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别教朋友做人,先管好自己
村里的老张,总爱对朋友指手画脚 —— 朋友想种果树,他说 “种果树不赚钱,你听我的,种玉米”;朋友想出去打工,他说 “外面不好混,你在家待着才对”。有回朋友没听他的,种果树赚了钱,老张还不乐意,说 “要不是我提醒你,你能这么顺利?”,朋友听了,慢慢就不跟他来往了。
老周跟老张说:“你自己的日子还没活明白,就想教别人做人,谁愿意听?大家都是成年人,各有各的活法,管好自己的嘴,做好自己的事,比啥都强。” 我以前也爱给朋友提 “建议”,后来发现,朋友要的是倾听,不是说教 —— 你把自己当 “老师”,朋友只会把你当 “麻烦”,再好的关系也经不住这么折腾。
2、顺风车别总搭,关系得刻意维系
村里的小李,家离镇上远,总蹭邻居老王的三轮车去镇上。一开始老王没说啥,可小李天天蹭,有时候还让老王绕路送他去别的地方,老王的媳妇不乐意了,跟老王说 “他自己不会早点出门?总蹭车,油钱不是钱?”。后来老王慢慢躲着小李,两人关系也淡了。
小李后来跟老周聊起这事,老周说:“关系好也得讲礼貌,他是他,你是你,别把自己不当外人。偶尔搭顺风车是情分,三番五次就是不懂事了 —— 友情得两个人一起维系,你总占便宜,人家心里难免不舒服,就算朋友不说,家人也会有意见。” 我以前也总蹭朋友的车,后来学乖了,要么提前问 “方便带我吗”,要么给朋友加箱油,关系反而更稳了。
3、朋友家的孩子,别伸手管教
村里的小芳,去朋友家做客,朋友家的孩子调皮,把玩具扔得满地都是,小芳忍不住说 “你这孩子咋这么不听话,快把玩具捡起来”。朋友听了,脸色立马变了,笑着打圆场 “孩子还小,不懂事”,可后来再也没邀请小芳去家里。
小芳后来跟她妈说这事,她妈说 “谁家的孩子谁疼,你再觉得孩子调皮,也轮不到你管 —— 你的那点经验,连自己的日子都没理顺,咋教别人家孩子?再说了,没人愿意听别人说自己家孩子不好,聪明点,别插手别人家的事。” 我以前也管过朋友家的孩子,后来才明白,管好自己的事就行,别人家的家事,少插嘴才是本分。
4、请朋友帮忙,别空着手
村里的小王,总找朋友老陈帮忙 —— 让老陈帮他修农机,让老陈帮他卖蔬菜,每次都不说谢谢,更别提给点东西。有回老陈自己的农机坏了,没时间帮小王,小王还不高兴,说 “你以前都帮我,这次咋不帮了?”,老陈听了,再也没帮过他。
老周跟小王说:“天底下没有白帮的忙,朋友乐意帮你是情分,你不能空手套白狼。就算给袋自家种的菜,递盒烟,也是你的诚意。成年人的关系,得有来有往,光占便宜,谁愿意跟你处?” 我以前请朋友帮忙,也没太在意这些,后来学老周,帮完忙请朋友吃顿饭,或者给点小礼物,朋友反而更愿意帮我,关系也更铁了。
5、赚钱的路子,自己知道就好
镇上的李老板,靠卖水果赚了钱,朋友想让他带着一起干,问他 “你从哪进的货?咋卖得这么好?”。李老板没细说,只说 “我也是慢慢摸索的,你要是想干,自己多跑跑市场”。朋友不高兴,说 “你咋这么小气,连个路子都不肯说”,可李老板没松口。
后来李老板跟老周说:“不是我小气,是一起做生意容易闹矛盾 —— 赚了钱,他觉得分少了;赔了钱,他觉得我坑他。真朋友,别一起做生意,我赚钱的路子自己知道就行,说了反而会把关系搞砸。” 我以前也想跟朋友一起干,后来听了李老板的话,才明白,财路这东西,自己琢磨出来的才踏实,跟朋友分享,反而容易生嫌隙。
