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总有人唉声叹气说大环境不好,本山大叔早说过:“自己没本事就说没本事,别总赖大环境,咋你到哪儿哪儿环境都不好,你是专门破坏环境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有些事儿也确实得认,现在钱没那么好挣了,上班的地方也卷得厉害。可越是这时候,越得记住六个字 ——“广积粮,缓称王”。说白了,别着急当英雄,先把自己的弹药囤够,把根基稳住,再等着机会翻身。
一、日子越难,越要看清 “游戏规则”
这两年常听人说:“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可实情是,脑子活泛的人早就学会了 “把灰扫进簸箕,堆成往上爬的梯子”。
心理学上有个 “习得性无助” 的说法,人要是老栽跟头,就容易认怂躺平。可 2025 年想活得像样,得反过来干:“习得性有助”。比如被老板裁了,别光骂街,算算赔偿金够撑几个月,趁机学个新本事;房租涨了,别光愁眉苦脸,试试把次卧租出去,或者找点零碎活贴补家用。
巴菲特老爷子说过:“只有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光屁股游泳。” 现在水都快干了,那些只会吹牛的迟早露馅,真正有本事的,早就在水里偷偷把泳裤穿好了。
二、广积粮:囤的不是钱,是 “选择权”
“广积粮” 听着像让你拼命攒钱,其实是囤 “能自己说了算的底气”。钱、本事、认识的人,说到底都是让你在节骨眼上能说 “不” 的资本。
财务上:存钱不如存 “逃生通道”
别信那些 “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 鬼话,这都是哄人的毒鸡汤。2025 年,普通人最该做的就是 “手里有 3 个月的应急钱打底,6 个月的钱心里不慌”。每个月工资一到账,先雷打不动转 20% 到保本的账户里;
把直播购物的 App 删了,别一时冲动乱买东西,少为那些 “假精致” 掏钱;
看不懂的玩意儿,死也别投钱。实在想试试,记住查理?芒格的话:“我要是知道自己会死在哪儿,就一辈子不去那儿。”
能力上:练就 “插头式生存”
往后最吃香的,不是只懂一行的,也不是啥都略懂皮毛的,而是 “插哪儿都能用的人”。
程序员学点儿心理学,能把甲方的心思摸得透透的;跑销售的练练剪辑短视频,自己就能给产品吆喝;
这就叫 “能力乐高”,单看每块积木都不起眼,可拼在一起,就能搭出别人抄不走的能耐。
关系上:经营 “弱联系”
不太熟的关系有时候更值钱。从做生意来讲,不太熟的人反而更容易成交。很多人都有这感觉,新东西出来,熟人反倒不爱掏钱买,不太熟的人却愿意买。大概是熟人之间太了解,总被 “咱俩这关系还谈钱?”“谈钱伤感情” 这些话绑架。
再说了,不太熟的关系比熟人多,各行各业都有,就连小区楼下便利店的老板,都能跟你透点周边房租的实价。
这年头,认识人不是靠请客吃饭,你有本事,请客吃饭才有用,不然,人家反倒觉得你没实力。
三、缓称王:藏锋守拙,闷声发财
“缓称王” 不是让你当缩头乌龟,是 “别人追着风口跑的时候,你悄悄把自己的护城河挖好”。上班的时候别总想着晒加班、晒业绩,小心成了 “工具人标杆”,活儿全你干,锅全你背,升职加薪却没你的份。学学《孙子兵法》里说的 “能而示之不能”,关键时候再亮出底牌。
创业的朋友也别太冲动,别看见隔壁老王开小饭馆赚了钱,就兴冲冲跟着干。雷军当年做小米之前,憋了三年研究供应链,他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可风停了,最先摔死的也是猪。”
四、熬过去,你就是那个 “幸存者偏差”
历史总在重复:2008 年金融危机,咬牙买房的人现在成了包租公;2020 年疫情的时候,转做线上、搞个人 Ip 的小老板成了行业里的榜样;2025 年这场硬仗,扛住的人就是下一波红利的受益者。
心理学上有个 “隧道效应”:人在黑隧道里开车,看见尽头有光,就愿意慢慢等;要是一片漆黑,就容易慌神翻车。2025 年,你得自己当那个 “挖光的人”。每天读 30 页书,每天坚持做点有氧运动,每周认识 1 个新朋友,每月存一笔小钱。这些微光攒起来,就能照出一条活路。
丘吉尔说过:“别浪费一场好危机。” 说实话,2025 年再难,也难不过 1929 年的大萧条、2008 年的金融海啸。那些打不倒你的,终究会让你更强大。可前提是,你得撑到剧情反转的那一刻。
记住:广积粮,不是苟且偷生;缓称王,才是有远见。咱互相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