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系统思维:别盯着一块地,得看整个庄稼院
村东头的周老栓种了三亩水田,前两年总盯着自家的麦子,天天在麦地里薅草、施肥,麦子长得确实饱满,可旁边的稻田却因为缺水蔫了大半。到了秋收,麦子收了不少,水稻却减产一半,算下来比往年还少收了两担粮。周老栓蹲在田埂上犯愁,老支书陈满仓路过跟他说:“你光盯着麦子好,忘了水稻也需要水 —— 庄稼院是个整体,一块地好不算好,得所有地都顾到才行。”
后来周老栓改了法子,先修了条水渠,把水引到稻田,再给麦子和水稻合理分配肥料,年底不仅麦子丰收,水稻也比往年多收了不少。他跟人说:“以前总想着把一块地种好就行,后来才知道,种地得看全局。就像村里修灌溉渠,不是只修哪一户的,是全村都能用上,这样大家的庄稼才能都长好。遇到想不明白的事,别盯着眼前那点麻烦,往远处看、往整体看,说不定就有办法了。” 有回村里合作社想引进新种子,有人担心 “新种子不好种”,周老栓说 “咱们先试种一小块,看看它跟咱们的土地、气候合不合,再决定要不要全村种”,最后新种子试种成功,全村都赚了钱。
2、成长型思维:别总揪着缺点不放,慢慢练总能变好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觉得自己手笨,学不会刺绣。有回村里组织刺绣比赛,她看着别人绣的花栩栩如生,自己绣的却歪歪扭扭,越看越生气,把针线扔在一边哭:“我就是太笨了,永远也学不会。” 周老栓见了,捡起针线跟她说:“谁也不是天生就会的,我年轻时学做木工,第一个凳子腿都没锯直,练了半年才像样。你别总盯着自己的缺点,多练几次,慢慢就好了。”
小芳听了,每天跟着村里的绣娘学,一开始绣坏了不少布,可她没放弃,把绣坏的地方拆了重绣,慢慢的,绣的花越来越好看。第二年刺绣比赛,她还拿了二等奖。小芳说:“以前总觉得自己不行,后来才知道,只要肯动手练,就有机会变好。光抱怨没用,你得动起来 —— 哪怕每天只进步一点点,时间长了也能有大变化。” 村里的后生小栓,以前总觉得自己不会做生意,后来跟着周老栓学,从一开始不敢跟人讨价还价,到后来能把水果卖个好价钱,也靠的是 “慢慢练” 的劲头。他说:“别指望一下子就厉害,一步一步走,总能走到想去的地方。”
3、逆向思维:别光想咋成功,先想咋不失败
村里的李大叔,想开个小卖部,一开始总琢磨 “怎么才能赚大钱”,一会儿想卖烟酒,一会儿想卖零食,拿不定主意。周老栓跟他说:“你别先想咋成功,先想咋不亏本。你要是连亏本的风险都没算好,就算开了店也容易赔。”
李大叔听了,开始琢磨 “开小卖部会咋亏本”:进货太多卖不出去会亏本,选址不好没人来会亏本,价钱定太高没人买会亏本。想明白这些后,他先在村里做了调查,看大家常买啥;又选了村口人流量大的地方当店面;进货时先少进点,卖完了再补。结果小卖部开起来后,不仅没亏本,还赚了不少钱。李大叔说:“以前总想着‘赚大钱’,越想越乱;后来想‘咋不亏本’,反而理清了思路。成功不是光靠努力就行,得先避开坑,每次都做对的决定,慢慢就成功了。” 周老栓也说:“就像种地,你别先想‘咋能多收粮’,先想‘咋能不让庄稼被虫吃、不被水淹’,把这些风险避开了,庄稼自然能长得好。”
4、本质思维:别被表面迷惑,多从利益上琢磨
