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缺钱的人不抠门,抠门的人不缺钱
村里的老人们常说 “富人精于算计,穷人反倒大方”,这话一点不假。那些手里有钱的人,花钱反而透着 “小气”—— 买东西会砍价,请客会选实惠的馆子,可人家的 “小气” 是会算计,不花冤枉钱;反倒是咱这些缺钱的普通人,总爱打肿脸充胖子,跟人吃饭抢着买单,别人借点钱不好意思拒绝,最后自己日子过得紧巴巴。
村里的老周以前就爱 “大方”,明明自己工资不高,跟朋友吃饭总抢着付钱,结果自己交房租都费劲。后来他听了老父亲的话:“咱还没到大方的份上,先顾好自己再说。” 从那以后,老周不再硬撑大方,跟人吃饭该 AA 就 AA,别人借钱也会掂量着借,日子反而慢慢宽松了。老周说:“以前总觉得面子重要,后来才知道,没钱的时候,面子不值钱,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才实在。”
还有人说 “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可你琢磨琢磨,这话大多是想让你花钱的人说的 —— 商家想让你多消费,资本想让你多投资,好从你兜里掏钱。真正老实过日子的人都知道,没钱的时候,省着花比啥都强,先攒下第一笔钱,才有底气去赚更多钱。村里的张婶就靠省吃俭用,攒钱给儿子盖了房,她说:“赚得多不如省得巧,日子是慢慢攒出来的。”
2. 该帮的忙搭把手,不该帮的别逞强
帮人忙得看情况,不能啥忙都应 —— 要是你伸伸手就能帮的,比如帮邻居递个工具、给路人指个路,当然可以帮;可要是帮起来费劲的,比如帮人担保借钱、替人顶班熬夜,就得好好琢磨琢磨,别最后把自己拖进去;要是帮了可能给自己挖坑的,比如帮人隐瞒错误、替人背黑锅,就算场面再尴尬,也得硬着头皮拒绝。
村里的小李以前就爱逞强帮人,有人找他担保借钱,他没多想就答应了,结果那人还不上钱,债主找上门,小李只能自己掏钱还,差点跟家里闹矛盾。后来小李学乖了,帮人忙前先想 “这忙会不会给我惹麻烦”,不该帮的坚决不帮。小李说:“没本事保护自己的时候,别乱出风头,不然麻烦会找上你。”
老辈人常说 “帮人得量力而行”,你有多大能力就帮多大忙,别打肿脸充胖子,不然帮不好别人,还会连累自己。村里的老陈修农机的手艺好,有人找他修农机,他能修就修,修不了就如实说,从不逞强,所以很少惹麻烦。老陈说:“帮人得尽心,但不能勉强,不然好事会变成坏事。”
3. 小人怕硬不怕软,别总露善良
为啥老人们不让你总把善良挂在脸上,反而让你 “硬气点”?因为这世上,不少人是 “见软就捏,见硬就怕”—— 你越是善良退让,他越觉得你好欺负,敢把麻烦往你身上推;你越是硬气有原则,他越不敢招惹你,反而会敬你三分。
村里的王婶以前总爱迁就别人,邻居占她家门口的地种菜,她不好意思说;有人借她的农具不还,她也不敢要,结果大家都觉得她好拿捏,啥麻烦事都往她身上推。后来王婶听了老支书的话,该硬气的时候就硬气,邻居再占她的地,她直接找过去要;别人借东西不还,她也会上门要,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随便欺负她了。王婶说:“以前总怕得罪人,后来才知道,有原则、敢维护自己,别人才会尊重你。”
记住,最值钱的不是你的善良,是你的原则;最让你有面子的,不是你多会讨好别人,是你敢为自己的原则撑腰。村里的老支书处理事,从来都有自己的原则,该帮的帮,该拒的拒,没人敢说他不好,反而都敬他。老支书说:“有原则才立得住脚,没原则的善良,只会让人觉得你好欺负。”
4. 主动选孤独的人不孤单,硬凑群的人才寂寞
每个人的日子都是自己选的 —— 有人喜欢天天跟人凑堆喝酒、去酒吧蹦迪,觉得热闹;有人喜欢在家陪老婆孩子、看看书、种种菜,觉得踏实。这两种选择没什么高低,关键是你得知道自己想要啥。主动选择孤独的人,心里有自己的念想,不觉得孤单;硬着头皮凑群的人,心里没底,就算身边人多,也觉得寂寞。
