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别怕惹事,越怕事越容易摊上事
你越是怕麻烦、怕得罪人,麻烦越容易找上你;反倒那些敢扛事、不怕事的人,麻烦还会绕着走。有人的地方就有是非,就像田里有庄稼就有杂草,大家都会看着你的性子调整态度 —— 你要是软乎乎的,像没扎的面团,谁都想捏一把;你要是身上带点刺,像扎人的苍耳,别人就会掂量掂量,不敢随便欺负你。
村里的小李以前就是个软性子,邻居占他家门口的地种菜,他不敢说;同事让他帮忙加班,他不敢拒绝,结果大家都觉得他好拿捏,麻烦事全往他身上推。后来小李听了老支书的话,邻居再占他的地,他直接找过去说 “这是我家的地,你得挪走”;同事再让他帮不该帮的忙,他直接拒绝 “我自己的活还没干完”。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随便欺负他了,麻烦事也少了很多。小李说:“以前总怕惹事,结果事越来越多;现在不怕了,反倒清净了。”
2. 看着跟你亲的人,说不定心里藏着劲
最伤人的刀子,往往是最熟悉的人递过来的;能压垮你的最后一根稻草,往往是你觉得最亲近的人放上去的。人都是先想着自己,这不是坏,是本能 —— 你过得好、本事大,在别人眼里可能就是 “碍眼”,尤其是那些熟悉你的人,知道你的弱点、你的软肋,要是想害你,一害一个准。所以别太信任别人,哪怕是你觉得亲近的人,过分信任就是对自己不负责。
村里的老周以前跟发小一起开小卖部,他啥都跟发小说,连自己的进货渠道、赚了多少钱都不隐瞒。结果发小偷偷把他的进货渠道抢了过去,还到处跟人说老周的坏话,最后俩人闹掰了,小卖部也黄了。老周后悔得不行:“我以为他是我最好的朋友,没想到他会这么对我。” 从那以后,老周再也不敢随便跟人掏心窝子了。
3. 别对世界太 “较真”,没人有义务惯着你
你别总想着 “别人该帮我”“别人该理解我”,这个世界没那么多 “应该”。你求别人帮忙,别人拒绝了,你就觉得 “这人不行”;你加班到半夜,希望老板能说句 “辛苦了”,结果老板啥也没说,你就觉得 “老板黑心”。可你忘了,成年之后,没人有义务惯着你 —— 你选了要帮忙的路,就得接受别人可能拒绝;你选了要加班的活,就得接受老板可能不体谅。只要你不抱太大希望,就不会有那么多失望和痛苦。
村里的小芳以前总觉得 “别人该对我好”,找朋友借钱被拒绝,她就跟人吵;在厂里加班没加班费,她就抱怨老板。结果朋友慢慢疏远她,老板也不待见她。后来小芳想通了:“没人欠我的,别人帮我是情分,不帮是本分;老板雇我干活,给我工资就行,别指望他额外体谅。” 想通之后,小芳再也不抱怨了,日子反而过得舒心了。
4. 人弱的时候,别太把面子当回事
你要是没本事、没实力,只有你自己把面子看得比啥都重,别人根本不会在意你的感受。这时候你得学着放下所谓的尊严和面子,不是让你丢了原则、没了底线,是让你别因为好面子错过机会。等你有实力了,不用你开口,别人自然会给你面子,会把你当回事。
村里的老陈年轻时家里穷,想跟人学修农机,可又怕别人笑话 “一个种地的还想学手艺”,迟迟不敢开口。后来他父亲跟他说 “面子能当饭吃吗?想学就去问”,老陈才放下面子,找村里的老农机手请教。老陈肯吃苦、肯学,慢慢的学会了修农机,后来还开了家农机修理铺,日子越过越好。现在村里的人都尊敬他,见了他都主动打招呼。老陈说:“以前总怕丢面子,差点错过了好日子;现在才知道,没实力的时候,面子一文不值。”
5. 别把底牌亮出来,实话有时候会害了你
不管啥时候,都别把自己的老底全抖搂出来 —— 别跟人说你有多少钱、有多少人脉、有啥打算,宁愿让人觉得你 “性格怪、不爱说话”,也别心直口快啥都说。人和人相处,就像打牌,互相试探、互相摸底,要是别人知道了你手里的牌,就不会再怕你,也不会再尊重你。你也别总想着证明自己 “是个好人”,这就像放下手里的武器,让别人随便拿捏你。
村里的张婶以前就爱跟人说家里的事,跟人说 “我儿子下个月发工资,能拿不少钱”“我家存了点钱,想盖新房”。结果有人找她借钱,她不借,别人就说她 “小气”;还有人在她盖新房的时候故意使绊子,说她 “盖房占了公家的地”。张婶后悔得不行:“早知道不跟人说这些了,惹了一身麻烦。”
