬身道:“这都是公子的谋划得当。如今青州百姓提起登州,无不称赞;周知府也多次表示,愿与登州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相信用不了多久,登州的影响力,还能延伸到更多地方。”
海风拂过,王巢望着远方的海面,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知道,青州只是第一步——未来,他要以登州为核心,将势力延伸至整个山东,乃至更远的地方,在明末的乱世中,为百姓撑起一片安定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