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合香指尖捻着新采的白檀花瓣,看着晨露顺着纹路滚落,在青瓷托盘里积成一颗剔透的水珠。庭院里的香料植株已初具规模,月桂的枝叶舒展着抵到木架,藿香与薄荷的气息混着晨雾漫进来,连风都染着清甜的药香。她下意识抚上小腹,那里还未显怀,却已能清晰感受到生命的搏动——这是她与萧策跨越千年的羁绊,是盛唐烽火与现代晨光共同孕育的新希望。
“小心些,地上刚洒了水。”萧策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他惯有的沉稳。他快步上前,伸手扶住苏合香的腰,掌心的温度透过素色棉麻衣裙传过来,让人安心。竹编篮里放着刚温好的姜枣茶,瓷杯外壁凝着细密的水珠,“方才阿罗憾来电话,说日本那边的香料残片检测报告已经寄到博物馆了,要不要我去取?”
苏合香摇摇头,接过茶盏抿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滑进胃里,驱散了晨间的微凉。“不急,让小陈先收着就好。”她望向庭院角落的藤椅,那里放着一叠泛黄的古籍,“今日想把‘长安十二香’的复原笔记整理出来,总觉得再拖下去,有些盛唐的细节要淡了。”
萧策顺着她的目光看去,那些古籍是他托友人从国家图书馆借来的善本,有宋代复刻的《陈氏香谱》,还有明代《香乘》的残卷。他弯腰将藤椅搬到廊下避阳处,又垫上软垫:“我帮你把书桌支起来,你坐着写,累了就喊我。”
苏合香看着他忙碌的身影,唇角不自觉扬起。萧策初到现代时,连电灯开关都要琢磨半天,如今却能熟练地组装折叠书桌,甚至会在她写累时,准确泡出合她口味的六安瓜片。他总说现代的一切都新奇,却不知他认真适应的模样,比任何现代器物都更让她心动。
纸笔备好时,阳光已爬上窗棂,在宣纸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苏合香翻开笔记本,第一页是她手绘的“长安十二香”图谱,朱砂勾勒的香方旁,还贴着盛唐时收集的香料标本——那片沉香木的纹理里,还藏着岭南胡商阿罗憾的印章痕迹;那撮麝香脐的绒毛间,似乎仍能嗅到河东叛军仓库的尘土气息。她握着钢笔,笔尖悬在纸上许久,竟不知该从何写起。
“怎么不写?”萧策端来一碟蜜饯,是苏合香爱吃的金丝蜜枣,“是思路不顺吗?”
“不是。”苏合香轻轻摇头,指尖拂过笔记本上的图谱,“只是想起复原‘沉香’时的情景。那时安禄山的使者刚到长安,你在城门加强戒备,我在合香居里熬煮沉水香,炉烟绕着窗棂飘出去,与宫墙的晨雾缠在一起,竟分不清是香是云。”
萧策在她身边坐下,拿起一片蜜枣递到她唇边:“我倒记得你为了找百年沉香木,在胡商的货栈里待了三天。阿罗憾说你盯着那些木段闻,连饭都忘了吃,最后挑中的那根,还是他藏了十年的私货。”
苏合香含着蜜枣,甜意漫开的瞬间,盛唐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那时的合香居在长安西市,临街的柜台摆着她亲手制的香丸,胡商们牵着骆驼从门前经过,铃铎声混着香料的气息,是她穿越初时最温暖的慰藉。她忽然握住萧策的手,指尖触到他掌心的薄茧——那是他常年握剑留下的痕迹,即使在现代,这双手也总在她需要时,给她最坚实的支撑。
“我想从‘长安十二香’的第一种香写起。”苏合香重新拿起钢笔,笔尖在纸上落下清晰的字迹,“从‘郁金’开始,那是我复原的第一种盛唐香,也是我与你初遇的契机。”
钢笔在宣纸上滑动,墨色晕开的瞬间,盛唐的画面仿佛在纸上重现。她写下初见萧策时的情景:他身着明光铠,立于大明宫的台阶下,剑穗上的铜铃随着他的动作轻响,目光锐利如鹰,却在看到她手中的郁金香膏时,眼底泛起一丝柔和。那时她还不知道,这个盛唐的将领,会成为她跨越千年的牵挂。
写到“苏合香”时,苏合香的笔尖顿了顿。那是她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香,也是唐玄宗最爱的御用香之一。她记得熬煮苏合香时,需用西域进贡的苏合油,加入安息香与没药,在银锅中慢炖三个时辰。那时杨国忠还在朝堂上权势滔天,总在玄宗面前说她的坏话,若不是萧策在一旁据理力争,她或许早已被赶出长安。
“累了吗?”萧策的声音适时响起,他伸手揉了揉她的肩膀,动作轻柔,“已经写了一个时辰了,歇会儿吧。”
苏合香放下钢笔,活动了一下手腕,才发现纸上已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迹。阳光透过窗棂,在字迹上投下温暖的光晕,那些关于盛唐的记忆,终于以文字的形式,被永远定格下来。她靠在萧策的肩上,听着他沉稳的心跳,忽然觉得无比安心。
“萧策,”苏合香轻声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柔软,“你说我们的孩子,会不会也喜欢制香?”