村里的老周就喜欢安静,不喜欢跟人凑堆喝酒,每天干完活就回家陪老伴,晚上一起看看电视、唠唠家常,日子过得踏实。有人说他 “孤单”,老周却说:“我知道自己想要啥,陪着家人比啥都强,不孤单。” 反倒是村里的小李,总爱跟人凑群,天天跟人喝酒、打牌,可没人的时候,总说 “心里空落落的”。
老辈人常说 “日子是自己过的,不是过给别人看的”,别为了别人的评价去凑群,也别靠评价别人找存在感。你知道自己想要啥,把日子过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就永远不会孤单。村里的张婶喜欢绣花,每天干完活就绣花,有人说 “这活没意思”,可张婶却乐在其中,她说:“我喜欢就行,不用别人觉得好。”
5. 没走过的路,听再多劝也没用
别总以 “过来人” 的身份给别人提建议 —— 人家没问,你就别瞎念叨,不然人家听不进去,还会觉得你烦。有些南墙得自己撞,有些弯路得自己走,没经历过,就算你把道理说破嘴,他也不会真懂;只有自己经历了,才会记在心里,以后才不会犯更大的错。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爱给刚毕业的年轻人提建议,说 “别去大城市,压力大”“找个稳定工作就行”,可没人听她的,年轻人还是愿意去大城市闯。后来有个年轻人闯了几年,碰了不少壁,回来跟小芳说 “当初要是听你的就好了”,小芳却说:“没自己闯过,你也不会甘心,现在知道了,以后就会踏实了。”
老辈人常说 “吃一堑,长一智”,小亏不吃,就会吃大亏;小弯路不走,就会走大弯路。别总想着替别人避坑,让他自己去经历,才能真正长大。村里的老支书从不主动给人提建议,有人问他,他才会说几句,他说:“路得自己走,坑得自己填,这样才记得牢。”
6. 好关系不用装,坏关系装不来
跟人相处,要是觉得舒服,就算不说话也不尴尬,这才是好关系;要是觉得别扭,就算费尽心思找话题、装热情,也觉得不自在,这就是坏关系。遇到坏关系,别想着去改变,越改变越累,还会内耗自己 —— 你们本来就磁场不合,就像田里的庄稼和杂草,长不到一起去,少接触、少来往,才不会让关系彻底破裂。
村里的小李以前跟邻居合不来,总想着 “搞好关系”,天天主动跟邻居打招呼、送东西,可邻居还是对他冷淡,小李觉得特别累。后来小李不再勉强,跟邻居保持距离,反而觉得轻松了,偶尔碰到打个招呼,也不觉得尴尬。小李说:“合不来就别硬凑,不然自己累,别人也不舒服。”
老辈人常说 “强扭的瓜不甜”,关系也是一样,强凑的关系不长久。遇到合不来的人,别纠结、别难过,就当是萍水相逢,各自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村里的老陈跟人合不来,就少来往,把心思放在家里和地里,日子过得踏实,他说:“合不来的人,少接触就好,没必要给自己添堵。”
7. 熟人最容易坑你,陌生人犯不着
害你的人,大多是你熟悉的人 —— 他们知道你的弱点、你的软肋,知道你哪里好欺负;他们跟你天天相处,知道你的行踪、你的想法;你对他们的戒备心最低,觉得 “都是熟人,不会害我”,可偏偏就是熟人,最容易背后给你捅刀子。
村里的老周以前跟发小一起开小卖部,他啥都跟发小说,连自己的进货渠道、赚了多少钱都不隐瞒,结果发小偷偷把他的进货渠道抢了过去,还到处跟人说老周的坏话,最后俩人闹掰了,小卖部也黄了。老周说:“以前总觉得熟人靠谱,没想到最后坑我的就是熟人。”
陌生人跟你没什么利害关系,你的好与坏跟他没关系,他犯不着费心思害你。所以啊,对熟人得多留个心眼,别啥话都跟他们说,别啥秘密都跟他们分享,防着点熟人,你的日子会好过很多。村里的张婶跟熟人打交道,从不把家底全抖搂出来,她说:“熟人知根知底,得防着点,不然容易吃亏。”
