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天下迷茫少年书
诸葛匹夫 顿首
钟南山隐士
(晨起观雾,见山间少年负笈独行,忽忆建安十二年隆中往事,心有所感,乃展素帛,研松墨,作此长信)
诸君且看这封信时,或是在图书馆角落揉着酸涩双眼,或是在出租屋里对着招聘网站叹息,或是在深夜实验室对着失败的数据发呆。且将手中琐事暂放,听我这山野之人讲个故事。
一、三顾茅庐时,我也曾惶惑
建安十二年的隆中,我二十七岁,与诸君相仿。虽被谬赞“卧龙”,实则常对竹影自疑。那日闻马蹄声近,急掩《梁父吟》,佯作高卧——非是清高,实不知若刘皇叔真问天下策,可能担得起否?
学业篇:今见诸君困于考场,犹记我耕读十年。每读《孙子》不解,便上山观云卷云舒;习《周易》难通,便下地察草木枯荣。学问之道,不在囫囵吞枣,而在观其大略。今有少年哭诉考研失利,我且问:可知庞统初投江东时曾遭冷眼?陆逊年少时被讥“书生”?便是你熟知的韩信,也曾受胯下之辱。春雪压竹,非为摧折,乃教它蓄势反弹时更近青天。
二、博望初用兵,手心的冷汗
建安十三年博望坡,首次执掌帅印。令旗挥下时,袖中左手紧攥,指甲深陷掌心。待火光冲天,方知战袍已被冷汗浸透。
事业篇:今闻诸君求职受挫,感同身受。且看当代马谡们,初入职场难免失街亭。然你可知?蜀锦要经七染七晒方得灿若云霞,青瓷需守窑三天三夜才现雨过天青。莫羡旁人年少得志,且看古柏年轮——我八十四岁五丈原秋风中,仍惦念着改进连弩。人生如棋,真正的妙手往往在五十步后才见分晓。
三、江东风雪夜,也曾心动时
那年江东,小乔素手煮茶,周郎弹剑作歌。烛火映着她鬓边梅花,我竟恍惚了片刻。归来后写下“澹泊明志”,实是警醒自己:有些风景只合隔江相望,正如云霞注定栖居山巅。
爱情篇:今见少年为情所困,想起月英当年。她以木牛流马图纸为聘,我以诚意相待。成婚那日,她摘下面纱笑问:“丞相可失望?”我答:“得遇夫人,如得渭滨璞玉。”真情不在朝朝暮暮,而在共同望向的远方。若你此刻独行,不妨将这份思念化作前行的力量——要摘星,先得登上能触碰星辰的高处。
四、出师表上泪,滴滴皆真诚
章武三年白帝城,先主托孤时我五十四岁。出师表写罢,泪晕墨迹。后来六出祁山,非不知天命难违,实因“鞠躬尽瘁”四字,从来不是聪明人的选择,而是痴人的担当。
处世篇:今有少年抱怨怀才不遇,且听我一言。我在隆中十年,种地读书,非是消极避世,而是修那“潜龙在渊”的功夫。你看山间瀑布,必先在山谷积蓄多年,方能一跃成虹。时机未到时,默默积蓄;时机来时,牢牢把握。若觉前路迷茫,不妨每日精进一事:或读经典半卷,或习新技一门。他日回首,自见功夫不负有心人。
今我在这钟南山中,春看桃枝抽新,冬观雪压松枝。悟得天地大道:急流处常有暗礁,缓水处方见星河。你们此刻的焦虑,恰似我当年在五丈原看到的将落未落的夕阳——须知黑暗过后,又有新生。
最后赠诸君三味药方:
一是“容”字诀——容得下失败,方装得下千秋;
二是“定”字诀——任他八方风动,我自稳坐钓台;
三是“趣”字诀:且看我在军中尚发明木牛流马,工作之趣,生活之味,皆在点滴创造之中。
山雾将散,信至此终。且记住:这世间最亮的星光,永远照在夜行人的肩上。当你走过这段崎岖山路,他日登顶时,定会明白——所有迷雾都是云海的前奏,所有坎坷都是峰峦的铺垫。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诸葛匹夫
甲辰年荷月于钟南山雾中
(附注:信写毕,见窗外少年已挺直脊背,大步下山。松枝上的露珠,正映出漫天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