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活在这世上,就像在不同的地里刨食,有的地肥沃,撒把种子就能长庄稼;有的地贫瘠,累死累活也收不了几斗粮。好多时候不是咱不够努力,是没看透这世道的规矩,在底层的泥里瞎折腾,最后啥也捞不着。今天就跟大伙儿唠唠那些戳破现实的实在理,都是从日子里熬出来的真经验,听懂了,能少走不少弯路。
1. 底层人互相拆台,是没法子的事
资源越少的地方,人越爱踩着身边人往上爬,就为了那点可怜的小好处。你去小区门口瞅瞅,那些当保安的,对开车进小区的业主客客气气,可对送外卖的、扫大街的,就爱挑三拣四 —— 要么说 “超时了不让进”,要么说 “电动车不能停这儿”,脸拉得老长,仿佛这样就能显自己高人一等。
可你再看那些有本事的人,人家圈子里讲究的是互相帮衬、交换好处。比如镇上开工厂的张老板,和开物流公司的李老板,张老板的货靠李老板运,李老板的车靠张老板的货养,俩人互相配合,生意都越做越大。为啥?因为他们知道,把圈子里的蛋糕做大了,自己才能分到更多;而底层的人,总觉得别人多占一点,自己就少一点,所以才会互相拆台。
村里以前有两个磨豆腐的,王大和刘二,俩人都在村口摆摊,按理说可以互相照应,可王大总在顾客面前说刘二的豆腐掺水,刘二也偷偷把王大的豆腐摊掀过。最后俩人都没赚到钱,王大去城里打工了,刘二的豆腐摊也黄了。要是他俩能一起琢磨怎么把豆腐做好,说不定现在都开豆腐坊了。
2. 你看到的世界,不过是别人给你画的圈
这世道早不是以前那样,你肯下力气就能过好日子了。现在的世界,就像个大猎场,弱肉强食是规矩,还藏着两套不一样的玩法。有的人一出生就站在山顶,爹有钱有势,路子早就铺好了;有的人一出生就在山脚,就算拼了命往上爬,也未必能赶上人家的起点。
好多事拼的不是你有多努力,是你爹是谁、你有啥路子。就像镇上的中学,重点班的学生,多半是家里有关系、给学校捐过钱的;普通班的学生,就算成绩再好,想进重点班也难。你以为靠努力就能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可实际上,人家早靠着老子的关系,把好机会占了。
城里的小吴以前不信这个邪,总觉得 “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成功”。他每天加班到半夜,业绩也不错,可升职的时候,老板却把机会给了没他努力、但爹是公司大客户的同事。小吴这才明白,有时候努力在 “路子” 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3. 免费帮人,最后多半会帮出仇人
白来的东西,没人会当回事。就像你在路边捡了个馒头,吃了也不会觉得香;可要是你花了钱买的,就算不好吃,也会舍不得扔。帮人也是这个理,你要是免费帮别人,人家不会感激你,反而觉得你傻、觉得你好欺负,甚至会得寸进尺,哪天你不帮了,他还会恨你。
就算你真想帮人,也别一次把好处给完,得像挤牙膏似的,一点一点来。啥时候别人最感谢你?就是你吊着他,让他觉得 “再等等就能得到好处” 的时候。村里的老周以前就犯过这错,邻居家盖房子,他免费去帮忙,搬砖、和泥啥都干,可邻居不仅不感谢他,还觉得他是应该的。后来老周家有事找邻居帮忙,邻居却找借口推脱,老周后悔得不行:“早知道就不该免费帮他。”
反观镇上的李大叔,帮人修水管,从不白修,会收点材料费,可他会把活干得特别好,还会跟人家说 “以后有啥小毛病,随时找我”。人家不仅不觉得他小气,还特别感谢他,有啥好事也会想着他。
4. 现在光靠卖力气,只能混口饭吃,发不了财
你以为像老黄牛似的拼命干活,就能致富?别傻了!现在的世道,你越努力当牛做马,老板赚的钱越多,你顶多只能混个温饱,饿不死也富不了。就像工地上的工人,每天扛水泥、搬钢筋,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一个月也就赚几千块,够养活自己就不错了;可工地老板,啥也不用干,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这时候你才明白,身体健康才是最大的财富。只要不生病、不住院,就比啥都强 —— 你想想,去一次医院,少则几千,多则几万,你辛苦几个月赚的钱,可能一次就花光了。所以啊,别光顾着拼命干活,也得顾着自己的身子,别等累垮了才后悔。
村里的王大爷以前在砖厂打工,每天干十几个小时,后来得了肺病,花了好几万才治好,以前赚的钱全花光了。他说:“早知道就不那么拼命了,身体垮了,啥都没了。”
5. 教育不是培养人才,是把人分成三六九等
你以为上学是为了学本事、当人才?其实不是。毕业证书这东西,说白了就是 “社会入场券”,告诉你能进哪个圈子、不能进哪个圈子。可你到了社会上才发现,你在学校里学的那些东西,多半用不上 —— 比如学历史的,最后可能去卖保险;学英语的,最后可能去当文员。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把不同的人分开:成绩好的进好大学,将来进好公司;成绩差的进差学校,将来干体力活。至于你能混得怎么样,大多看的是你在学校之外学的东西 —— 比如会不会跟人打交道、有没有啥特殊本事。
