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眼狼都是自己喂出来的:无条件付出换不来长久
村西头的王二婶,以前对侄子 “有求必应”—— 侄子要零花钱,她立马给;侄子不想种地,她帮着种;侄子想借钱买摩托车,她哪怕跟别人借,也凑钱给了。可后来王二婶生病要花钱,侄子却躲着不见,还说 “她以前帮我是应该的”。王二婶又气又悔,跟周老栓诉苦。
周老栓叹着气说:“白眼狼都是惯出来的。你啥都无条件给,他就觉得理所当然,哪还会念你的好?对人好得有分寸,帮人得有代价 —— 比如他要零花钱,让他帮你喂喂猪;他要借钱,让他写个借条。有来有往,关系才能长久。” 后来王二婶再帮人,不再无条件付出:邻居找她帮忙收玉米,她会说 “我下午要浇地,你帮我先把地浇了,我再帮你收”;亲戚找她借钱,她会说 “我只能借你这些,你得按日子还”。慢慢的,没人再把她的好当理所当然,反而更尊重她了。
2、不熟悉的地方尽量不去:主场优势藏着主动权
镇上的小李,去年跟邻村的批发商谈水果进货,批发商非要让他去邻村的仓库谈。小李没多想就去了,结果到了地方,批发商身边围了好几个帮手,你一言我一语地压价,小李没经验,慌了神,最后以很低的价格签了合同,亏了不少钱。
周老栓听了,跟他说:“不熟悉的地方别轻易去,那是别人的主场,他占着优势,你很容易吃亏。下次谈生意,尽量约在你熟悉的地方 —— 比如你的水果摊,或者镇上的茶馆,你心里有底,说话也硬气。” 后来小李再谈进货,坚持约在自己的水果摊,还提前跟旁边的老板打了招呼。批发商来的时候,看到小李熟门熟路的样子,没再敢随便压价,最后按合理的价格签了合同。小李说:“主场优势真不一样,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腰杆都能挺直点 —— 重要的事,能在自己地盘办,就别去别人的地盘。”
3、谈问题先讲利益,再论对错:少争输赢,多算得失
村里的张叔和邻居,以前总为 “宅基地边界” 吵架 —— 张叔说 “边界在这,你占了我的地”,邻居说 “明明是你记错了,我没占”,吵到最后脸红脖子粗,还差点打起来,两家关系也闹僵了。
周老栓劝他们:“别总争谁对谁错,先想想咋对大家都好。比如边界分不清,咱们找村支书拿 old 台账核对,要是他真占了你的地,让他给你补点化肥;要是你记错了,你也别再计较。争输赢没用,算利益才实在。” 两人听了,找村支书核对了台账,发现邻居确实占了一点地,邻居主动给张叔送了两袋化肥,张叔也没再追究,两家关系慢慢缓和了。张叔说:“以前总想着‘我不能输’,后来才知道,争赢了对错,输了关系,更不划算 —— 先讲利益,少论对错,麻烦才少。”
4、站出来维护自己,才不会失去机会:忍气吞声换不来尊重
村里的王会计,以前总 “忍气吞声”—— 同事把做错的报表推给他,让他背锅,他忍了;领导把本该给他的补贴分给别人,他也忍了,结果同事更变本加厉,领导也觉得他 “好拿捏”,有机会也不给他。
周老栓跟他说:“你越忍,别人越欺负你;你站出来维护自己,别人才会怕你,才会给你机会。同事让你背锅,你就跟领导说‘这不是我做的,得查清楚’;补贴该给你,你就跟领导说‘这是我应得的,不能随便分’。” 王会计听了,试着维护自己:有回同事再让他背锅,他直接找领导说明了情况,领导查清后批评了同事;有回补贴少了,他找领导核对,领导补了他的补贴。慢慢的,同事不敢再欺负他,领导也开始重视他,有重要的活都交给了他。王会计说:“以前总怕‘得罪人’,后来才知道,忍气吞声换不来尊重,维护自己才能保住机会。”
5、肚子里有东西,不用靠嘴说:真本事藏在行动里
镇上的李师傅,修拖拉机的手艺特别好,可他不爱说话,有人问他 “你咋这么厉害”,他也只说 “瞎琢磨的”。但不管多难修的拖拉机,到他手里,总能修好,附近村子的人都找他修,还愿意多给工钱。
而村里的小王,总爱说 “我会修电器”,可真有人找他修电视,他捣鼓半天也修不好,慢慢的,没人再找他了。周老栓跟小王说:“肚子里有真东西,不用天天挂在嘴上 —— 李师傅不说话,可他能修好拖拉机,大家就信他;你总说自己会修,却修不好,别人自然不信你。重要的不是你说啥,是你能做啥。” 小王听了,不再总说自己 “会修”,而是跟着李师傅学手艺,慢慢的,也能修好一些简单的电器,来找他的人也多了。小王说:“以前总想着‘说出来别人才信’,后来才知道,真本事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
6、好办的事先说不好办,能帮的忙先说不能帮:留一手才好掌握主动
