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零者”的规则攻击如潮水般退去,留下死寂的虚空和一片狼藉的格利泽星系。没有胜利的欢呼,只有劫后余生的死寂和深入骨髓的疲惫。星系边缘,原本密集的小行星带出现了大片的绝对空白,仿佛被宇宙橡皮擦抹去。几处空间结构薄弱点残留着诡异的拓扑褶皱,光线经过时会发生不自然的扭曲。数艘在最外围警戒的护卫舰连同上面的船员,彻底消失,连一丝原子尘埃都未曾留下,仿佛从未存在过。战争的创伤刻印在空间本身,无声地诉说着刚才那场超越常规认知的规则层面交锋是何等凶险。
“希望之光”号舰桥内,灯光昏暗,只有仪器发出的幽幽蓝光和红色预警灯的残影交织。空气中弥漫着臭氧、熔融金属和一种难以言喻的、空间被强行蹂躏后残留的“焦糊”味。船员们瘫坐在各自岗位,脸色苍白,眼神空洞,许多人尚未从规则扭曲带来的认知冲击中完全恢复。即便是灰隼这样的铁血军人,此刻也倚靠着控制台,额头布满冷汗,紧握的双拳微微颤抖,那不是恐惧,而是身体超越极限负荷后的本能反应。
中央医疗舱区,气氛更加凝重。梁熠静立在观察窗前,凝视着舱内浸泡在高浓度生命修复液中的林雪。她的脸色依旧缺乏血色,但呼吸平稳悠长,生命体征在强大医疗系统和盖亚生命能量的共同滋养下稳步回升。然而,她的意识深处,那场以自身为燃料、点燃“逆熵之火”的重铸之举,消耗的是最本源的精神力量,绝非短时间内能够复原。梁熠的目光平静,但深处翻涌着冰冷的海啸。他清晰记得林雪意识濒临消散时的那份决绝,以及自己从绝对虚无中被她硬生生拉回人间的悸动。这份情谊与亏欠,已超越言语,化为最沉重的责任与动力。
“全面损伤评估报告。”梁熠的声音响起,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驱散了舰桥内弥漫的颓丧气息,将所有人的思绪拉回现实。
虚拟光屏瞬间在众人面前展开,冰冷的数字和骇人的模拟图像无声地陈述着代价:
军事力量: 外围防御平台损失37%,警戒舰队损失22%,其中包含三艘最新锐的“破晓级”驱逐舰及其全体乘员。
基础设施: 四处大型轨道船坞严重受损,两处资源精炼带因空间结构不稳定暂时废弃,星系内超光速通讯网络出现大面积延迟和干扰。
生命损失: 直接死于规则抹杀及后续次生灾害的联盟成员(包括人类、播种者苏醒者及高度共鸣的盖亚生命体)初步统计超过十五万。这不仅是数字,更是文明血脉的被强行割裂。
空间结构: 检测到超过十七处永久性规则畸变区,其内物理定律紊乱,已被划为绝对禁区。星系整体时空稳定性下降约百分之八。
触目惊心!
然而,报告后半部分,却开始闪烁起令人振奋的数据流:
逆熵共振网络: 峰值负载期间保持基本架构完整,核心节点(梁熠-林雪双核)稳定性超出预期。成功在规则层面实现“动态拟态”防御,验证了技术路线的可行性。
规则层面数据获取: 完整记录“归零者”两波攻击的规则扰动模式、能量签名及逻辑核心特征,数据量极其庞大,蕴含不可估量的研究价值。
“归零者”逻辑弱点确认: 成功利用“自指悖论”与“生命概念污染”对其“绝对递归一致性”逻辑环造成可观测的干扰与迟滞,证明其并非全知全能,存在理论上的突破口。
科技突破征兆: 在抵抗过程中,多项基于逆熵理论的新技术雏形自发涌现,如“局部规则稳定锚”、“信息悖论武器投射器”等。
损失是惨重的,但收获,同样是革命性的!他们不仅活了下来,更摸清了敌人部分底细,找到了理论上的反击方向!这不再是绝望的挣扎,而是看到了在绝境中凿出一线生机的可能!