城里的小周是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的是哲学,可找工作的时候处处碰壁,最后只能去超市当收银员。后来他利用业余时间学了短视频剪辑,慢慢成了自由职业者,赚的钱比以前多好几倍。他说:“在学校学的东西没啥用,真正能吃饭的本事,都是自己后来学的。”
6. 婚姻说到底,就是俩人搭伙过日子,一起扛风险
别总给婚姻套上 “浪漫”“爱情” 的壳子,婚姻最实在的,是俩人成了 “经济共同体”—— 一起赚钱、一起花钱,一起扛生活里的风险,比如生病、买房、养孩子。你想啊,一个人过日子,买房要自己掏钱,养孩子要自己操心,生病了连个端水的人都没有;可俩人过日子,这些压力就能分一半,日子也能过得轻松点。
所以别总琢磨 “婚姻要有啥意义”,不如想想 “俩人能不能一起赚钱、能不能一起扛事”。经济才是一个家的根,要是俩人都没本事赚钱,就算爱情再深,日子也过不下去。村里的王婶和老伴,就是典型的搭伙过日子,王婶在家种地、养猪,老伴在外打工,俩人一起攒钱盖了新房、供孩子上了大学。王婶说:“啥爱情不爱情的,能一起把日子过好,就是最好的。”
反观村里的小芳,嫁给了一个没啥本事还爱喝酒的男人,俩人总是为钱吵架,最后还是离了婚。小芳说:“以前总想着爱情,现在才知道,没钱的婚姻,啥都不是。”
7. 摸透了人性,日子才能过得顺
你要是知道人都爱听好听的,就别总说人家不爱听的,多夸夸人家,你的人缘肯定差不了;你要是知道人都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就别总在别人面前显摆自己有多厉害,低调点,别人才愿意给你机会。摸透了人性,你会发现,日子里到处都是顺心事。
村里的老支书就特别懂人性,见了老人就夸 “身体硬朗”,见了年轻人就夸 “有本事”,见了小孩就夸 “聪明”,所以村里没人不喜欢他。要是村里有人闹矛盾,他总能几句话就劝好 —— 他知道啥话能说到人家心坎里,啥话能让人家消气。
反观村里的张大叔,总爱说别人的坏话,见了谁都爱挑毛病,结果村里没人愿意跟他来往。张大叔说:“我就是实话实说,为啥没人喜欢我?” 其实不是他说的是实话,是他不懂人性,不知道啥话该说,啥话不该说。
8. 想赚钱,就得踏踏实实做一件事,别瞎琢磨
赚钱没有啥捷径,你得盯着一件事,一直做下去,在这个领域里做到别人都比不上你,自然就能赚到钱。别像猴子掰玉米似的,这干两天,那干两天,最后啥也没干成。在你做事的过程中,你会慢慢琢磨出窍门,找到赚钱的路子,事业也会越来越好。
镇上开面馆的李老板,一开始只是个小摊子,可他每天都琢磨怎么把面做得更好吃,怎么把服务做得更好。慢慢的,他的面馆越来越火,后来开了三家分店,还雇了好几个人。李老板说:“我就盯着做面这一件事,做了十年,才做出今天的样子。”
反观村里的小王,今天跟着别人去打工,明天又想着回家种地,后天又想做电商,结果几年过去了,还是一事无成,连自己都养不活。小王说:“我总觉得能找到赚钱的捷径,可最后啥也没找到。”
9. 想让贵人帮你,就得给人家好处,别光说感谢
贵人也是人,不是活菩萨,不会无条件帮你。人家帮你,要么是你能给人家带来好处,要么是你懂规矩、会来事。所以你要是想让贵人帮你,就得习惯性给人家好处 —— 比如请人家吃顿饭、送点人家用得上的东西、给人家发个红包。别光说 “谢谢”,虚头巴脑的话没用,实打实的好处才能让人家记着你,愿意跟你来往。
城里的小周以前认识一个行业前辈,想让前辈带带他,可他每次只说 “谢谢前辈”,啥也不表示。后来他听人说 “要给贵人好处”,就请前辈吃了顿私房菜,还送了前辈一盒好茶叶。前辈果然愿意帮他了,给了他不少资源,小周的事业也慢慢起来了。小周说:“以前总觉得谈利益太俗,现在才知道,谈利益才是最实在的。”
10. 人性就是:没得到好处就闹,得到了就闭嘴
人这东西,最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要是好处没落到自己头上,就会吵吵嚷嚷,说 “不公平”;可要是好处给了自己,就啥也不说了,甚至还会帮着维护这个 “不公平” 的规矩。这就是人性的 “患寡而不患均”—— 不怕大家都没好处,就怕别人有好处自己没有。
所以你在做事的时候,明面上的事一定要公平,比如分东西的时候,要让大家都觉得 “自己没吃亏”;可私下里,要给那些对自己有用的人多些好处,比如帮过自己的人、有本事的人。这样既不得罪人,又能让有用的人愿意继续帮你。
村里的老支书分救灾物资的时候,明面上每个人都分一样多,可私下里,他会给那些家里困难、或者帮村里干过活的人多塞点东西。大家都觉得公平,那些得到好处的人也记着他的好,村里的事也越来越好办。老支书说:“明面上要公平,私下里要懂变通,这样才能服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