6. 别人催你做的事,一定要多琢磨琢磨
别被别人的 “快点、赶紧” 冲昏了头,很多时候,别人催你,就是想让你赶紧跳进他们挖好的坑 —— 你要是慢一点,他们就怕你发现坑,所以才会催你。这世上除了生死,没什么事是 “必须马上做” 的,也没人会真心实意地 “求着你赚钱”,他们只会求着赚你的钱,只会想着让你赶紧掏钱、赶紧做事,好让他们得好处。
村里的小李以前听人说 “现在种大棚蔬菜能赚钱,赶紧搭棚子,晚了就没机会了”,别人催他 “赶紧定棚膜、定种子,不然就涨价了”。小李没多想,赶紧凑钱搭了棚子、买了种子,结果那年行情不好,蔬菜卖不出去,赔了不少钱。后来小李才知道,催他的人是卖棚膜、卖种子的,想让他赶紧买,好赚他的钱。小李说:“以后别人再催我做事,我肯定得多想想,再也不这么傻了。”
7. 不受欢迎,不一定是坏事
别人要是在你这里占不到便宜,就会讨厌你;要是你的想法、你的见识比大部分人高,他们就会故意跟你保持距离 —— 因为他们没法让你跟他们一样,没法说服你,就会觉得你 “不合群”。可这不是你的错,也不是坏事,关键是你得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想要啥,别因为别人不喜欢就改变自己。
村里的老周以前总爱琢磨 “咋能多赚点钱”,别人跟他说 “别瞎折腾,安安分分种地就行”,他不听,还是学着种果树、搞养殖。别人觉得他 “不合群”,都不怎么跟他来往,可老周不管这些,照样干自己的事。后来老周的果树、养殖都赚了钱,日子过得比谁都好,那些以前不跟他来往的人,反而主动跟他亲近了。老周说:“不受欢迎的时候,别难过,说不定是你走在了他们前面。”
8. 你越在意啥,啥越会折腾你
你要是在意别人对你的评价,就会天天琢磨 “别人是不是觉得我不好”,越琢磨越焦虑;你要是在意事情的结果,就会天天担心 “要是办不好咋办”,越担心越容易搞砸,最后抑郁;你要是在意 “完美”,就会对着一点小事反复琢磨,慢慢就成了强迫症;你要是在意别人是不是 “认同你”,就会害怕跟人打交道,慢慢就成了社恐。
村里的小芳以前特别在意别人的评价,穿件新衣服,就会琢磨 “别人会不会觉得不好看”;跟人说句话,就会琢磨 “别人会不会觉得我说错了”,天天焦虑得不行。后来小芳听了老支书的话,不再在意别人的评价,想穿啥就穿啥,想说啥就说啥,反而觉得轻松了很多。小芳说:“以前总被‘在意’捆着,觉得累;现在不管那么多,反倒觉得爽了。”
9. 世上没有 “对事不对人”,关键还是看关系
那些说 “我是对事不对人” 的人,其实就是针对你 —— 要是换个人,换个跟他们关系好的人,他们就不会这么说,也不会这么做。关系到位了,事情自然就好办;关系不到位,就算你把事情做得再好,别人也会挑你的毛病。所以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核心还是 “做人”,还是 “处关系”,只要你把人处好了,把关系理顺了,一切事情都会变得轻松。
村里的老陈在村里当会计,跟村支书关系好,做事认真负责,村支书很信任他,村里的账都让他管;而跟村支书关系不好的小李,就算想帮村里做事,村支书也不怎么放心让他做。老陈说:“别总说‘对事不对人’,关系不好,事做得再好也没用;关系好了,事就好做了。”
10. 有时候,不说话比说话更有力量
跟人打交道,别太主动,你要是太主动,别人就会觉得你 “好欺负、没脾气”;只有适度主动,别啥都抢着说、啥都抢着做,才能跟人保持一种舒服的平衡。话太多也不是好事,你没有 “必须让场面热闹起来” 的义务,有时候适当沉默,不说话,反而会让人觉得你 “有气场、不好惹”,会让人更尊重你。
村里的老支书就是这样,跟人聊天,不怎么说话,别人问他才说,可他一说话,大家都愿意听。有人问他 “为啥你不怎么说话,大家还都听你的”,老支书说 “话多容易说错,沉默的时候,能多听、多想,也能让别人更重视你说的话”。村里的人都说,老支书虽然话少,可每次说话都在点子上,比那些话多的人有力量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