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别在一开始就想结果:被想象困住,比没结果更可怕
村里的后生小栓,去年想跟着周老栓学种反季蔬菜,还没搭大棚就琢磨:“要是种出来卖不出去咋办?要是遇到天灾赔了咋办?” 越想越怕,最后干脆放弃了。结果那年周老栓种的反季蔬菜卖了好价钱,小栓又后悔不已。
周老栓跟他说:“你不是被赔钱打败的,是被自己的瞎想打败的。学东西前怕‘没用’,交朋友前怕‘廉价’,还没开始就打退堂鼓,哪能做成事?先动手做,别先想结果 —— 哪怕做得不好,也比啥都不做强。” 后来小栓试着学修农机,不再想 “学不会咋办”,反而沉下心跟着师傅练,没多久就掌握了基本技巧,慢慢能独立修简单的故障了。
2、一点亏不吃的人,也占不到大便宜:格局大,才能载得住收获
村里的张叔,平时最 “算得清”—— 跟人合伙种地,多扛一把锄头都觉得亏;邻居借他半袋种子,他能记半年,直到对方还回来才罢休。慢慢的,没人愿意跟他合伙,也没人跟他来往,有好的种地机会,大家也不告诉他。
周老栓跟他说:“人心里的小算盘,不如天的大格局。你一点亏都不吃,别人就会防着你,觉得跟你打交道不踏实。受点小委屈、吃点小亏不算啥,比如多帮邻居浇次地,多借别人点农具,大家记着你的好,有机会才会想着你。你能承载多少委屈,才能收获多少东西。” 张叔听了,慢慢改了脾气,帮邻居收玉米时不再算 “多干了多久”,借东西给别人也不再刻意记着。后来村里分高产种子,大家主动帮他留了一份,他的庄稼收成也比以前好了。
3、喜欢折腾是优秀品质:不折腾,哪来成长和机会
镇上的小李,以前总想着 “躺平”—— 在工厂上班嫌累,在家种地嫌麻烦,天天琢磨 “怎么不干活也能赚钱”,结果日子越过越穷。后来他见周老栓一会儿种反季蔬菜,一会儿帮人修农机,还跟着别人学做短视频卖农产品,日子过得有声有色,也动了 “折腾” 的心思。
他先试着把家里的水果拍成短视频,没人看就琢磨怎么拍得更有趣;后来又学着在网上卖蔬菜,快递出问题就一点点解决。虽然折腾的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但慢慢的,他的短视频有了粉丝,网上卖的蔬菜也越来越多,赚的钱比以前多了好几倍。小李跟周老栓说:“以前觉得躺平舒服,现在才知道,不折腾就没经验、没信息,哪来的机会?折腾虽然累,但能让人成长,也能让人拿到更多东西。”
4、成为心里没有敌人的人:狭隘的心态,走不出宽广的路
村里的王会计,以前总爱 “记仇”—— 同事跟他抢过一次评优机会,他就觉得对方是 “敌人”,再也不跟对方说话;领导批评他一次账目没算好,他就觉得领导 “针对他”,工作也没了劲头。慢慢的,他在单位里越来越孤立,工作也越来越不顺心。
周老栓跟他说:“别把困难当‘坎’,别把挫折当‘坑’,别把说你坏话的人当‘敌人’。为难你的事,能让你学会怎么解决问题;批评你的话,能让你知道哪里做得不好。你把所有人都当敌人,心态就会变狭隘,眼里只看到矛盾,看不到成长的机会。换个角度想,那些‘为难’你的人和事,都是帮你进步的。” 王会计听了,不再记恨同事和领导,反而主动跟同事请教评优的经验,跟领导请教怎么把账目算得更仔细。慢慢的,他的人际关系好了,工作也越来越出色,还被评为了 “优秀会计”。
5、极度理性是获巨量财富的前提: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 “铺路石”
村里的陈老先生,年轻时家里穷,却总爱读书 —— 农闲时别人打牌聊天,他就抱着《农桑辑要》《生意经》看,还把书里的经验记下来,用到种地和做小生意上。后来他靠着书里学的种地技巧,种出了高产的庄稼;又靠着书里的生意思路,开了家小杂货店,慢慢积累了不少财富。
他跟周老栓说:“想赚大钱,得先懂世界的规则,知道以前的人是怎么成功、怎么失败的,这些都得从书里学。读书不用花太多钱,却能给你知识、给你经验,帮你少走弯路。极度理性的人,都爱读书 —— 因为他们知道,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能帮你找到赚钱的门道。” 后来村里的年轻人想创业,都爱找陈老先生借书,听他讲书里的经验。
