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着解释时,先缓十秒
村里的小王,以前遇事总爱急着辩解 —— 邻居说他浇地淹了自家菜,他立马跳着说 “不是我,是水管漏了”;老板说他活没干好,他赶紧解释 “我昨天没休息好”,结果越解释,别人越不信。后来老周跟他说 “下次急着解释时,先闭嘴等十秒”。
有回小王又被误会,刚想开口,突然想起老周的话,硬生生憋了十秒。十秒后他发现,邻居已经看到是水管漏水,不用他解释;老板也自己发现是工具的问题,没再怪他。小王说:“缓十秒才明白,懂你的人不用你说,不懂的人你说再多也没用。跟那些揪着你不放的人较劲,浪费的是自己的时间。” 我以前也爱急着解释,后来学小王,缓十秒再开口,发现很多时候根本没必要 —— 与其费口舌辩解,不如让事实说话。
2、越成功的人,朋友往往越少
镇上开超市的李老板,生意做得大,可平时很少见他跟人扎堆喝酒、聊天。有人说 “李老板不合群”,李老板却笑着说 “处理人情太费时间,我得把时间花在进货、管店上”。他身边常来往的,就两三个人 —— 一个是供货的批发商,一个是懂管理的老会计,都是能帮他做事的 “狠角色”。
反观村里的老张,天天跟人喝酒、侃大山,朋友一大堆,可真遇到事了,没一个人愿意帮他。李老板说:“真正成功的人,都看透了人情世故,不会在狐朋狗友身上浪费时间。朋友不在多,在精 —— 能跟你一起成事的,才叫真朋友。” 我以前也爱凑圈子,觉得朋友多好办事,后来才明白,与其把时间花在无用的社交上,不如多琢磨自己的事,等你真有本事了,自然会有靠谱的人跟你来往。
3、让人低头的,从来不是人品,是实力
村里的老陈,为人和善,见人就笑,谁家有事都愿意帮,可有人还是不把他当回事 —— 借了他的钱不还,占了他的地也不吭声。后来老陈学着种反季蔬菜,赚了钱,还带动几户人家一起种,成了村里的致富能手。再后来,借他钱的人主动还了钱,占他地的人也主动把地还了回来。
老陈说:“光善良、谦虚没用,别人不会因为你好就高看你。善良得带点锋芒,美好得长点刺 —— 等你有实力了,别人才会敬畏你,你的好才有人认账。” 我以前总想着 “待人好就能被尊重”,后来发现不是这样 —— 你没实力,再好人品也没人在意;你有实力,你的好才会被珍惜。
4、没背景没实力,别谈理想和情怀
村里的小李,二十出头,总爱跟人说 “我要开个大公司”“我要干一番大事业”,可他既不种地,也不找工作,天天在家空想。有人劝他 “先找个活干,慢慢攒实力”,他却说 “你们不懂我的理想”。结果几年过去,小李还是一事无成,连吃饭都得靠家里。
反观村里的小张,也想开个修理铺,可他没整天说 “理想”,而是先去镇上的修理店当学徒,学技术、攒钱,三年后才开了自己的铺子。小张说:“理想和情怀得藏在心里,先脚踏实地干。没有实力,光说理想就是空话 —— 你每一次认真干活,都是在给理想铺路。” 我以前也爱说 “我的理想是啥”,后来学小张,先干好眼前的事,慢慢才发现,理想不是说出来的,是干出来的。
5、别跟任何人吐露心声,秘密要藏在心里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爱跟闺蜜说心里话 —— 跟对象吵架了、觉得老板不公平了,都跟闺蜜说。可没过多久,全村人都知道了她的事,有人还拿这些事开玩笑。小芳又气又委屈,闺蜜却说 “我就是跟别人随口提了一句”。
后来小芳听了妈的话,再也不跟人说自己的心事。她说:“你把他当好朋友,可他还有别的朋友 —— 你的心里话,转头就会变成别人的谈资。秘密只有自己知道才叫秘密,说出口了,就可能被人利用。” 我以前也爱跟人说心里话,后来吃过亏才明白,人心复杂,有些事只能自己扛,有些话只能自己听。
6、有油水的地方,往往最滑
