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穷人和富人吃的苦,根本不在一个维度?
凌晨 4 点的菜市场,头发花白的大妈啃着冷馒头;cbd 凌晨 4 点的写字楼,95 后实习生灌下第三杯冰美式。同样是拼命,为什么有人越拼越穷,有人却能三年逆袭?
过年回老家,一位老乡问我:同样是高中毕业,凭什么村里那小子现在开上了大奔?我指着对面的写字楼说:区别在于,他在吃高级的苦,你在吃重复的苦。你搬砖十年练出了肌肉,他啃了 5 年金融教材,学会了如何撬动资本杠杆。
一、低级苦消耗体力,高级苦淬炼认知
《刻意练习》作者安德斯说:“无效努力比懒惰更可怕”。在工地上搬砖到腰椎间盘突出,不如花三个月考个二建证书;送外卖送到膝盖积液,不如死磕视频剪辑技术。
我亲戚的儿子就是个鲜活案例:18 岁大专毕业,在电子厂流水线上班,每晚瘫在床上刷短视频;21 岁开始利用蹲厕所的时间听商业课程,耳机用坏了无数副;24 岁转行从事跨境电商,工作三年后,刚好遇上行业风口,年薪达到了原来的十倍。
高级的苦是思考的苦,美团创始人王兴说过,有些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多少人宁愿做重复劳动、苦力劳动,晚上一回家就葛优躺,用多巴胺麻痹自己,也不愿意看书学习,提升认知。
当然,有人会说,我就是不愿意看书,就愿意做体力活。每个人想法不同,人贵在自洽,只要你满足于现在的生活,就当我没说。
二、想要实现逆袭,去吃这三种高级苦
精准吃苦
低级苦:送外卖月入过万;高级苦:啃透一百本商业书籍,承接商业咨询。
低级苦:在流水线加班赚补贴;高级苦:考注册会计证进入会计师事务所。
就像我运营这个公众号,不断输出文章,也得到了很多粉丝的认可,有人问我秘诀是什么。
他看到的是我的小小成果,没看到过去 5 年里,我几乎一年要读五十本书,是的,我给自己规定一个星期必须读一本。没看到,我从开始写公众号起,除夕和大年初一都在更新,初二因为一直在路上,实在不方便才停更。没看到,我做的读书笔记就有十几本。
记住:时间要投入到能产生滚雪球效应的事情上。
写作其实就是典型的厚积薄发,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相应的阅历,很难写出让自己和别人产生共鸣的文章。因为,你的认知不够深刻。我相信自己十年前写的东西和现在写的,已经全然不同。
高效重复
神经科学研究证明:一个动作重复 9000 次,就能形成生理记忆。我认识一位卖煎饼的大姐,把客户分析做到了极致:她能记住常客的口味偏好,谁不要葱,谁多加辣,谁每次都加两个蛋;她会算准地铁的人流量,调整出摊时间;对材料和火候的拿捏恰到好处。
她开玩笑说,我把摊煎饼的流程优化了 20 多次,比你们白领还精细。而且,她还招收学徒,把自己使用的材料、品牌,以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做成课程,卖给想要学习摊煎饼的人。
创作变现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效率是正确地做事,效能是做正确的事。选择大于努力。
低级努力:兼职三份零工月入 8000,每天回来浑身像散架一样,根本没时间看书和思考。高级操作: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短视频剪辑,承接企业宣传片制作,单条可能就有好几千的收入。
三、为什么你吃不了高级苦?
心理学上有个 “杏仁核劫持” 理论:人本能会选择即时满足。刷抖音 2 小时情绪值拉满,看专业书 10 分钟就犯困,这不是你懒,是大脑在骗你吃像垃圾食品一样的 “廉价苦”。
有些人,也想做一些事,但干了几天没成效,就放弃了。多少人做自媒体,又有多少人成功了?我不敢说自己有多成功,但我一定会坚持下去。我相信只要一直输出,一直利他,就一定会有成果。
我常说一句话:成功的路并不拥挤,因为那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因为,坚持的人只有一个理由,就是 “我要做下去,我可以做下去”。前半句是信念,后半句是信心。
放弃的人各有各的理由和借口。那么,在成功路上,我们如何对抗人性,对抗本能?教你两个方法:设置 “奖励金”:例如,每读完一本书,就向你的旅游基金里存 500 块。但就我自己的感受,当你看书时,如果真的有获得感,你会像刷剧成瘾一样爱上阅读。台湾着名漫画家蔡志忠曾说过一句话:画画的反馈就是画画本身。说实话,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我很是震撼,还分享到了朋友圈。当你乐享其中,你不会想到要它立刻变现,你只想沉浸在那样的心流中。
制造沉没成本:花 9980 元报 cFA 班,心疼钱自然会逼自己学习。实际上,你花 2000 元报的班和花 199 元报的班,结果可能完全不同。我自己深有体会,一个千元社群和一个百元社群,里面人的认知也完全不同。舍得花千元对待一件事,和愿意花 9.9 元做这件事,态度有着巨大差异,后者可能你没怎么开始就放弃了。
四、从工地到董事会,只差三层认知
我之前看过一个山东卖苹果的大妈,50 多岁,讲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她脸上的皮肤看着很粗糙,穿着也很朴素,挎着一个摘苹果的篮子,可人家操着一口纯正的英语,她的英语水平为她吸引了大量关注。
逆袭剧本都有哪些共同点?专挑需要动脑的苦吃;所有输出都带有复利属性;不断坚持,直至成功。某个下午,那个在星巴克蹭网写代码的男孩,五年后可能已经成了高级白领,而曾经笑他装逼的人,可能还在群里抢三毛钱的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