“启动‘涅盘’计划最高优先级。”梁熠没有任何犹豫,命令清晰下达,“第一序列:全力救治伤员,稳定幸存者情绪,修复基本生存设施。第二序列:成立‘规则解析委员会’,由我直接领导,陈骏首席负责技术统筹,集中所有算力,破解‘归零者’攻击数据,重点分析其逻辑环的脆弱点及规则注入接口。第三序列:工业与科研转向,以‘逆熵共振’网络为基,优先开发规则层面防御与反击武器,特别是针对‘自指悖论’放大与投放的技术。”
“灰隼指挥官。”
“在!”灰隼猛地站直身体,疲惫被军人的职责瞬间驱散。
“重新整编防御力量,放弃原有线性防御思想。以规则畸变区为天然壁垒,构建基于‘逆熵拟态’的、非欧几里得空间防御网络。我们的战场,不再局限于三维空间。”
“明白!”
整个星火联盟,如同一头受伤的远古巨兽,在短暂的舔舐伤口后,发出了低沉而充满力量的咆哮,开始以更高的效率运转起来。悲伤与疲惫被转化为更炽烈的求生欲与复仇怒火。每一个成员都清楚,留给他们的时间不会太多,“归零者”的下一次攻击,必将更加致命。
接下来的标准时间单位里,格利泽星系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充满未来感的超级工厂与实验室。
在梁熠的亲自指导下,“规则解析委员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陈骏团队发现,“归零者”的规则修改并非无迹可寻,其逻辑环的运转依赖于一种极其复杂的、高维层面的“规则谐振频率”。通过逆向工程捕获到的攻击数据,他们成功模拟出了几种关键的“谐振频率”,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第一代“规则干扰器”——一种能够释放特定信息结构,在局部范围内微弱扰动物理常数,模拟出类似“归零者”攻击前兆的装置。虽然效果微弱,且极不稳定,但这意味着联盟首次拥有了在规则层面进行“主动”操作的能力,而非一味被动防御!
与此同时,工业部门在“播种者”方舟的全力支持下,开始大规模生产一种新型材料——“逆熵合金”。这种材料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金属,而是在逆熵能量场中培育出的、其原子排列蕴含特定数学规律的特殊结晶。用它建造的舰船和建筑,对规则层面的扭曲具有极强的抗性,甚至能一定程度上“吸收”并“中和”低强度的规则攻击。
最大的突破来自对“逆熵共振”网络本身的深化应用。梁熠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区域稳定,他开始尝试引导网络进行更精细的操作。在一次高风险实验中,他成功地将一小片被“归零者”规则攻击严重扭曲、濒临崩溃的空间区域,强行“冻结”在了一种临时的、低熵的“稳态”中,使其内部的物理定律暂时停止恶化,为后续修复争取了时间。这项被称为“规则冰封”的技术,虽然消耗巨大,却标志着联盟初步具备了“修复”规则创伤的能力!
进化,在巨大的压力下,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
然而,就在联盟上下如火如荼地重建与进化之时,梁熠的眉头却越皱越紧。他站在“希望之光”号最高的观测甲板上,目光穿透星辰,望向那片“归零者”退去的深空方向。通过日益敏锐的规则感知,他捕捉到了一些极其隐晦、却令人不安的迹象。
那片区域的宇宙背景辐射,似乎正在发生一种难以察觉的“偏振”现象,一种冰冷的、绝对有序的“信息结构”正在缓慢地、以宇宙尺度衡量却堪称“急速”地凝聚、编织。仿佛一张无形的、笼罩星海的大网,正在重新调整节点,准备下一次更加精准、更加致命的捕捞。
“归零者”没有离开,它只是在……重新计算,调整策略。下一次攻击,将不再是试探性的规则手术,而可能是……旨在将整个格利泽星系从宇宙常数表中彻底删除的……终极格式化。
留给联盟的时间,或许比想象中还要少。
梁熠缓缓抬起手,指尖在虚空中划过,带起一丝微弱的、只有他能感知到的规则涟漪。他的眼中,倒映着星海的生灭,也倒映着一条更加艰难、却必须前行的道路。
喘息即将结束,更残酷的进化竞赛,已经开始。
预告: 联盟利用惨胜获得的宝贵数据实现技术爆炸,规则武器初现锋芒。但梁熠察觉到“归零者”正在酝酿更恐怖的终极打击。被动防御已到极限,必须主动出击!深入规则层面,寻找“归零者”的本体或核心协议,成为了唯一的生路。一场深入虎穴的“规则奇袭”计划,悄然酝酿。下一章,《规则奇袭》,将把战火引向未知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