6、不想帮忙就拒绝,别犹犹豫豫
村里的老张,朋友找他帮忙种地,他不想去,可又不好意思拒绝,只好不情不愿地去了。结果地没种好,朋友还埋怨他 “你是不是没用心帮我?”,老张委屈得不行,跟老周说 “早知道我就直接拒绝了”。
老周说:“不想帮忙就大大方方说,别犹豫 —— 你勉强帮了,自己不开心,朋友也不念你的好。要是朋友因为你拒绝就不高兴,这样的朋友也没必要交。” 我以前也总不好意思拒绝朋友,后来学老周,不想帮就说 “我最近有点忙,帮不了你,你再找别人试试”,反而落得轻松,朋友也能理解。
7、帮朋友时姿态别太高,给人台阶下
村里的老陈,朋友家的玉米滞销,老陈帮他联系了镇上的超市,把玉米卖了出去。可老陈总跟人说 “要不是我,他的玉米都得烂在地里”,朋友听了,心里很不舒服,虽然谢谢老陈,可后来很少跟他来往了。
老周跟老陈说:“帮了忙别炫耀,朋友本来就处在弱势,你姿态太高,他会觉得你在秀实力,反而会怨恨你。聪明人会在人前给朋友留面子,比如跟人说‘是他的玉米质量好,我只是搭了个线’,这样朋友才会真心感激你。” 我以前帮了朋友也爱说,后来学老周,低调点,朋友反而更愿意跟我处。
8、别打断朋友发言,听人把话说完
村里开村民大会,讨论修水渠的事,老张总爱打断别人的话 —— 别人刚说 “我觉得水渠得修宽点”,老张就插话说 “修宽了费钱,没必要”;别人说 “得找个靠谱的施工队”,老张又说 “我认识个施工队,听我的准没错”,结果没人愿意跟他讨论。
老支书跟老张说:“沟通不是为了争对错,是为了让大家的想法融到一起。不管你多有道理,也得等别人把话说完 —— 每个人都想让自己的声音被听见,你总打断别人,谁还愿意跟你聊?” 我以前也爱打断朋友说话,后来学老支书,等别人说完再开口,发现跟人交流融洽多了,也能听到更多不一样的想法。
9、吃饭别总让朋友买单,付出得对等
村里的小李,跟朋友出去吃饭,总等着朋友买单。有回朋友说 “这次咱 AA 吧”,小李还不乐意,说 “你比我有钱,你买单咋了?”,朋友听了,慢慢就不跟他一起吃饭了。
老周跟小李说:“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就算朋友有钱,也没义务总买单。要么轮流请,要么 AA,这样才公平。真正长久的关系,得双方对等付出,总想着占便宜,关系早晚会散。” 我以前也总让朋友买单,后来学老周,主动买单或者 AA,朋友反而更愿意跟我来往,觉得我实在。
10、别让帮忙变成义务,得有分寸
村里的小王,朋友找他帮忙,他每次都无条件答应 —— 朋友让他帮忙看孩子,他放下自己的活去了;朋友让他帮忙搬家,他累得满头大汗也没说啥。可后来有次小王没空,没帮朋友,朋友就生气了,说 “你以前都帮我,这次咋不帮了?”,两人吵了一架,再也没联系。
老周跟小王说:“别无条件答应别人的请求,你总不图回报,会让朋友觉得帮忙是你的义务。等他觉得理所当然了,你拒绝一次,关系就彻底完了。帮忙得有分寸,该拒绝就拒绝,别把自己的好变成别人的理所当然。” 我以前也总无条件帮朋友,后来学老周,有选择地帮,反而让朋友更珍惜我的好,关系也更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