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别扛不属于自己的义务:帮忙是选择,不是本分
村里的小李,以前总爱 “老好人”,别人找他帮忙,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事,他都一口答应。邻居家的农活忙不过来,找他帮忙,他放下自己的地里的活就去;同事的报表做不完,找他代做,他熬夜也帮着赶工;甚至远房亲戚的孩子没人带,找他帮忙照看,他也不嫌麻烦。
可结果呢?他帮邻居干完活,自己的庄稼错过了浇水时机,长得稀稀拉拉,没人说他好;他帮同事代做报表,出了点小错误,同事反而怨他 “不认真”;他帮亲戚照看孩子,孩子摔了一跤,亲戚暗地里还怪他 “没看好”。小李委屈得不行,却不知道问题出在哪。
王大伯跟他说:“不属于自己的义务,别随便扛。你扛了,就背上了责任,做得好是应该的,没人夸你;做得不好,全是你的错,别人还会怨你。拒绝有啥不好意思的?那是别人的课题,不是你的事。帮助别人是选择,不是你必须做的义务,别把自己活得太累。”
小李听了,慢慢学会了拒绝。别人找他帮不属于自己的忙,他会说 “我手头有事,帮不了你”,不再委屈自己。慢慢的,他有了更多时间打理自己的庄稼、提升自己,日子过得越来越顺。小李说:“以前总怕拒绝别人得罪人,结果自己受累还不讨好,现在才知道,该拒绝就拒绝,日子才能过得舒心。”
2、别把苦难正常化:吃苦要见回报,不是被 pUA
村里的张婶,以前总被 “吃苦是福” pUA。她在镇上的小工厂上班,老板天天让她加班,工资却很低,还说 “年轻人多吃点苦,是好事”;她跟着别人种蔬菜,明明行情不好,蔬菜卖不上价,还被劝 “创业哪有不吃苦的,坚持就会好”。结果她吃了一年又一年苦,日子却越来越差,身体也熬垮了。
老支书跟她说:“没人天生就是来受苦的,吃苦得有回报才行。如果做一件事,一直没有正向反馈,还让你越来越累、越来越穷,那这件事就不值得做。我们不排斥苦难,该吃的苦得吃,但也不能歌颂苦难,一味吃苦没回报,就是别人在 pUA 你,把你当傻子耍。”
张婶听了,果断辞了工厂的工作,不再跟着别人盲目种蔬菜。她根据自己的手艺,做起了手工布鞋,虽然一开始也不容易,但她慢慢找到了销路,赚了钱,日子也过得越来越舒心。张婶说:“以前总觉得吃苦是应该的,现在才知道,没回报的苦,吃了就是白吃,别把苦难正常化,才是对自己负责。”
3、本事要藏三分:神秘,才有余地
村里的赵叔,以前总爱 “露底牌”。他种蔬菜有一手好技术,不管谁请教,他都毫无保留地教;他开网店懂运营,也把自己的方法全告诉别人;甚至跟收购商谈合作,他也把自己的成本、利润底线全说出来。
结果呢?别人学会了他的技术,就跟他抢客户;知道了他的运营方法,就跟他竞争;收购商摸清了他的底线,就故意压低价格。赵叔的生意越来越难做,日子过得越来越差。
王大伯跟他说:“本事不能全部显露,得藏一点。人有多少底牌,就有多少底气。你把所有本事都露出来,别人一开始会觉得你厉害,但知道了你的底细,就对你没了期待,也没了畏惧,反而会算计你。人要保持 30%的神秘感,别人才会敬畏你,你才能混得越来越好。”
赵叔听了,开始学着藏本事。别人请教技术,他会教一些基础的,核心的技巧留着自己用;跟收购商谈合作,也不再透露自己的底线。慢慢的,没人再能轻易模仿他,收购商也不敢随便压价,他的生意又好了起来。赵叔说:“以前总觉得分享是美德,现在才知道,该藏的本事得藏,神秘一点,才有立足的余地。”
4、凡事别害怕:你不行,别人也强不到哪去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爱 “怕这怕那”。想种反季蔬菜,怕失败了被人笑话,不敢尝试;想开网店卖菜,怕没销路赔本,犹豫不前;想跟镇上的老板谈合作,怕被拒绝,不敢开口。结果,机会一个个溜走,日子过得平平淡淡。
