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说 “天道酬勤”,村里老人也总讲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可现实里,有人在地里刨了一辈子,腰弯得像张弓,还是没能把日子过富裕;有人每天起早贪黑摆摊,挣的钱也就够填个肚子。吃苦和当 “人上人”,就像两条平行线,看着近,实则永远凑不到一块儿。勤劳也未必能致富,钱这东西,得让它自己生钱,而你至少得明白三个理儿。
一、钱是价值的回馈
就像乔布斯,他弄出来的苹果,不是简单的能打电话、能看视频的玩意儿,而是把科技、好看的样子和贴心的设计揉在了一起,刚好对上了人们想要简洁、省事又好看的电子产品的心思。它给大伙的生活带来了新模样,钱自然就像潮水似的往他兜里涌。
电商刚冒头的时候,好多人觉得是瞎折腾,可它偏就火了。对那些卖东西的来说,不用再守着个小铺子,不管是在村里还是镇上,东西都能摆到全国各地的人眼前;对买东西的来说,不用跑腿,东西还多,价钱比店里的便宜。它给卖家和买家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那些搞电商的人,钱也就跟着来了。
一家铺子、一个人,要是能给市场带来稀罕又独一份的好东西,钱会自己找上门。可要是一门心思就想着挣钱,不想着给别人点啥实在的,那多半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把心思放在怎么帮别人上,钱自然就来了。所以,想挣钱之前,先问问自己,我能给别人带来点啥?
二、钱是认知的变现
股市里的事儿最能说明白这个理。巴菲特那老头,靠着炒股成了富翁,他的公司就几十个人,在奥马哈那个小镇上,没什么厉害的科技玩意儿,他甚至不喜欢碰那些科技公司。他和比尔?盖茨好得能穿一条裤子,可也没跟着买微软的股票。
虽说错过了不少能赚大钱的科技股,可他在炒股上还是厉害得很。为啥?因为他对炒股有自己的一套深刻的看法,只炒那些自己看得懂的公司的股票。他这本事也不是天生的,全靠天天看书,一本接一本地看,看完了还去琢磨,去试。
他的搭档查理?芒格说:“我这辈子见过的聪明人,没有一个不是天天看书的,一个都没有。沃伦读的书,能让你吓一跳,他就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
过去几十年,房子一个劲地涨价。那些看懂了经济规律,知道咱们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方向,明白房子涨价背后的道道,清楚经济、产业、人口这些和房子有关的事儿的人,早早就靠着房子发了财。
我有个同事,这些年就靠着倒腾房子,日子过得滋润得很。他是本地人,对咱们这城市的发展政策、哪里要建工厂、哪里的学校好、交通方便不方便,甚至以后要咋规划,门儿清。他买的房子,大多都赚了,而且买房还能借钱,所以早就不用为钱发愁了。这就是因为他对房子的了解比别人深,钱也就跟着来了。
当然,也有人买房子赔了,就像开饭馆,好多人开了没多久就关门了,可也有不少人把饭馆开得红红火火。所以,你的想法得比别人高一截,得去琢磨,那些赚钱的人是咋赚的?他们厉害在哪儿?
三、是努力刚好遇到了风口
雷军说 “遇到风口,猪都能飞起来”,这话好多人都听过。他以前觉得,只要勤快,多试试,就能成功,后来才发现,成功是因为赶上了好时候,这话说得有点谦虚了。其实,好多人也做手机,可都黄了,比如以前的七喜手机、夏新手机,早就没影了。
但雷军确实赶上了智能手机到处都是的好时候,还把互联网的想法用到了手机上。当你使劲的方向刚好对上了好时候,钱就会像河水似的源源不断地来。
没赶上好时候,宁德时代可能还没人知道;没碰到好时候,膜拜单车的胡玮炜可能还是个记者;没遇上好时候,董宇辉可能还是个老师,一个懂得多的老师。
所以,钱不是靠你硬挣来的,是靠帮别人、靠你懂得多、靠赶上好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