村里的王会计,前阵子发现平时跟他交好的张叔,突然不跟他说话了,还总在背后说他 “办事不地道”。王会计很纳闷,跟周老栓诉苦:“我没得罪张叔啊,他咋突然变了?” 周老栓问他:“最近村里是不是要选新的会计?” 王会计说:“是啊,下周就选。” 周老栓笑了:“这就对了,张叔也想当会计,你成了他的竞争对手,他自然对你态度不好 —— 不是你做错了啥,是他觉得你动了他的‘蛋糕’。”
后来村里选会计,张叔果然报名了,还到处拉票。王会计这才明白,张叔态度变,不是因为自己,是因为利益。周老栓说:“遇到有人对你态度大变,别先怪自己,多从利益上想想。有人突然对你好,可能是想从你这得好处;有人突然打压你,可能是你挡了他的路。看事情别只看表面,从利益上琢磨,就能看清真相。” 有回镇上的批发商突然给小李涨了水果收购价,小李很疑惑,周老栓说:“肯定是别的批发商也想收你的水果,他怕你被抢走,才涨了价。” 小李一问,果然是这样。
5、批判性思维:别信 “权威” 的话,得自己多琢磨
村里的小张,去年听人说 “种反季草莓能赚大钱”,还说 “这是镇上农业站的人推荐的,肯定没错”,就把家里的水田都改成了草莓大棚,结果因为不懂技术,草莓全死了,亏了不少钱。小张蹲在大棚里哭,周老栓跟他说:“别人说的再‘权威’,你也得自己琢磨琢磨 —— 农业站的人说能赚钱,可他没说咋种、需要啥技术啊。你啥都不问清楚就干,不亏才怪。”
后来小张再想种新作物,先去镇上农业站问清楚技术,还去种过的农户家取经,确定自己能做好了才动手,慢慢也赚了钱。小张说:“以前总觉得‘权威’说的都对,后来才知道,得自己多怀疑、多打听。别人不让你做的事,说不定藏着机会;别人怂恿你做的事,说不定是让你填坑。保持清醒,才不会吃亏。” 村里的李大叔,以前总听别人说 “买基金能赚钱”,想跟着买,周老栓劝他:“你先弄明白基金是啥、咋赚钱、有啥风险,再决定买不买,别别人说啥你就信啥。” 李大叔听了,先了解清楚,最后没买那些风险高的基金,避免了亏本。
6、生态思维:别想着单打独斗,互相帮衬才能走得远
村里的小栓,以前种蔬菜总想着 “自己种好自己卖”,不愿意跟别人合作,结果蔬菜熟了没人买,烂在了地里。后来周老栓跟他说:“你一个人种菜、一个人卖,哪能忙得过来?村里这么多农户,你们可以一起种、一起找销路,这样既能压低进货价,又能找到更好的买家。就像河里的鱼,单个游容易被抓,一群游才能安全;人也一样,单打独斗难成事,互相帮衬才能走得远。”
小栓听了,联合村里的几户农户,一起成立了蔬菜合作社,统一进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不仅蔬菜卖了好价钱,还跟镇上的饭馆签了长期合作协议。小栓说:“以前总觉得‘自己干最省心’,后来才知道,跟别人合作能省不少事。你帮别人,别人也会帮你;你给别人好处,别人也会给你机会。这就像种地,你帮邻居浇水,邻居也会帮你除草,大家的庄稼都能长得好。” 村里的合作社越来越大,还引进了新的种植技术,带动全村人都赚了钱。
7、长期主义思维:别贪眼前的舒服,忍住才能有大收获
村里的后生小张,以前总爱通宵刷短视频、跟人吃喝玩乐,地里的活也不管,钱也没攒下。周老栓跟他说:“你现在贪图舒服,以后只会后悔。真正能成事的人,都能忍住眼前的诱惑,为长远的目标努力。就像种地,你得忍住现在不偷懒,浇水、施肥、除草,到了秋天才能有收获;你要是现在偷懒,庄稼长不好,秋天只能饿肚子。”
