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会说话的人,都懂把 “赢面” 让给别人
村里开会讨论事,总有人爱争个面红耳赤,拍着桌子说 “我这主意才对”,看似赢了口舌,却把人都得罪了;可老周不一样,别人说主意时,他总认真听,等人家说完了,再慢慢说 “你这想法挺好,要是再加点咱村的实际情况,说不定更管用”,既肯定了别人,又把自己的想法融了进去,最后事办成了,大家还都念他的好。
老辈人常说 “嘴上赢了不算赢,人心赢了才是真赢”。你跟人聊天,要是总抢着说、总说自己对,别人会觉得你 “太强势、不好相处”;可你要是把表面的 “赢” 让给别人,多听少说、多夸少抬杠,别人会觉得你 “实在、懂尊重”,反而愿意跟你交心,把真话说给你听。
村里的王婶就很会这一套,跟邻居聊种地,邻居说 “我这玉米种得比去年好”,王婶就说 “可不是嘛,你这行距拉得匀,肯定能高产”,等邻居高兴了,王婶再补一句 “我去年试着在玉米地里套种豆子,也多收了不少,你要是想试试,我教你”,邻居听得乐意,还主动帮王婶收了麦子。王婶说:“把赢面让给别人,不是怂,是让别人舒服了,自己也能得实惠,这才是会说话。”
2. 别人家的家事,别瞎掺和
村里张家和李家吵架,媳妇哭、老公骂,不少人围在门口看,还七嘴八舌劝 “你别跟他吵”“她也有不对”,结果张家听了觉得 “你偏向李家”,李家听了觉得 “你偏向张家”,最后两边都得罪了。老支书从不掺和别人家的家事,有人找他评理,他也只说 “夫妻吵架床头和,你们自己好好聊聊,比啥都强”,等人家自己和好后,反而更尊重他。
老辈人常说 “清官难断家务事”,别人家的矛盾,你不知道前因后果,瞎掺和只会越帮越乱 —— 要么人家和好了,觉得你多管闲事,把你当笑柄;要么人家闹翻了,觉得是你挑的事,把你骂一顿。村里的李婶以前就爱掺和家事,有次帮邻居劝架,最后邻居两口子和好了,却背地里说 “李婶就爱搬弄是非”,李婶听了又气又悔,再也不掺和了。
李婶说:“别人家的事,就像别人家的庄稼,长得好与坏,都是人家自己的事,你别伸手瞎管,管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不然只会惹火上身。”
3. 没真本事,资历老也是白搭
村里的老陈在农机站干了二十年,总觉得 “我资历老,老板得敬着我”,干活敷衍,还总说 “我当年怎样怎样”,结果新来的年轻人,不仅会修新式农机,还愿意加班,老板最后把老陈的岗位给了年轻人。老陈不服气,找老板理论,老板说 “我要的是能干活的人,不是光有资历的人,像你这样的,一抓一大把,还不如年轻人好管、能干”。
老辈人常说 “有功劳才叫资历,没功劳那叫熬日子”。你别觉得 “我干得久,就该怎样”,要是没真本事,不能给家里、给单位创造价值,资历越老,反而越让人嫌弃。村里的小卖部老板王叔,干了十五年,为啥大家都服他?因为他不仅记着老顾客的喜好,还总进些新鲜货,遇到老人买东西,还会主动送货上门,这才是有价值的资历。
王叔说:“要么把一门手艺学精,成别人离不开的人;要么踏踏实实把该干的活干好,别总拿资历说事,不然早晚得被淘汰。”
4. 先低头的人,反而更让人高看
村里的老周和老陈因为种地的地界吵了架,俩人好几天不说话,后来老周主动找老陈说 “前几天是我急了,不该跟你吵,地界的事咱再好好量量”,老陈听了也不好意思,主动说 “我也有不对,咱现在就去量”,最后地界分清了,俩人还像以前一样合伙种地。村里人都说 “老周大气,会做人”。
老辈人常说 “先低头不是输,是懂格局”。那些闹矛盾先服软的人,不是没脾气,是他们知道自己要啥 —— 不想因为小事丢了朋友,不想因为意气坏了大事。就像村里的小李,跟合伙人开小卖部,因为进货的事吵了架,小李先道歉说 “我不该跟你急,咱再商量商量进货的事”,合伙人也松了口,最后小卖部的生意越做越好。
小李说:“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仇人搞得少少的,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先低头不丢人,丢人的是为了面子,把该珍惜的人弄丢了。”
5. 没人会因为你弱,就真心帮你
村里的张婶总爱跟人哭穷,说 “我家日子难,你帮帮我”,一开始还有人给她送点粮食、衣服,可时间长了,大家发现她明明能种地,却总想着靠别人帮,慢慢就没人愿意理她了。反而村里的李婶,丈夫走得早,一个人带孩子,却从不说难,天天早起种地,晚上还编竹筐卖,有人想帮她,她还说 “谢谢你,我自己能行,要是有啥活我能帮你的,你尽管说”,大家反而更愿意帮她,有活都喊着她。
老辈人常说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自强之人才有人帮”。你别总想着 “我弱,别人就该帮我”,越是示弱,越让人觉得你没骨气,不愿帮你;反而你越坚强、越能干,别人才会觉得 “你值得帮”,甚至愿意跟你合作,这不是同情,是互相有用的交换。
李婶说:“你有本事,能帮别人,别人才会帮你;你没本事,只会靠别人,谁愿意总养着你?”