8. 小人回头不是报恩,是觉得你好骗
别觉得人会轻易改变,就像狗改不了吃屎、狼改不了吃肉,小人的本性也难改。曾经伤害过你的小人,就算回头找你,也不是来报恩的,是觉得你好骗、好欺负,想再从你身上捞点好处。
村里的小李以前被一个朋友骗了钱,后来那朋友又找他,说 “想跟他道歉,还想跟他合伙做生意”,小李差点就信了,还好老父亲拦住他:“他要是真改了,就不会再找你,他就是觉得你好骗,想再骗你一次。” 小李听了父亲的话,没跟那朋友来往,后来听说那朋友又骗了别人的钱。小李说:“以后再也不相信小人会改了,收起圣母心,才能保护自己。”
老辈人常说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别对小人抱有幻想,他伤害过你一次,就可能伤害你第二次。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别去可怜小人,也别去背负他们的命运,不然只会给自己惹麻烦。村里的老陈从不跟伤害过他的人来往,他说:“别给小人第二次伤害你的机会,保护好自己才最重要。”
9. 别人试探你,就是赌你不敢拒绝
人和人相处,总少不了试探 —— 老板让你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是试探你敢不敢拒绝;朋友明里暗里问你的存款,是试探你会不会说;亲戚问你现在的工作和收入,是试探你有没有利用价值。他们之所以试探你,就是赌你不敢拒绝,想一步步突破你的底线,进入你的隐私地带。
村里的小李以前就不敢拒绝别人,老板让他加班,他不敢说不;朋友问他存款,他不好意思不说,结果老板总让他加班,朋友还到处跟人说他的存款,小李特别后悔。后来小李学乖了,该拒绝就拒绝,老板让他加班,他说 “我手里的活已经干完了,想早点回家”;朋友问他存款,他说 “没多少,够花就行”,从那以后,再也没人随便试探他了。小李说:“敢拒绝,别人才不敢随便欺负你,才不会随便打听你的隐私。”
老辈人常说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别总怕得罪人,不敢拒绝,你越是不敢拒绝,别人越会得寸进尺。该拒绝的时候就拒绝,守住自己的底线,别人才会尊重你,才不会随便试探你。村里的老支书从不随便迁就别人,该拒绝就拒绝,没人敢随便试探他,他说:“守住底线,才立得住脚,别人才不敢随便惹你。”
10. 没到收获时,失败很正常
别因为没成功就焦虑 —— 好多事得慢慢积累,量没到,就算再努力也难成功。就像田里的庄稼,得先播种、再浇水、除草,等时间到了才能收获,没到时候,就算你再着急也没用。
有人只看到带货网红一夜赚几千万,却没看到他们以前付出了多少 —— 天天熬夜选品、练习直播,经历了无数次没人看的尴尬;有人只看到别人开公司赚了钱,却没看到别人以前赔了多少次、吃了多少苦。别羡慕别人的成功,也别因为自己没成功就焦虑,选择对了,还得靠努力和积累,才能有收获。
村里的老陈种果树,前三年都没结果,有人劝他 “别种了,白费功夫”,可老陈没放弃,还是天天浇水、施肥、剪枝,第四年果树终于结果了,而且结的果子又大又甜。老陈说:“没到收获的时候,失败很正常,别放弃,慢慢积累,总有收获的时候。”
老辈人常说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做事得有耐心,别指望一口吃成胖子。只要你选对了方向,不断努力、不断积累,就算现在没成功,总有一天会成功的。村里的小芳学做包子,一开始做的包子又硬又小,可她没放弃,天天练习,慢慢的,包子越做越好,后来还开了家包子铺,她说:“只要不放弃,慢慢积累,总会有成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