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合香指尖捻着那片从日本博物馆带回的唐代香料残片,指腹能清晰触到残片边缘的粗糙质感,仿佛还能摸到盛唐长安的烟火气。残片不过指甲盖大小,呈浅褐色,凑近鼻尖轻嗅,虽历经千年,仍有一缕极淡的甜香萦绕,混着陈旧木料的气息,那甜香不似现代人工合成香料的艳俗,反倒带着几分温润的木质底蕴,与她此前复原的“郁金香”有着微妙的相似,却又多了一层难以言说的醇厚。
“这残片的油脂含量比我们现在用的郁金香原料高太多了。”苏合香将残片小心翼翼放在实验室的载玻片上,透过显微镜仔细观察,转头对身旁的助手小林说道。小林凑过来,镜头下的残片纤维清晰可见,其间分布着细密的油囊,“苏老师,您看这些油囊,还保持着半饱满的状态,难怪能留存香气这么久。我们之前用的新疆郁金香木,油囊密度确实差了些。”
苏合香点点头,思绪飘回在日本交流时的场景。当时日本香道大师藤原 捧着这枚残片,语气里满是敬畏:“此残片出土于奈良正仓院旁的古寺遗址,据考证是唐代遣唐使带回的贡品,上面还残留着‘开元年制’的印记。”那一刻,她便笃定,这残片定能为“郁金香”的复原带来突破。此前她复原的“郁金香”,虽依《香经》记载调配,却总觉得少了几分古籍中描述的“馥郁绵长,如沐春风”的韵味,如今看来,问题或许就出在原料的选择上。
回到实验室的第一周,苏合香便投入了紧张的研究。她将残片送去做成分检测,检测报告出来那天,她盯着报告上的数据分析了整整一下午。报告显示,残片除了含有郁金香木特有的郁金香醇,还含有少量的沉香醇和龙脑成分,“原来唐代的‘郁金香’并非单一原料,而是复配香料!”苏合香恍然大悟。此前她严格按照《香经》中“郁金香木为君,辅以檀木”的记载复原,却忽略了古籍中“秘添异香,以增其韵”的小字注释,这残片的成分,恰好印证了“异香”的存在。
“萧策,你看这报告。”傍晚萧策来实验室接她时,苏合香兴奋地将报告递过去,眼中闪着光,“之前我们复原的‘郁金香’太单薄,就是因为少了沉香醇和龙脑的调和。这两种成分能让郁金香的甜香更沉稳,还能延长留香时间,正好对应了《香经》里‘馥郁绵长’的描述。”萧策接过报告,虽对香料成分不甚了解,却能从她的语气中感受到那份喜悦,伸手拂去她额前的碎发:“看来这趟日本没白去,不过也别太累,注意休息。”苏合香笑着点头,指尖却仍停留在报告上,脑海里已经开始构思新的配方。
接下来的日子,苏合香开始反复调试配方。她先是从阿罗憾的跨境贸易公司调来了一批高品质的海南沉香木和云南龙脑,又重新筛选了郁金香木原料,特意挑选了树龄超过五十年、油脂含量高的老料。第一次调试时,她按照残片成分比例,在郁金香木中加入了5%的沉香木和3%的龙脑,将三种原料分别粉碎,过八十目筛,再按照“君、臣、佐、使”的古法炮制——郁金香木需用黄酒浸泡三日,去除青涩;沉香木则要隔水蒸制,激发其温润香气;龙脑需研成极细的粉末,避免香气过于冲鼻。
三天后,第一批改良后的“郁金香”香丸制成。苏合香将香丸放入特制的瓷炉中点燃,初燃时,一股清甜的香气扑面而来,带着郁金香特有的花果气息,紧接着,沉香的醇厚感缓缓渗出,像一层温暖的纱,将甜香包裹其中,最后,龙脑的清凉感若隐若现,让整体香气多了几分通透。“比之前的版本好多了,但沉香的味道还是有点重,盖过了郁金香的本味。”苏合香皱着眉,拿起香勺舀起一点香灰,仔细观察燃烧后的状态,“燃烧速度也太快,留香时间还是不够。”
小林在一旁记录着数据:“苏老师,要不要减少沉香的比例?或者调整炮制的时间?”苏合香思索片刻,“沉香比例减到3%,龙脑不变,另外,郁金香木的黄酒浸泡时间延长到五天,让它的香气更充分地释放出来。”第二次调试,她特意将三种原料分开炮制,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郁金香木浸泡时,每天都更换新的黄酒,确保去除所有杂质;沉香木蒸制时,改用文火,避免香气流失;龙脑则与少量蜂蜜混合,使其更易与其他原料融合。
这次制成的香丸,点燃后香气果然有了变化。郁金香的甜香变得更加突出,像春日里绽放的郁金香花,清新而不张扬,沉香的醇厚感恰到好处地衬托着甜香,不抢不夺,龙脑的清凉则像微风拂过,让香气层次更加分明。“留香时间怎么样?”苏合香让小林将香丸放在密闭的香室中,每隔一小时记录一次香气浓度。结果显示,改良后的“郁金香”留香时间长达八个小时,比之前的版本延长了三个小时,完全符合《香经》中“留香终日”的记载。