后来她见村里的小张,不管做什么事都胆子大,不怕失败。小张想种果树,就大胆尝试,哪怕一开始没成功,也不放弃;想做电商,就跟着年轻人学,哪怕遇到很多困难,也坚持下去。慢慢的,小张的果树长得好,电商也做了起来,赚了不少钱。
小张跟她说:“越怕什么,越来什么。你心怀希望,有勇气面对一切,怕的事情反而没那么可怕。很多时候,打败我们的不是现实,是我们对未知的想象。你要记住,世界就是个巨大的草台班子,你不行,别人也强不到哪去,关键看谁胆子大,敢去试。”
小芳听了,开始学着勇敢。想种反季蔬菜,就偷偷学技术,慢慢尝试;想开网店,就一步步摸索,慢慢积累。虽然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问题,但她都勇敢面对,最后都解决了。小芳说:“以前总怕这怕那,结果啥也没做成,现在胆子大了,反而啥都做成了,才知道,害怕才是最大的敌人。”
5、礼尚往来不俗气:人情要还,心意要到
村里的李婶,以前总觉得 “礼尚往来太俗”。她跟朋友相处,总说 “咱们关系这么好,不用搞这些虚的”。朋友给她送了自家种的蔬菜,她没想着回礼;朋友给她孩子买了礼物,她也没想着回馈。结果,慢慢的,朋友跟她来往越来越少,觉得她 “不懂事”。
老支书跟她说:“礼尚往来是自古的通例,一点都不俗气。礼物代表的是心意,更是你对别人价值的认可。别觉得关系好,就可以不在乎这些。每个人心里都有本账,只是不说出来而已。你总谈感情,不懂得回馈,朋友慢慢就会远离你。”
李婶听了,开始学着礼尚往来。朋友给她送蔬菜,她会回赠自己做的手工布鞋;朋友给她孩子买礼物,她会给朋友的孩子买些零食、玩具。慢慢的,朋友又跟她亲近起来,关系越来越融洽。李婶说:“以前总觉得虚的没用,现在才知道,礼尚往来是人情世故,心意到了,关系才能长久。”
6、别逞能:不行就说不行,坦荡最招人喜欢
村里的李四,以前总爱 “打肿脸充胖子”。朋友聚会喝酒,他明明喝不了多少,别人一劝,他就硬着头皮喝,结果每次都喝得酩酊大醉,出尽洋相;同事找他帮忙做一件他不擅长的事,他明明做不了,却不好意思说,硬着头皮答应,结果把事情办砸了,还被同事笑话。
王大伯跟他说:“别逞能,喝不了的酒就别强喝,不能干的事就别硬干。逞能的结果就是被别人看笑话,还可能耽误事。有时候一句‘我不行’,反而会让别人对你刮目相看。没人会因为你不行看不起你,大家只会因为你的坦荡更加喜欢你。”
李四听了,开始学着坦荡。朋友劝酒,他会说 “我喝不了,你们尽兴就好”;同事找他做不擅长的事,他会说 “我不太擅长这个,可能帮不了你”。慢慢的,没人再笑话他,大家反而觉得他实在,愿意跟他来往。李四说:“以前总怕别人说自己不行,就硬逞能,结果出了不少丑,现在坦荡承认自己不行,反而活得更轻松了。”
7、别总盯着别人的日子:眼光向内,才懂幸福
村里的张婶,以前总爱 “攀比”。邻居盖了新房,她就羡慕,觉得自己的房子不好;别人买了新车,她就眼红,觉得自己没本事;朋友的孩子学习好,她就抱怨自己的孩子不争气。她天天盯着别人的车子、房子、孩子,越看越觉得自己过得差,越看越痛苦。
老支书跟她说:“攀比生罪恶,眼光向内才能感受到幸福。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太不厚道,总盯着自己没有的东西,却忽略了自己拥有的。你有健康的身体,有疼你的家人,有自己的小日子,这些都是别人羡慕的。只有改变自己的心态,不再攀比,才能改变自己的境遇。”
张婶听了,开始学着眼光向内。她不再羡慕别人的房子、车子,而是把自己的小家打理得干干净净、舒舒服服;不再抱怨自己的孩子,而是耐心教导,看到孩子的进步就开心。慢慢的,她发现自己的日子其实也很好,越来越感受到幸福。张婶说:“以前总盯着别人的日子,活得很痛苦,现在专注自己的生活,才知道幸福其实很简单。”
8、家里的矛盾,别让外人评理:家丑不可外扬,家人最靠谱