村里的陈老先生,以前总 “热心肠”—— 别人找他帮忙写春联,他立马答应,结果找他的人越来越多,他忙不过来,没写好还被人说 “不用心”;别人找他借镰刀,他立马给,结果镰刀被弄丢了,别人也没赔。
周老栓跟他说:“哪怕是好办的事,也别说‘没问题’,先说说‘我得看看时间,不一定有空’;能帮的忙,也别说‘我帮你’,先说说‘我试试,不一定能成’。这样就算你没办好,别人也不会怪你;要是你办好了,别人还会感激你。” 陈老先生听了,改了脾气:有人找他写春联,他说 “我最近有点忙,得等我有空了才能写”;有人找他借镰刀,他说 “我这镰刀有点旧,你要是不嫌弃,就拿去用,记得还回来”。慢慢的,找他的人少了,他也能把事办好,还没人再抱怨他。陈老先生说:“以前总想着‘帮人要爽快’,后来才知道,留一手不是小气,是保护自己,也保护关系。”
7、别人催你做的事,别着急:别替别人填坑
村里的后生小栓,以前总 “别人催啥就做啥”—— 邻居催他 “帮我去镇上拉袋化肥”,他放下手里的活就去,结果自己的庄稼没及时浇水,旱死了一片;同事催他 “帮我赶个报表”,他熬夜帮同事做,结果自己的活没完成,被领导批评了。
周老栓跟他说:“别人催你做,肯定有他的原因,说不定是让你填坑,或者想从你这捞好处。你别跟着着急,先问问‘这事先不急吧?我手里还有活’,或者‘你为啥这么急?我得先把自己的事做好’。着急的是他,不是你,别把自己搭进去。” 小栓听了,不再别人催啥就做啥:邻居再催他拉化肥,他说 “我得先给我的庄稼浇水,浇完水再帮你拉”;同事再催他赶报表,他说 “我自己的活还没做完,你要是急,就先找别人帮帮忙”。慢慢的,没人再随便催他做事,他也能把自己的活做好了。小栓说:“以前总怕‘拒绝别人不好’,后来才知道,别人催的事不一定靠谱,别着急,才不会替别人填坑。”
8、远离看不起你的人:讨好换不来尊重,硬气才能赢
村里的张婶,以前总讨好 “混得好” 的邻居 —— 邻居说 “你家的菜不好”,她就赶紧送一把新鲜的过去;邻居说 “你穿的衣服旧”,她就赶紧买新的。可邻居还是看不起她,总在背后说 “她就是个没本事的”。
周老栓跟她说:“看不起你的人,你再讨好也没用,只会让他更肆无忌惮。不如离他远点,要是他敢欺负你,你就找他的短板 —— 比如他总占别人的地,你就跟村支书说;他欠别人的钱不还,你就帮别人催催。他知道你不好惹,才会尊重你。” 张婶听了,不再讨好邻居,邻居再说她的坏话,她就说 “我家的菜好不好,跟你没关系;我穿啥衣服,也不用你管”。有回邻居占了她的地,她直接找村支书,村支书让邻居把地还了回来。慢慢的,邻居不敢再看不起她,也不敢随便欺负她了。张婶说:“以前总怕‘得罪人’,后来才知道,讨好换不来尊重,硬气点,别人才会把你当回事。”
9、没有 “对事不对人”:搞好关系,事才好办
镇上的家具厂,有回小李和老张都做错了设计图,小李平时跟领导关系好,领导跟他说 “下次注意点,再改改就行”;老张平时跟领导没什么来往,领导却批评他 “不用心,再做错就别干了”。
小李跟周老栓说:“都说‘对事不对人’,可实际上还是看关系。” 周老栓说:“这就是现实 —— 关系好,哪怕你有点错,别人也会帮你弥补;关系不好,就算你没大错,别人也会揪着你的小错不放。所以平时要多跟人处好关系,别总想着‘只要把事做好就行’,关系搞好了,事才好办。” 小李听了,更注重跟同事、领导处关系:平时帮同事搭把手,跟领导多汇报工作,后来他再遇到小问题,大家都愿意帮他,工作也越来越顺。小李说:“以前总觉得‘靠本事就行’,后来才知道,关系也是本事的一部分 —— 没有‘对事不对人’,只有‘对人不对事’。”
10、不违法的前提下,好处多给厚脸皮的:老实人别总吃亏
村里的王会计,以前是出了名的 “老实人”—— 分化肥时,不够分了,支书让他 “先让别人领,你下次再领”,他答应了;评先进时,名额不够了,领导让他 “让给别人”,他也答应了。可好处从来没他的份,需要牺牲时,却总先找他。
周老栓跟他说:“不违法的前提下,好处都是厚脸皮的人得的。你太老实,别人就觉得你好欺负,有好处也不会想着你;需要牺牲时,第一个就想到你。你得学会争取 —— 分化肥时,你就说‘我也需要化肥,不能总让我让’;评先进时,你就说‘我这一年也干了不少活,我也想评’。” 王会计听了,开始争取自己的权益:分化肥时,他不再让,支书也给了他应得的;评先进时,他跟领导说了自己的贡献,最后也评上了先进。王会计说:“以前总觉得‘老实人不吃亏’,后来才知道,老实人不争取,就只能吃边角料 —— 该争取的好处,别不好意思,厚脸皮点,才能不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