6. 别以为你放不下的人,也放不下你
村里的小芳跟对象分手了,总觉得 “他肯定还想着我”,天天躲在家里哭,还总去俩人以前去过的地方,结果有天看到男方跟别人一起赶集,笑得很开心,小芳才明白,不是人家放不下她,是她自己没放下。后来小芳把心思放在种大棚蔬菜上,慢慢的,蔬菜种得好,还赚了钱,身边也有了新的朋友。
老辈人常说 “谁离开谁都能活,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你以为 “他离不开我”,其实那是你的错觉,人家说不定早开始了新生活。想让别人记住你、放不下你,不是靠纠缠,是靠自己活得好 —— 你有本事、有价值,别人自然会想着你;你没出息、没底气,就算你再放不下,别人也不会多看你一眼。
小芳说:“把自己活成别人需要的人,比啥都强。你有多少价值,别人才会有多在乎你。”
7. 你不那么在意他,他反而更在意你
村里的王婶跟丈夫过日子,以前总围着丈夫转,做饭、洗衣、种地,啥都依着他,可丈夫反而不珍惜,总跟她吵架;后来王婶想通了,不再天天围着丈夫转,自己学编竹筐,还跟村里的人一起去镇上卖,反而丈夫开始主动帮她做饭、下地,还总跟人说 “我媳妇现在可能干了”。
老辈人常说 “太容易得到的,都不会珍惜”。不管是夫妻还是朋友,你要是把所有心思都放在别人身上,反而会让人家觉得 “你的好是应该的”,不会珍惜;可你要是留点心给自己,多学本事、多爱自己,有自己的生活,别人反而会觉得 “你不一样了”,会更在意你、更珍惜你。
村里的小李跟对象处对象,以前总怕对方不高兴,啥都听对方的,结果对方反而越来越冷淡;后来小李不再事事迁就,开始去学修农机,还跟朋友一起去钓鱼,对方反而主动找他,还说 “你现在越来越有意思了”。小李说:“别把感情当成全部,你在爱情之外有多少本事,决定了你在爱情里有多少底气。”
8. 会 “闹” 的人,往往过得更舒心
村里的张婶性子软,邻居占她家门口的地种菜,她不好意思说,结果邻居得寸进尺,把地占得越来越多;反而村里的李婶,有人占她的地,她直接找过去说 “这是我的地,你得挪走”,要是对方不挪,她就找村支书评理,最后没人敢随便占她的地。李婶说:“你越懂事,别人越欺负你;你越敢维护自己,别人越不敢惹你。”
老辈人常说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那些从不争、从不闹的人,不是脾气好,是把委屈都咽进肚子里,结果日子过得越来越糟;反而那些敢说、敢闹,懂得拒绝道德绑架的人,能守住自己的底线,过得更舒心。村里的小卖部,有人想赊账不还,老板王叔从不客气,直接说 “我这小本生意,不赊账”,反而没人敢欠他的钱,小卖部的生意也一直很好。
王叔说:“别总想着‘我要懂事,别得罪人’,该争的要争,该闹的要闹,当你足够硬气,没人能拿捏你,日子才能过得顺心。”
9. 别总把自己装成 “老实人”
村里的小李总爱说 “我是老实人,啥都听你们的”,结果大家有啥累活、麻烦活都找他,有人借了他的钱不还,还说 “他老实,不会跟我要”。后来小李听了老周的话,不再总说自己老实,遇到不想干的活就说 “我没空”,有人借钱不还就直接要,反而大家开始尊重他,再也不敢随便欺负他了。
老辈人常说 “老实不是没脾气,是有底线的善良”。你别总把 “老实” 挂在嘴边,也别事事迁就别人,不然别人只会觉得你好欺负,没完没了地试探你、打压你。村里的老陈是老实人,可为啥没人敢欺负他?因为他虽然话少,可谁要是占他的便宜,他会直接说 “不行”,要是有人跟他耍心眼,他下次就不再跟这人来往。
老陈说:“你得有自己的脾气,有别人记住你的特点,别总当没棱没角的老实人,不然只会被人欺负。”
10. 有本事的人,都不把面子当回事
村里的老周靠种反季蔬菜赚了钱,可他照样穿着旧衣服下地,遇到赶集,还会跟小贩砍价,有人说 “你都赚大钱了,还这么抠”,老周却说 “面子能当饭吃吗?把日子过好才是真的”。反而村里的张叔,没赚多少钱,却总爱穿新衣服、请人吃饭,结果欠了不少钱,日子过得紧巴巴。
老辈人常说 “有本事的人,面子是别人给的;没本事的人,面子是自己装的”。那些真正厉害的人,从不靠穿好的、吃贵的撑面子,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本事、自己的日子,才是最硬的面子。村里的技术员小李,穿着普通,可谁的农机坏了,都得找他修,这才是有面子。
小李说:“死要面子活受罪,别为了装样子,把日子过差了。不把面子当回事,才能把里子过舒服,这才是聪明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