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的烽烟刚刚散尽,校园里还残留着几分劫后余生的松懈感。然而,对于陆宇而言,另一场重要的战役——全国计算机二级考试——已然迫在眉睫。这场考试,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提醒着他本学期“三线作战”的艰巨性并未结束。
与驾轻就熟的专业课不同,计算机二级对陆宇来说,是一片需要从头开垦的“生荒地”。程序设计语言(他们学校考的是Vb)的逻辑思维模式,与他习惯的医学记忆理解模式格格不入;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那些繁琐的函数、复杂的排版技巧,也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进行机械性练习。在病理学显微镜和药理学机制已经占据他绝大部分精力的情况下,计算机的复习只能被挤压到深夜和零碎时间里。
考前最后一周,陆宇进行了冲刺。他暂时放下了正在预习的《医学微生物学》新章节,将所有可用时间都投入到了计算机题库的鏖战中。他反复练习着那些令他头大的编程小题,背诵着Excel的各类函数用法,强记着word长文档排版的操作步骤。夜深人静时,宿舍里只有他敲击键盘和点击鼠标的声音,伴随着刘波和赵俊的鼾声。
然而,这种临时抱佛脚式的复习,效果并不理想。他对编程的理解始终停留在表面,很多题目靠的是死记硬背答案,而非真正理解算法逻辑。办公软件的操作步骤也记得磕磕绊绊,一旦题目稍有变化,就容易手足无措。内心深处,他甚至对这门考试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轻视,觉得这并非医学生的“主业”,只要勉强过关就好。这种心态,也导致了他复习时不够专注和深入,有时还会因为惦记着某个病理机制而走神。
考试那天,天气闷热。考场设在学校的计算机房,空气中弥漫着电脑散热和紧张的味道。陆宇找到自己的座位,输入准考证号,深呼吸,试图平复有些慌乱的心跳。
选择题部分,涉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概念,他凭借短期记忆还能应付一二。但到了操作题,真正的考验开始了。
第一道是Vb编程题,要求编写一个简单的数据筛选程序。看到题目,陆宇心里就凉了半截。题目要求的功能他似乎在练习里见过,但具体的代码逻辑却模糊不清。他努力回忆着类似的例题,开始笨拙地拖拽控件、编写代码。循环结构出了错,变量定义混乱,程序运行时频频报错。他额头冒汗,不停地调试、修改,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却始终无法让程序正常运行。最终,这道大题他几乎没能拿到什么分数。
接下来的word和Excel操作题,情况稍好,但也不容乐观。Excel表格处理中,一个关键的多层嵌套函数他用错了参数,导致最终结果全部错误。word排版时,因为对样式和分节符的理解不透彻,一个简单的页眉页脚设置就耗费了他大量时间,而且效果不尽如人意。
交卷的提示音响起时,陆宇看着屏幕上尚未完成的题目和那些已知的错误,心情沉重地点击了“提交”。走出考场,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他却感觉浑身冰凉。一种强烈的预感告诉他:这次考试,恐怕凶多吉少。
等待成绩的日子是一种煎熬,比等待期中考试成绩时更加难熬,因为心中几乎不抱希望。半个月后,成绩终于可以通过网上查询。陆宇几乎是屏住呼吸输入了自己的信息。
屏幕刷新,一个冰冷的数字跳了出来:58分。
不合格。只差两分,但却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当这个结果真实地呈现在眼前时,陆宇还是感到胸口像被重锤击中,一阵闷痛。失落、沮丧、羞愧……各种负面情绪瞬间涌上心头。他关掉网页,呆呆地坐在电脑前,半天没有动弹。
这是他进入大学以来,第一次遭遇如此明确的失败。从高考逆袭,到期中考试名列前茅,他一直都在克服困难,不断前进。而这次,他实实在在地栽了个跟头。
“宇哥,计算机二级成绩出来了,你过了吗?”刘波的大嗓门从身后传来。
陆宇没有回头,低声说:“没过。”
宿舍里瞬间安静了一下。刘波凑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嗐,没事!一次没过而已,下次再考呗!这玩意儿跟咱专业课关系不大。”
赵俊也难得地安慰道:“就是,我听说好多人都要考两三次呢。别往心里去。”
陈浩看了他一眼,平静地说:“总结经验,下次准备充分即可。不必过分在意。”
室友们的安慰是善意的,但并不能完全消除陆宇内心的挫败感。他知道,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自己——准备时间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方法不当、考时粗心大意。他为自己浪费了报名费和时间而感到懊恼,也担心这个不及格的记录会对未来的评奖评优产生一丝阴影。
那天晚上,他给林小雨发了条信息:“计算机二级,挂了。”
林小雨很快回复:“啊?差多少分?[拥抱]”
“58。”
“好可惜!就差一点点!是不是太忙了没时间复习?”
“嗯,准备得太仓促了,很多地方没学透。”陆宇坦诚道。
“没关系啦!下次再战!反正大二还能考。就当积累经验了。你的强项在医学上呀,别让这个影响心情。”林小雨的安慰总是那么温暖而充满力量。
听着她的话,陆宇的心情渐渐平复下来。他开始反思这次失败。是的,他确实轻视了这场考试,试图用短期的突击来应对需要扎实积累的技能,这本身就是一种战略失误。同时,他也意识到,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所有战线都取得辉煌胜利。有时候,需要学会取舍,集中优势兵力打好关键战役。
这次失利,像一盆冷水,浇醒了他因期中考试顺利而有些发热的头脑。它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局限,也让他学会了如何面对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失败击倒,或者忽视失败带来的教训。
第二天,陆宇调整了心态。他没有沉溺于沮丧,而是认真分析了失分点,将出错的编程逻辑和操作步骤记录下来,放进了“待办事项”文件夹,准备大二时有计划地重新学习。他将主要精力重新拉回到医学专业课和英语四级的准备上。
这次“折戟沉沙”的经历,虽然没有带来成功的喜悦,却让陆宇完成了一次重要的心态蜕变。他变得更加务实,更加懂得权衡与取舍,也更能以平和的心态接受生活中的不完美。他明白,真正的强大,不是从不失败,而是在失败后能够迅速站起来,看清方向,继续前行。大一下学期的这场小小挫败,如同一次淬火,去除了一些浮躁,增添了几分坚韧,为他接下来更为漫长的医途,打下了一枚虽不光彩、却异常坚实的烙印。大二再战计算机二级的目标,悄然立下,但此刻,他需要先走好脚下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