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贵人关系,不是靠“求”,而是靠“建”
01
让自个儿成个 “值得旁人搭把手的好苗子”。贵人肯扶你一把,骨子里是瞅着你这棵苗能长成参天大树,人家往你身上下本钱,图的是你这根杠杆能撬起多大的前程。而杠杆能掀动多少分量,全看你这 “支脚” 扎得牢不牢靠,像地里的桩子,扎得深才能抗住大风。
早年有个创业的小伙子,捧着花里胡哨的 ppt 到处找投资人,唾沫星子说干了也没人搭理。直到有一天,他揣着三个月攻下五个城的销售账本再上门,当天就拿到了千万融资。后来投资人说漏嘴:“你编的故事再好听也当不了饭吃,可实打实的业绩骗不了人,那数字比啥都管用。”这情形,像极了井冈山时期的教员。面对 “这面红旗到底能扛多久” 的嘀咕,他没扯着嗓子喊理想,而是带着队伍打胜仗、给老百姓分田地、建根据地,用一场场实打实的胜利,把那些撇嘴的、摇头的,都变成了跟着往前冲的。
贵人也一样,他们不会因为你流了多少汗就心软,却会因为你干成了多少事而停下脚步。咋才能成个 “值得下本钱的好项目”?心理学上有个 “峰终定律”,说人记事儿,多半只认最出彩的那阵子和最后的结果,中间的弯弯绕绕早忘到脑后了。贵人或许记不住你天天加班的辛苦,可准能记住你某次绝处逢生的漂亮,就像戏台上的压轴戏,一亮相就能镇住场子。
就像张磊投蓝月亮,不是因为罗秋平说 “想做好肥皂”,而是因为他用三个月把货铺到了一百二十七个县,把 “压根儿不可能” 变成了账本上的数字,那数字红得扎眼,比啥保证都实在。村里的王二愣子当年想搞大棚菜,求爷爷告奶奶没人肯借钱,直到他自己先种出半亩地的黄瓜,拉到集上卖了好价钱,才有乡亲愿意凑钱给他搭棚子,这就是实打实的道理。
02
要把贵人当 “能扎根的根据地”,别当成用过就扔的 “夜壶”。好多人对贵人的态度,活像吕布拜干爹,用得着的时候鞍前马后,端茶倒水比亲儿子还勤,用不着了就翻脸不认人,甚至背后捅刀子,这种人,早晚得栽跟头。
贵人最怕啥?就怕你是个 “一次性的玩意儿”,用过就废,留着占地方。当然了,更不招人待见的还有两种:一种是跪着讨饭的,头低到裤裆里,让人看着就没骨气;另一种是站着说教的,明明啥都不懂,还非得装成诸葛亮,指手画脚惹人烦。
“既要反对命令主义,又要反对尾巴主义。” 这话翻成现在的人情世故,就是:你可以弯着腰请教,但不能趴在地上乞怜;你可以有自个儿的主意,但不能啥都不懂还爱教训人。
某互联网大厂有个年轻的头儿,刚进公司时天天给 cEo 发万字长文提建议,恨不得把公司改成他想要的样子,结果没多久就被调出了核心部门,成了边缘人。而另一个跟他同期来的,每次开会都先竖着耳朵听,等别人都说完了,才慢悠悠地说 “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然后再把主意说出来,三年后就成了 cEo 的左膀右臂,啥重要事都交给他办。
这俩人的差距,就在有没有读懂《实践论》里的门道:“人的认识是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更高层次的理性。” 放低姿态,是为了把耳朵竖起来,听贵人走过的路、踩过的坑、攒下的经验,这些都是真金白银换不来的;而心里得有杆秤,把听来的东西嚼碎了、消化了,变成自个儿的法子,最后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这才是真本事。
镇上的李木匠早年跟名师学手艺,从不咋咋呼呼,师傅做活时他就蹲在旁边看,师傅说啥他都记在心里,偶尔问一句也是 “师傅,这榫头要是这么做,是不是更结实?” 从不直接否定师傅的法子,结果三年就把师傅的手艺学了个透,还自己琢磨出了新花样,比师傅名气还大,这就是会拜师的聪明。
03
那些跟贵人的交情像昙花一样,开一下就谢了的,多半是栽在了 “太想占便宜” 这三个字上。“不要以为我们的事业,一切都将是顺利的。” 跟贵人打交道也一样,不是说搭上了线就一劳永逸,得像经营自家的田一样,有耐心等着庄稼慢慢长,用一起往前奔的劲儿,扛住那些因为利益起的摩擦。
有个投资人讲过个事儿:他帮过一个创业的,一开始项目亏得底朝天,可那人每月雷打不动地送复盘报告来,连竞争对手的动静都分析得明明白白,一点不偷懒。三年后这项目突然火了,投资人主动把钱加了十倍投进去,说:“就冲他那股子韧劲,我就知道这小子能成,他那股子天天进步的能耐,太吓人了。”
这种关系,就是“敌人的优点能因为我们的努力变弱,他们的缺点也能因为我们的努力变大。” 贵人一开始可能就看中你某一个闪光点,可要想处得长远,还得靠你能不停地创造新价值,像水井一样,总能源源不断地冒出水来,才有人愿意常来打水。
咋才能把这场 “长久的交情” 经营好?我给俩建议。
第一,别总想着从贵人那儿 “拿东西”,多琢磨 “我能给人家添点啥新好处”。教员在井冈山,不直接给农民分粮食,而是教他们打土豪、分田地,因为只给鱼只能解一时的饿,教他们咋打鱼,才能让革命的火苗烧得旺,永远不熄灭。
第二,把每一次难坎儿都变成攒信用的机会。王阳明说:“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 当贵人被人说闲话的时候,你能站出来说句公道话,比平时送十回礼都管用;当合作卡壳的时候,你能拿出个解决办法,比过去立过多少功都有说服力。
村里的老支书帮过不少年轻人,其中有个小伙子,在老支书被人诬陷的时候,别人都躲得远远的,就他跑前跑后找证据,把老支书的冤屈洗清了。后来这小伙子想搞养殖,老支书把棺材本都拿出来给他,说:“就冲你这人,我信得过。” 这就是在事儿上见人心,比啥甜言蜜语都实在。
跟贵人打交道,从来不是一头热地求着、靠着,而是一场你帮我、我帮你的合伙儿。你能给人家多大好处,就能引来多有能耐的贵人;你能把彼此的疙瘩看明白多少,就能把这份交情维持多久。
“一切矛盾都依一定条件向它们的反面转化着。” 当你的成长速度超过了贵人的指望,当年那个 “被帮衬的”,早晚也能成了别人眼里的 “贵人”,就像老树根上发的新芽,长着长着,也能为别人遮风挡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