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手里紧握着程处弼递给他的痘疮处理办法,脚步匆匆地直奔李世民所在的甘露殿而去。
此刻,李世民正与一众大臣们商讨着这次痘疮疫情的应对之策。
李泰则是刚刚假惺惺的赶到,一阵唱做打念的说自己要捐款赈济灾民,至于要他去主持大局那必是不可能的。
看着李泰那作态,也就是支持李泰的人能下狠心猛夸,至于像是程咬金他们这一群中立派,则是纷纷感觉辣眼睛的不往那边瞅。
还捐款,捐多少不好说,但最后出钱的肯定都是陛下,但名声肯定都是魏王的。
这一出每一次有灾情的时候就上演一出,他们演的不累,他们也看累了。
不过,这毕竟是陛下的家务事,他们也不好过多干涉。
“太子殿下到——”
李承乾心急如焚,来不及让侍者通传一声,便急匆匆地径直走进了甘露殿。
若是换作往常,他一进殿便看到父皇与魏王如此亲密无间、和谐融洽的一幕,恐怕会感到伤心。
然而此时此刻,他心中全然没有这种感受。
他的脑海中此刻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将七宝的功绩呈报给父皇,让百姓们早日脱离水深火热的困境。
不得不说,程七宝这段时间与李承乾的频繁通信确实起到了作用。
李承乾,承乾这两个字便承载着众人对他的期望,但同时也成为了束缚他的沉重枷锁和桎梏。
他的阿耶是李世民,那位名垂青史的一代雄主,更是年仅二十二岁就以一己之力打下李唐半数江山的天策上将。
即便李承乾天资聪颖、才华横溢,也难以逃脱众人对他的高标准、严要求。
更何况,李世民所开创的玄武门继承法,使得太子之位的继承充满了变数和不确定性。
在这种情况下,讨好皇帝显然比讨好太子更为重要,踩着太子上位也不是不能做,
弹劾太子表示是自己的忠诚,刚正不阿仿佛成了这些人上位的密码。
当年,李世民刚刚登上皇位,可谓是内忧外患。天灾频繁,他的全部心神都在国家的政务上。
而长孙皇后也自然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稳定后宫之上,以确保李世民能够无后顾之忧地处理朝政。
使得他们对李承乾的关注一下子大幅度的减少了。
这时一些人为了自己名声,开始诋毁李承乾凸显自己,使得李承乾与李世民之间的关系开始逐渐疏远,父子俩也开始对彼此失望。
本来,这只是父子之间的一点小误会,只要双方坦诚地沟通一下,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但偏偏这对父子都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于这种沟通更是感到羞涩和难为情。
这无疑给了李泰可乘之机,每当李承乾想要与李世民沟通时,李泰总会设法打断,就这么往复循环的。
使得程七宝在与李承乾通信的过程中,发现这位太子其实是一个极度缺乏关爱和安全感的人。
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在某些时候表现出那些白莲般的做派和绿茶似的话语。
好似在他的观念里,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喜爱和关注。
至于他模仿的这个人,程七宝已经有了人选,那便是魏王了。
李承乾这姿容如此作态倒也还好,李泰那个样子说这样的话,做这种姿态,她简直不敢想。
而李承乾这种压抑的心理显然由来已久,只差最后一根稻草,他就会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
但程七宝现在算是和他是绑在一根绳上的蚂蚱了,自然不会看着他这么下去。
于是,在与李承乾的通信往来中,程七宝开始潜移默化地改变他的这种心理状态。
她将李承乾对亲情的渴望引导转化为对她个人的情感。
虽然这样的做法可能违背了某些职业道德,但在当前的情况下,这无疑是对她和李承乾都最为有利的选择了。
就像此时此刻,李承乾将痘疮的处理方法呈递给李世民之后,他的目光便落在了李泰身上。
李泰正故意在李承乾面前展示他与父皇之间的亲密关系,毫不掩饰地对李承乾进行挑衅。
换作是以前,李承乾恐怕会心生不快,甚至可能因此影响到他接下来的表现。
然而,如今的李承乾却完全不以为意。他不仅没有被李泰的挑衅所激怒,反而饶有兴致地打量起李泰来,嘴角甚至还微微上扬,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他想起来程七宝给他画的那个叫什么米其林的图画,这种一看确实和李泰很像。
这么一联想,就是李泰对于他的不恭和挑衅他都能看出几分趣味来。
由于多日来只能通过信件与程七宝交流,无法面对面相见,李承乾心中的感情愈发压抑。
这种压抑让他甚至有了种想要破罐破摔的想法。
这太子不做也不是不行,左右他父皇对他并不是特别满意,而魏王整天对太子之位虎视眈眈,东宫的那些人更是喜欢表面顺从、背地里却阳奉阴违。
这样一想,李承乾越发觉得当太子实在没什么意思。
而且,如果不当太子,他就不必再被束缚在东宫,可以像三弟一样到处游荡,当一个闲散王爷。
更何况,他相信即使自己不当太子,他阿耶也不会不管他。
到那时,他就可以一直陪伴在程七宝身边,做她的助手,妇唱夫随。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自己的助手位被抢走了。
这魏王就不能争气点吗?做点实绩,把他从太子位置给挤下去。
父皇的宠爱固然重要,但你也的有实绩让皇爷爷和百官对你侧目。
想到这里,李承乾有些恨铁不成钢地看着李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