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技之心》的录制现场,位于市郊一个超大型的影视录制基地。不同于《天籁之战》的音乐狂欢氛围,这里处处透着一股严肃、专业,甚至略带紧张的气息。
巨大的环形舞台被改造成了可随意变换的戏剧场景,观众席呈阶梯状环绕,灯光也比音乐舞台更加写实和凝重。
凌墨在节目组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走进导师休息区。他今天穿了一身剪裁得体的深灰色休闲西装,没有过多装饰,气质沉静,步履从容,与其说是来参加综艺,不如说更像是来参加一场学术研讨。
他到达时,另一位导师宋薇已经到了。宋薇老师年近五十,穿着素雅,气质温婉中带着不容置疑的端庄,她是国家话剧院的台柱子之一,演技精湛,德高望重。看到凌墨,她微笑着起身,主动伸出手:“凌墨,欢迎你。你在《长安乐》里的李长安,我很喜欢,很有灵气。”
“宋老师您好,过奖了,我是看着您的戏学习的。”凌墨微微躬身,与宋薇轻轻一握,态度谦逊而尊敬。他这话并非完全客套,原主的记忆里,确实有观摩宋薇经典话剧录像的经历。
宋薇眼中闪过一丝欣赏,无论凌墨实力如何,这份不卑不亢、尊重前辈的态度是让人舒服的。
就在这时,休息室的门再次被推开,一股略显张扬的气场随之涌入。
影帝陈景深到了。
他穿着一身名牌潮服,头发精心打理过,脸上带着属于影帝的自信笑容,身后还跟着两个助理。他一进来,就先声夺人:“宋姐,好久不见,您还是这么光彩照人!”他热情地与宋薇寒暄,仿佛才看到旁边的凌墨,目光转过来,笑容不变,但眼底深处那抹审视和若有若无的轻视,却逃不过凌墨的眼睛。
“这位就是凌墨吧?果然闻名不如见面,比电视上还帅。”陈景深伸出手,力道不轻不重,“你的歌我很喜欢,那首《如愿》听得我都很感动。没想到你对表演也有兴趣?”
这话听起来是夸奖,实则绵里藏针,刻意将凌墨定位在“歌手”身份,并对他“跨界”行为表示了一种居高临下的“意外”。
凌墨与他轻轻一握,神色不变,语气平淡:“陈老师过奖。表演和音乐一样,都是表达的方式,我一直很有兴趣,也在不断学习。”
“年轻人多尝试是好事。”陈景深哈哈一笑,拍了拍凌墨的肩膀,一副前辈勉励后辈的姿态,“这个舞台很考验真功夫,待会儿不用紧张,放松演就行。”
话语间的优越感和隐含的“你不行”的预设,几乎毫不掩饰。
宋薇在一旁看着,脸上依旧带着温和的笑意,但眼神微动,没有插话。她也在观察凌墨,想看看这个年轻人会如何应对这种隐形的打压。
凌墨只是淡淡一笑,没有接话。口舌之争毫无意义,在这个舞台上,唯一的话语权,就是表演本身。
短暂的导师见面后,录制正式开始。
巨大的演播厅内,灯光璀璨,一百位来自各大院校、经纪公司或怀揣演员梦的年轻人,坐在选手席上,神情或紧张,或期待,或跃跃欲试。他们都知道,眼前的三位导师,掌握着他们能否在这个舞台上走下去的关键。
主持人依旧是经验丰富的何炯。他用充满感染力的声音介绍了三位导师和本季残酷的赛制——初舞台考核,导师拥有直接给“A级(直接晋级)” 、“b级(待定)” 或“F级(淘汰)” 的权利,评级将直接影响后续的资源倾斜和分组。
前几组选手的表演,中规中矩。有科班出身技巧扎实但略显模式的,有外形出众但台词功底为零的,也有情绪饱满但控制力不足的。
陈景深的点评显得很“影帝”,喜欢用一些高深莫测的词汇,如“人物的弧光”、“内心的挣扎”、“与空间的对话”,听起来很专业,但往往让选手更加迷茫。他给出的评级也相对严苛。
宋薇的点评则更侧重于基础和细节,比如台词的重音、走位的逻辑、情感的层次,一针见血,让选手受益匪浅。
轮到凌墨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想看看这位“跨界”导师,能说出什么门道。
凌墨的点评,出乎意料的……“简单”。
他没有堆砌术语,而是直接抓住表演的核心问题。
一位选手表演“得知中奖后狂喜”,演得手舞足蹈,面目狰狞。
凌墨等他表演完,平静地问:“你买彩票的初衷是什么?是急需用钱救命的紧迫,还是一夜暴富的幻想?你拿到彩票时,是坚信会中还是随手一放?不同的前提,决定了你此刻的‘狂喜’是完全不同的内在逻辑和外在表现。你现在演的,只是‘狂喜’这个结果的表情包,我看不到你为何而喜。”
选手愣住了,仔细回想,自己确实没设计前因后果。
凌墨继续道:“表演,不是演情绪,是演人物在特定情境下,产生这种情绪的过程和逻辑。你的狂喜,浮于表面,是因为它没有根。”
他随即给出了一个非常具体的建议:“你可以试着回忆一下,你人生中真正意义上,通过努力完成了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后,那种巨大的喜悦和解脱感。把那种感觉记住,代入进去,而不是凭空去‘演’开心。”
一番话,通俗易懂,却直指表演的本质。那位选手茅塞顿开,连连鞠躬感谢。
凌墨给出的评级是“b”,理由是:“有表现力,但缺乏人物构建的意识,有待观察。”
接下来的几位选手,凌墨的点评也都延续了这个风格。他仿佛能一眼看穿表演的“虚假”,总能精准地找到选手问题的核心,并用最直白的方式指出来,同时给出极具操作性的改进方向。
他的点评,不像陈景深那样充满“艺术感”,也不像宋薇那样侧重于“技术流”,而是一种更接近“方法论”和“本质洞察”的指导。
几轮下来,不仅选手们看他的眼神从最初的怀疑变成了信服,连宋薇眼中也频频闪过讶异和欣赏。这个年轻人,对表演的理解,远比他看上去要深刻得多。
陈景深脸上的笑容则微微有些僵硬。凌墨的点评,虽然不华丽,但每次都切中要害,这种扎实的、近乎“降维打击”的专业性,让他之前那种居高临下的态度,显得有些可笑。
后台监控屏前,总导演摸着下巴,眼神发亮:“这个凌墨,真是个宝藏啊!我以为他最多有点灵气,没想到理论知识和实践指导能力都这么强!这期节目播出,话题度绝对爆表!”
录制间隙,一位工作人员匆匆找到凌墨,低声道:“凌老师,下一位选手……情况有点特殊,您可能需要稍微关注一下。”
凌墨抬眼望去,只见候场区,一个穿着朴素白裙子、身形单薄的女孩,正紧紧攥着自己的手背,脸色苍白,身体甚至在微微发抖。她的眼神里,充满了极度的紧张和……恐惧。
她的资料上写着名字:林月。
凌墨的目光在她身上停留了两秒,点了点头。
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或许才刚刚开始。这个舞台,考验的不仅仅是选手,更是导师的眼光、耐心和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