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后,陆宇的生活确实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工资条上的数字变得体面了许多,他正式拥有了独立的处方权,开始独立管床,肩上的责任更重,但工作的自主性和成就感也更强,在经过孙大爷那次事件之后,陆宇行医变得更加细心,他感觉自己真正成为了一名被患者和同事完全认可的医生。
然而,医疗工作的复杂性,远非他想象,也远非一张证书所能完全涵盖。
一个深秋的夜晚,陆宇独自在心内科值夜班。窗外秋风萧瑟,病房区内相对平静,只有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和偶尔传来的咳嗽声。他刚处理完一个病人血压偏高的情况,正坐在办公室整理病历。
晚上11点27分,护士站的呼叫铃尖锐地响起,伴随着护士急促的脚步声和呼喊:“陆医生!38床家属说病人胸口闷得厉害!”
38床是今天下午刚收治的一位58岁男性患者,姓李,初步诊断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心电图有心肌缺血的迹象,但心肌酶谱还在正常范围。陆宇下午收治他时,详细询问了病史,得知他有多年高血压和吸烟史,嘱咐他绝对卧床休息,并给予了抗凝、抗血小板、扩冠等治疗。
陆宇立刻起身,抓起听诊器和手电筒,快步走向38床病房。他看到李大叔面色苍白,额头沁出细密的冷汗,一只手紧紧攥着胸前的衣服。
“大叔,感觉怎么样?比下午更闷吗?”陆宇一边询问,一边迅速连接床旁心电监护。
“闷……喘不上气……”李大叔声音虚弱。
监护仪显示:心率 118次\/分,血压 165\/100mmhg,血氧饱和度 92%。
陆宇心中警铃大作。他立刻为病人听诊,双肺底可闻及少量湿性啰音。他快速查看了病人双下肢,并无明显水肿。
“急性左心衰?心绞痛加重?”陆宇脑海中迅速闪过判断。他立即下达医嘱:
“吸氧,4L\/分!”
“硝酸甘油0.5mg,舌下含服!”
“建立第二条静脉通道!”
“急查心电图、心肌酶、bNp!”
护士们迅速执行医嘱。陆宇守在床边,紧盯着监护仪。用药后,李大叔的胸闷症状似乎稍有缓解,心率降至105次\/分,血氧升至95%。陆宇稍微松了口气,但不敢掉以轻心。他详细向家属解释了病情的严重性和变化可能,嘱咐家属和护士密切观察。
凌晨1点15分,陆宇刚在办公室写完病情变化记录,刺耳的警报声再次从38床病房传来。他几乎是冲了过去。
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头一紧。李大叔意识丧失,面色、口唇呈紫绀色,四肢抽搐。心电监护屏幕上显示着一条混乱、快速、无法辨认的波形——室颤!
“室颤!准备除颤!”陆宇的声音因紧张而有些沙哑,但指令清晰。
他一把抓过护士推来的除颤仪,迅速涂抹导电糊,选择能量 200J。
“所有人离开!”
“砰!”一声,患者身体弹跳了一下。监护仪上的波形变为一条直线——心脏停搏。
“持续胸外按压!肾上腺素1mg,静脉推注!”陆宇额头青筋暴起,跳上床沿,亲自进行胸外按压。他的每一个动作都标准而有力,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把他救回来!
抢救持续了四十五分钟。期间,心脏短暂恢复过几次微弱的跳动,但很快又陷入停搏或室颤。陆宇和护士们轮番上阵,用尽了所有能用的药物,进行了多次除颤。然而,最终,心电监护仪上的曲线,还是无可挽回地变成了一条永恒的直线。
凌晨2点03分,陆宇宣布临床死亡。
他浑身都被汗水浸透,白大褂上沾着导电糊和些许污渍,手臂因为持续按压而微微颤抖。看着病床上被单覆盖的安静身影,看着瘫软在地、泣不成声的家属,一种巨大的无力感和沉重的疲惫感将他淹没。尽管他做出了符合诊疗规范的判断和抢救,尽管他尽了全力,但生命还是在眼前消逝了。
家属的情绪最终爆发了。李大叔的儿子,一个三十多岁的壮实汉子,红着眼睛冲到陆宇面前,一把抓住他的衣领:
“为什么!为什么我爸爸下午还好好的,晚上人就没了?!你是不是用错药了?!是不是你没及时抢救?!”
咆哮声在寂静的走廊里回荡。其他病房的家属也探出头来。陆宇没有挣扎,他理解家属的悲痛与愤怒。他任凭对方抓着,声音嘶哑而疲惫地解释:
“李先生,请冷静。您父亲的病情非常危重,不稳定心绞痛随时可能进展为急性心梗或猝死。我们发现了病情变化,也第一时间进行了抢救……”
“我不听!我要看病历!我要告你们!”
闻讯赶来的科室二线值班医生和护士长连忙上前安抚家属,将情绪激动的家属劝离。护士长轻轻拍了拍陆宇的肩膀:“小陆,先去休息一下,换件衣服。后面的事情,科室和医院会处理。”
陆宇独自回到值班室,脱下湿透的白大褂,用冷水用力洗了把脸。他看着镜中那个脸色苍白、眼神带着血丝的自己,白天刚拿到执业证的喜悦早已荡然无存。他开始不受控制地回溯每一个细节:
“我收治时的诊断和处理符合指南吗?”
“发现病情变化时,我的判断和用药及时、准确吗?”
“抢救过程,有没有哪个环节可以做得更好?”
“我是不是……真的有什么疏忽?”
那种面对死亡的无力感,和可能被追究责任的恐惧,交织在一起,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他知道,按照流程,科室需要对死亡病例进行讨论,而家属很可能申请医疗鉴定甚至提起诉讼。
这一夜,格外漫长。窗外,秋雨不知何时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更添几分寒意。陆宇坐在值班室的床上,毫无睡意。他真切地感受到,医生这条路上,不仅有治愈的欣慰,更有失败的打击和未知的风险。这份沉重的职业,远比他想象的更加复杂。
他的成长,注定要伴随着风雨,与生命的无常正面交锋。这一次的经历,无论结果如何,都将在他年轻的从医生涯中,刻下无法磨灭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