但苏合香并未满足。她想起在日本时,藤原 曾提到,唐代的“郁金香”除了用于熏香,还常用于衣香和佩香,这意味着香品不仅要香气好,还要便于携带,且不易破碎。她之前制成的香丸虽香气达标,但质地较脆,容易碎裂。“我们得调整粘合剂的比例。”苏合香翻出古籍,其中记载唐代制香常用“蜜蜡”作为粘合剂,既能增加香品的韧性,又能增添一丝甜润的香气。她立即让阿罗憾采购了一批天然蜜蜡,将其融化后,按10%的比例加入原料中,重新制作香丸。
加入蜜蜡后的香丸,质地变得温润有光泽,用手轻轻捏握,不易变形,也不易碎裂。苏合香将香丸装入唐代风格的锦盒中,送给萧策一颗:“你带在身上,看看留香效果。”萧策将香丸放在衣袋里,第二天回来时,身上仍带着淡淡的香气,“昨天去博物馆给游客讲解,好多人问我用的什么香水,说这香气很特别,不刺鼻。”苏合香听了,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这说明改良后的“郁金香”不仅还原了古味,还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
随着“郁金香”的复原逐渐完善,苏合香开始思考开发衍生品。她知道,要让传统香文化真正走进现代生活,不能只停留在复原古香上,还要结合现代人的生活习惯,开发出实用的产品。“现在的年轻人喜欢香水、香薰这些产品,我们可以以此为切入点。”苏合香在团队会议上提出想法,“将‘长安十二香’的香气融入现代载体,让更多人通过这些产品了解唐代香文化。”
团队成员纷纷表示赞同,小林提议:“我们可以先开发香水系列,针对不同的香气特点,设计不同的香型,比如‘郁金香’适合日常通勤,‘沉香’适合正式场合,‘安神香’可以做成助眠香水。”苏合香点点头,“还要注重包装设计,融入唐代元素,比如用唐代的宝相花、卷草纹作为图案,让产品既有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
开发香水的过程并不容易。香丸的香气与香水的香气不同,香丸是通过燃烧释放香气,而香水是通过酒精挥发,如何将“郁金香”的层次感完整地体现在香水中,成为最大的难题。苏合香与专业的调香师合作,反复试验,最终决定采用“前、中、后”三调设计——前调以新鲜的郁金香花汁为主,突出清甜感;中调加入沉香精油,展现醇厚的木质香;后调则用龙脑和少量麝香酮,延长留香时间,同时增加香气的通透感。
第一批“长安十二香”系列香水样品制成后,苏合香将其送给身边的朋友和博物馆的游客试用,收集反馈意见。大部分人都对“郁金香”香水情有独钟,“前调很清新,像走在春天的花园里,中调的木质香出来后,又觉得很沉稳,适合上班族。”一位游客的反馈让苏合香更加坚定了方向。她根据反馈,微调了香水的浓度,将前调的清甜感稍微减弱,让中调的沉香味更早出现,使整体香气更协调。
与此同时,香薰产品的开发也在同步进行。苏合香团队开发了香薰蜡烛、无火香薰和扩香石等产品,其中“安神香”无火香薰最受欢迎。这款香薰以复原的“安神香”为基础,加入薰衣草和洋甘菊成分,适合放在卧室,帮助放松身心。苏合香特意选择了陶瓷材质的香薰瓶,瓶身上绘制着唐代仕女图,既美观又实用。
产品开发完成后,苏合香将其放在“盛唐香文化博物馆”的文创区试销。没想到,试销第一天,“郁金香”香水和“安神香”无火香薰就卖出了五十多件。一位购买香水的年轻女孩说:“我之前对传统香文化没什么了解,逛博物馆时闻到这款香水,觉得很好闻,听工作人员介绍是复原的唐代香料,就想买来试试,也算是接触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看着文创区络绎不绝的游客,苏合香心中感慨万千。她想起自己在盛唐时,为了复原“长安十二香”,历经艰险,如今在现代,这些古香不仅得以重现,还能以新的形式走进人们的生活,这或许就是传承的意义。萧策走到她身边,轻轻握住她的手:“你做到了,让盛唐的香气,在现代继续绽放。”苏合香抬头看着他,眼中满是笑意:“这只是开始,我们还要让‘长安十二香’走得更远,让更多人了解中华香文化的魅力。”
当晚,苏合香在实验室整理资料,指尖再次触碰到那枚唐代香料残片。残片上的香气似乎与桌上的“郁金香”香水香气交织在一起,跨越千年的时光,古与今在此刻交融。她知道,未来还有更多的工作要做,比如进一步完善其他十一种香的复原,开发更多的衍生品,甚至将“长安十二香”推向国际市场。但她并不着急,她相信,只要秉持着对传统的敬畏和对创新的追求,盛唐的香气,定能在现代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