镇上的建材市场,生意好、赚钱多,可也总有人在里面栽跟头 —— 有人囤货囤多了,建材降价亏了钱;有人跟人合伙,最后因为分利闹掰了。老周以前也想在建材市场开店,考察了半年后却放弃了,他说 “有油水的地方风险大,我没那个本事扛风险,不如踏踏实实种我的菜”。
老周说:“机遇和风险是一对亲兄弟,你想赚多钱,就得担多大风险。没有绝对好的选择,就看你能承受啥。别因为赚了点钱就得意,也别因为亏了就丧气 —— 人生的路长着呢,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结果。” 我以前也想找 “赚钱快” 的事做,后来学老周,不贪多、不冒没把握的险,反而把日子过得稳当。
7、感受不到爱意,就全身而退
村里的小王,跟对象处了半年,总觉得对方对自己不上心 —— 不记得他的生日、很少主动找他聊天,可小王总说服自己 “他只是慢热”。直到有次小王生病住院,对方只发了条消息,没来看他,小王才彻底明白,对方根本不爱自己。他果断提了分手,后来遇到了真正在乎他的人。
小王说:“爱不爱,你心里最清楚 —— 感受不到的爱意,就是没有。别总骗自己,及时退出来,才能遇到更好的。” 我以前也在一段关系里委曲求全,总觉得 “再等等就好了”,后来才明白,不爱你的人,再等也不会爱你 —— 不如早点放手,给别人机会,也给自己机会。
8、人际关系的开始,是互相试探着定位置
村里的小李,第一次去镇上见客户,穿得邋里邋遢,说话也吞吞吐吐,客户没跟他聊几句就打发他走了。后来小李听了李老板的话,见客户时穿得整整齐齐,说话条理清晰,客户才愿意跟他合作。小李说:“第一次见面,你的穿着、说话,都是别人给你打分的依据 —— 你表现得没底气,别人就不会尊重你。”
不光是见客户,跟村里人来往也一样 —— 你第一次跟人打交道,是客气还是敷衍,别人都看在眼里,然后决定对你的态度。老周说:“立好人设很重要,第一次就别暴露自己的‘软’—— 你站得直,别人才会跟你站着说话;你要是弯着腰,别人就会让你跪着。” 我以前见人总爱 “讨好”,后来学小李,先把自己的姿态立住,反而得到了更多尊重。
9、好听的话别当真,骂你的话倒要听听
村里的老张,爱听好话 —— 有人说 “你种的菜是村里最好的”,他就真以为自己最厉害,不再学新法子,结果后来别人的菜都比他的好;有人说 “你跟人合伙准能赚大钱”,他没考察就跟人合伙,最后亏了钱。
反观老周,别人说他 “种蔬菜的法子太老了”,他不生气,反而去跟年轻人学新法子;有人骂他 “你这生意做得太死板”,他就琢磨着改,生意反而越来越好。老周说:“好听的话大多是敷衍,要么是想从你这得点好处,你要是当真,就容易飘;骂你的话里,说不定有真问题 —— 挑有用的听,才能进步。” 我以前也爱听好话,后来学老周,不被甜言蜜语骗,反而能看清自己。
10、生活本就是一地鸡毛,做多了就有答案
村里的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难事 —— 老张家的孩子不听话,老李家的庄稼遭了灾,老王家的生意不好做。可没人天天抱怨,都是该种地的种地、该干活的干活。老周说:“谁的日子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想再多也没用 —— 你愁庄稼长不好,不如去地里多浇两回水;你愁生意不好,不如多找几个销路。”
我以前总爱想 “这事要是办砸了咋办”“我要是赚不到钱咋办”,越想越焦虑,活也干不好。后来学村里的人,少想多做 —— 种果树就认真种,学手艺就认真学,慢慢发现,很多问题在做事的过程中就解决了。生活就是这样,想多了全是问题,做多了全是答案 —— 做好能做的,剩下的,交给时间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