萧策低头看着她,眼底满是温柔:“无论他喜欢什么,我们都会支持他。但我倒希望他能多了解盛唐的历史,知道他的父母,曾在那个时代,用香料守护过一座城。”
苏合香笑着点头,重新拿起钢笔。她想把盛唐的故事,把“长安十二香”的传奇,都写进这本书里。不仅是为了自己,为了萧策,更是为了腹中的孩子,为了所有热爱传统文化的人。她要让后人知道,在盛唐的长安,曾有过这样一段用香料书写的历史,曾有过这样一份跨越千年的爱情。
笔尖再次落下,墨色在宣纸上晕开,勾勒出盛唐的轮廓。她写下阿罗憾为了帮她寻找香料,不远万里从岭南运来百年沉香木;写下萧策为了保护她,在河东叛军的仓库里与敌人殊死搏斗;写下杨贵妃在马嵬坡自缢时,她手中紧握的那盒“解忧香”;写下她与萧策在时空通道中被冲散时,彼此心中那份永不放弃的信念。
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庭院里的香料植株在暮色中染上一层柔和的光晕。萧策早已将晚餐备好,是苏合香爱吃的清蒸鲈鱼和清炒时蔬,香气从厨房飘出来,与书房里的墨香、庭院里的香料气息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温馨的画面。
“先吃饭吧,”萧策走到书桌旁,轻轻抽走苏合香手中的钢笔,“明天再写也不迟,日子还长着呢。”
苏合香看着纸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心中满是成就感。她知道,这本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关于盛唐的细节,需要她一点点去回忆,去记录。但她并不着急,因为她有萧策在身边,有腹中的孩子陪伴,有“长安十二香”的香气萦绕。
餐桌上,烛火摇曳,映着两人相视而笑的脸庞。苏合香夹了一块鲈鱼,递到萧策碗里:“谢谢你,萧策。谢谢你陪我跨越千年,谢谢你陪我记录盛唐。”
萧策握住她的手,眼底满是深情:“该说谢谢的人是我。若不是你,我或许永远被困在盛唐的战乱里,永远无法体会到这样安稳的生活。合香,有你在,哪里都是长安。”
苏合香心中一暖,眼眶微微湿润。她知道,无论时光如何流转,无论身处哪个时代,只要有萧策在身边,有“长安十二香”的香气陪伴,她的心中,永远都会有一座属于盛唐的长安。而这本书,将会成为连接两个时空的桥梁,让盛唐的香韵,在现代的时光里,永远流传下去。
晚餐过后,萧策收拾餐桌,苏合香则坐在廊下,看着庭院里的香料植株。月光洒在枝叶上,泛起一层淡淡的银辉,薄荷的气息在夜色中愈发清晰。她轻轻抚上小腹,轻声说道:“孩子,妈妈会把盛唐的故事,都写进书里。等你长大了,妈妈就讲给你听,讲那个用香料书写的传奇,讲妈妈和爸爸跨越千年的爱情。”
夜风拂过,带来庭院里的香气,也带来远方的宁静。苏合香知道,这本书的创作,才刚刚开始。但她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热爱,去完成这份跨越千年的使命。因为她相信,“长安十二香”的香气,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散;她与萧策的爱情,也会在这本书里,永远鲜活,永远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