村里的小赵,以前总爱 “家丑外扬”。他跟妻子吵架,就找邻居诉苦,让邻居评理;他跟父母闹矛盾,就跟朋友抱怨,让朋友帮忙出头。结果,邻居和朋友的议论越来越多,不仅没解决问题,还让矛盾越来越激化,家里的关系也越来越僵。
王大伯跟他说:“无论和家里人发生多大的矛盾,都别让外人评理。家人就是家人,再怎么吵,关键时候还是会帮你。外人不管跟你关系多好,都不可能真正为你着想,更不会亏待自己去帮你。把家里的矛盾拿出来让外人知道,是最掉价的行为,还会让别人看笑话。”
小赵听了,开始学着自己解决家里的矛盾。跟妻子吵架,就坐下来好好沟通;跟父母闹矛盾,就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慢慢的,家里的矛盾少了,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小赵说:“以前总觉得让外人评理能解决问题,结果越闹越僵,现在才知道,家里的事自己解决,家丑不可外扬,家人才能和睦相处。”
9、别想着占便宜:占小便宜,吃大亏
村里的刘婶,以前总爱 “占便宜”。买东西的时候,总想着多要一点;跟别人合伙做事,总想着多拿一点好处;甚至邻居家的蔬菜成熟了,她也会偷偷摘一点。她以为自己的小心思没人知道,还沾沾自喜。
可时间长了,大家都知道她是个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人,慢慢都疏远了她。买东西的时候,商家都不愿意卖给她;跟别人合伙做事,没人愿意跟她合作;邻居也不再跟她来往。刘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孤单,后悔不已。
老支书跟她说:“大家都不是傻子,你以为占点小便宜没人知道,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你占的那些小便宜,迟早会以吃大亏的形式还回来。一旦被贴上‘廉价’的标签,就没人愿意跟你来往了。做人要实在,别想着占便宜,才能过得长久。”
刘婶听了,开始学着实在做人。买东西不再多要,跟别人合伙做事也不再斤斤计较,邻居有困难还主动帮忙。慢慢的,大家又愿意跟她来往了,她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舒心。刘婶说:“以前总想着占点小便宜,结果吃了大亏,现在才知道,做人实在,才是真的聪明。”
10、别没目标瞎晃:目标是灯塔,指引方向
村里的小王,以前总爱 “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今天想种蔬菜,明天想做手工,后天又想开网店,没有一个固定的目标。他跟着别人种蔬菜,种了一半觉得不好赚钱,就放弃了;跟着别人做手工,做了几天觉得太累,也放弃了;想开网店,刚注册账号,又觉得太难,不了了之。结果,几年下来,他啥也没做成,还亏了不少钱。
王大伯跟他说:“做人做事最怕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就像船在大海里没有灯塔,不知道往哪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不仅什么都得不到,还很容易因为犯错失去很多东西。你得有个明确的目标,然后朝着目标努力,才能把事做好,日子才能过得顺。”
小王听了,开始给自己定目标。他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决定专注种反季蔬菜。他跟着农技员学技术,慢慢摸索,遇到问题就想办法解决,不再轻易放弃。慢慢的,他的反季蔬菜种得越来越好,还开了网店卖菜,赚了不少钱。小王说:“以前总没目标瞎晃,结果一事无成,现在有了目标,朝着目标努力,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