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白手起家的有钱人,都干过同一件 “背叛” 的事 —— 他们头也不回地抛弃了原来的生活圈。
别急着反驳。想想看,老家的同学聚会是不是还在热议 “体制内最稳当”?亲戚们是不是总劝你 “别瞎折腾,安稳度日”?而你所知道的那些身家千万以上的人,是不是大部分都聚集在大城市?这并非巧合。你想实现脱胎换骨的蜕变,首先得给自己换个 “场域”。
首先,你的贫穷,可能真的是被 “环境风水” 所困。
先讲个真实故事。我发小阿斌跟我聊起他的经历,他在县城开了家水果店,每天起早贪黑,月赚 8000 元就觉得自己混得相当不错。直到他去杭州,路过一家百果园门店,同样的店面规模,一打听才知道,人家单月流水能达到几十万。阿斌苦笑说,感觉这辈子最大的错误,可能是太擅长吃 “低效的苦”。
心理学上有个 “隧道效应”:人在封闭的环境中,会不断降低目标来适应现状。
你在小城里拿着 5000 元工资,周围人普遍只赚 3000 元,你就会觉得自己相当成功;但把同一套技能放到一线城市,收入可能直接翻三倍,这并非因为你突然变强了,而是整个市场的 “水位” 抬高了。
有朋友可能会说,我已经换了城市,但依然摆脱不了贫穷。
换了场域却没效果的人,都踩了以下三个坑:
坑 1. 人是挪了,脑子没挪
比如有个年轻人跑去深圳送外卖:上午在城中村刷着 “深圳赚钱深圳花” 的段子;没订单的时候,刷刷无脑短剧;晚上和几个老乡凑在一起打牌,吐槽 “大城市没人情味”;入睡前又在抖音给美女主播刷一波礼物……
说实话,像这样的状态,无论去哪个城市都没用。
坑 2. 带着 “县城思维” 闯荡江湖
看见写字楼白领喝星巴克,就嘲讽 “装什么小资”;遇到创业者聊融资,就嘀咕 “又是骗投资的”;听说谁做直播发了财,就翻白眼 “不正经”。这种 “酸葡萄心理” 到哪里都没法进步。
想要进步,就要有成长型思维,遇到任何事都保持虚心求教的心态:他们是怎么赚钱的?这件事我能不能做?要有这样的商业敏感性,主动去学习,去链接更专业的人。
坑 3. 过度的情感连接
和同事每晚组队打王者、打掼蛋,和老乡频繁聚会喝酒,这些 “怀旧式社交” 都在阻碍你实现脱胎换骨。
我家亲戚中有个真实案例:亲戚家的孩子,初中时成绩很好,到了高二以后,因为和小伙伴们沉迷游戏,成绩一落千丈,后来干脆辍学,和一群狐朋狗友混在一起,听说偶尔还会参与偷窃。
突然有一天,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他跟母亲说要重新考大学,于是在家闭门苦读。可学习期间,总有朋友打电话叫他出去玩,甚至找上门来拉他去撸串。
这个孩子挺有决心,直接离开了本地,去了外婆家所在的另一个小城。经过一番努力,后来考上了不错的大学。
张一鸣早就说过:过度的情感连接,是成长最大的敌人。
这个案例其实非常符合我之前说过的 “螃蟹理论”:在一个敞口的藤篮中,一只螃蟹很容易爬出来,但当放置多只螃蟹时,这些螃蟹会相互扯后腿,导致没有一只能爬出来。
最后,不要以为到了大城市,就能自动遇到贵人、撞上风口。真正的社交货币是你的硬核价值。成功是努力刚好遇上风口。说难听点,你在陆家嘴办公楼下面卖煎饼,那些金融精英只会让你少放点辣,绝不会跟你分享任何有价值的信息。
所以,不想吃低级的苦,就要吃高级的苦 —— 学习,持续学习,用各种方式学习。报班、看书、知识付费,任何能提高你知识和技能的领域,只要你感兴趣,都可以去了解、去尝试。
换地方其实就是换 “能量场”,人终究是环境的产物,当你的能量场改变了,整个人也会焕然一新。就像植物移栽到更肥沃的土壤,根系自然会向深处延展,枝叶也能更自由地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