6、放慢交友和找伴侣的速度:遇人不淑,是灾祸的开始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 “急着交朋友”—— 认识没几天就跟人掏心掏肺,结果有次被 “朋友” 骗走了好几千块钱的刺绣货款;找对象时也没多了解,就觉得对方 “嘴甜”,相处没多久就谈婚论嫁,最后发现对方好吃懒做,赶紧分了手。
周老栓跟她说:“无谓的朋友、消耗你的伴侣,会给你带来灾祸。很多人的麻烦,都是从‘遇人不淑’开始的 —— 被朋友引诱着做傻事,被伴侣拖累着过不好日子。别着急,交朋友要慢慢看,看他是不是真心对你;找对象要慢慢了解,看他是不是靠谱。多花点时间,找几个值得的人,比浪费生命在错的人身上强。” 小芳听了,后来交朋友不再 “自来熟”,而是慢慢观察对方的人品;找对象也不再只看 “嘴甜”,而是看对方的责任心和上进心。慢慢的,她交到了几个真心朋友,也遇到了合适的伴侣。
7、你的情绪很值钱:别让情绪变得廉价
村里的王二婶,以前总爱 “发脾气”—— 买东西时老板多收了一毛钱,她能吵半天;邻居家的鸡进了她的菜园,她能站在门口骂半小时。慢慢的,大家都觉得 “王二婶的情绪不值钱”,不管她怎么生气,别人都不当回事,甚至还会故意逗她。
周老栓跟她说:“情绪是值钱的,要是随便一个小事就能让你爆炸,那你的情绪就变廉价了。关键时刻,冷静的情绪能帮你解决问题 —— 比如跟人谈价格时,不生气才能好好谈判;遇到麻烦时,不着急才能想出办法。别随便浪费情绪,别人才会在乎你的感受。” 王二婶听了,慢慢学会控制情绪,买东西多收钱就好好跟老板说,鸡进菜园就跟邻居好好商量。慢慢的,大家觉得 “王二婶变通情达理了”,也开始在乎她的情绪,不再故意惹她生气。
8、任何选择都有风险:当下即最好,别懊恼过去
村里的张婶,年轻时有两个选择:一是去城里当工人,二是留在村里种地。她选了种地,后来看到去城里的人赚了钱,总后悔:“要是当初去城里就好了,现在也能过好日子。” 越想越难受,连种地的心思都没了。
周老栓跟她说:“人生没有没风险的选择,选了工人可能会嫌城里压力大,选了种地可能会嫌赚得少。开弓没有回头箭,别后悔以前的选择 —— 你现在种的地能养活家人,能看着孙子长大,这就是最好的。改变心态,把当下的日子过好,比懊恼过去强。” 张婶听了,不再想 “当初的选择”,反而专心打理菜园,还学着种了些稀有蔬菜,卖了不少钱。她跟人说:“以前总觉得选得不好,现在才知道,当下的日子就是最好的 —— 别后悔,才能过得开心。”
9、能影响你的,只有身边几个人:守好内心,和值得的人同行
镇上的李老板,生意做得大,平时接触的人多,却总说 “真正能影响我的,还是家里人跟几个老兄弟”—— 家里人支持他,他才有干劲;老兄弟提醒他,他才没在生意上栽大跟头。有次他想投资一个新项目,家里人说 “风险太大”,老兄弟也劝他 “再考察考察”,他听了,最后没投资,后来那个项目果然亏了钱。
李老板跟周老栓说:“不管外面多风光、多落魄,能真正影响你的,就身边那几个人。别想着改变世界,也别被外面的人和事乱了心。守好自己的内心,跟值得的人一起走,比如支持你的家人、真心对你的朋友,就能收获自己的小幸福。” 后来李老板做生意,还是常跟家里人、老兄弟商量,生意也一直做得很稳。
10、想快速成长,就做不敢做的事:舒服的日子,长不出强大的自己
村里的小李,以前特别 “内向”—— 不敢在人前说话,不敢尝试新事物,连跟陌生人买东西都要犹豫半天。后来他想 “成长”,就逼着自己做不敢做的事:先是试着在村里的集市上吆喝卖水果,慢慢不怕跟人说话了;再试着给村里的人讲怎么拍短视频,慢慢敢在人前发言了。
虽然刚开始很难 —— 吆喝时声音发抖,讲课时常忘词,但慢慢的,他越来越从容,不仅水果卖得更好了,还成了村里的 “短视频老师”,帮不少人学会了拍视频卖农产品。小李跟周老栓说:“成长就是痛的,舒服的事不会让你进步。从不运动的人开始跑步会累,不善交际的人说话会慌,但这些‘不敢做的事’,正是你需要补的短板。做了,你就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