小张听了,不再通宵刷视频,每天早起去地里干活,还跟着周老栓学种大棚蔬菜。慢慢的,不仅庄稼长得好,还赚了钱,盖了新房。小张说:“以前觉得刷视频、吃喝玩乐很开心,后来才知道,那是短暂的快乐;现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赚钱、把日子过好,才是真正的开心。就像健身,你得忍住累,坚持锻炼,才能练出好身材;你要是忍不住,永远也练不好。” 村里的小芳,也靠着长期主义思维,每天坚持学刺绣,最后成了村里有名的绣娘,还开了自己的刺绣店。
8、效率思维:别浪费时间,找对方法才快
村里的李婶,以前总逼着儿子 “每天必须学够 3 小时才能睡觉”,结果儿子学得越来越慢,还总偷偷玩手机,成绩也没提高。周老栓跟她说:“你别光看学习时间,得看学习效率。儿子要是半小时能完成的作业,你让他学 3 小时,他只会磨洋工;你要是跟他说‘完成作业后,剩下的时间你自己安排’,他反而会抓紧时间做。”
李婶听了,改了方法,跟儿子约定 “每天完成作业、复习好功课,剩下的时间可以玩手机、看漫画”。没想到儿子学习效率高了不少,不仅很快完成了作业,还主动复习,成绩也提高了。李婶说:“以前总觉得‘学的时间越长越好’,后来才知道,找对方法、提高效率才最重要。就像种地,你用锄头除草,一天也除不了一亩地;你用除草剂,半天就能除完,还能省力气。做事情也一样,别浪费时间,找对方法才能最快达到目标。” 村里的小卖部老板,也用效率思维管理店铺,每天提前规划好进货、销售的时间,不仅省了不少事,还赚了更多钱。
9、时光机思维:别被眼前的事困住,往远处看就有答案
村里的小芳,去年跟邻村的小伙子阿强处对象,后来阿强跟她分了手,小芳很伤心,觉得 “这辈子再也遇不到喜欢的人了”,天天躲在家里哭。周老栓跟她说:“你把时间拉到十年后再看,现在的伤心根本不算啥。十年后你再想起这件事,只会觉得‘当时太年轻’。很多眼前的问题,往远处看,要么不是问题,要么会有答案。”
小芳听了,慢慢想开了,不再沉浸在伤心里,而是专心经营自己的刺绣店。一年后,她遇到了一个懂她、支持她的人,两人相处得很融洽。小芳说:“以前总觉得‘分手是天塌下来的事’,后来往远处看,才发现还有很多重要的事要做。遇到想不通的问题,别钻牛角尖,把时间拉长,你会发现很多问题根本不值得烦恼。” 村里的小栓,以前总为 “卖不出蔬菜” 发愁,觉得 “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周老栓劝他 “往三年后看,你现在积累的经验,以后都会有用”。小栓听了,坚持下来,后来不仅把蔬菜卖得很好,还开了自己的水果店。
10、利他思维:帮别人得好处,自己也能成事儿
村里的合作社选社长,小李想当选,可又怕别人不支持他。周老栓跟他说:“你别光想着自己当选,得想想你能给大家带来啥好处。你帮大家解决问题、让大家赚更多钱,大家自然会支持你。真正的高手,都能把别人的利益和自己的目标结合起来。”
小李听了,开始帮村里的农户解决问题:有人不知道咋种反季蔬菜,他就去镇上农业站取经,回来教大家;有人的蔬菜卖不出去,他就帮着联系买家。慢慢的,大家都觉得小李 “靠谱、能为大家着想”,最后小李顺利当选了社长。当选后,小李还帮合作社引进了新的种植技术,带动大家赚了更多钱。小李说:“以前总觉得‘想当选得拉票’,后来才知道,你帮别人得好处,别人也会帮你实现目标。就像种地,你帮邻居浇水,邻居会帮你除草,最后大家的庄稼都能长得好;你帮别人,别人也会帮你,这样才能一起成事。” 村里的合作社在小李的带领下,越来越红火,成了镇上有名的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