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验真”的风波,如同夏日的雷阵雨,来得猛烈,去得也迅速。在凌墨那场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正面回应后,所有的质疑和诽谤都成了衬托他“浩然正气”的背景板,不仅没有伤到他分毫,反而让他的公众形象更加坚不可摧,路人缘好到爆炸。
星耀唱片和那个高远,彻底偃旗息鼓,至少在明面上,再也不敢搞什么小动作。娱乐圈就是这样,当你展现出绝对的实力和强大的抗压能力后,那些魑魅魍魉自然会掂量一下招惹你的代价。
凌墨的生活恢复了短暂的平静,但他知道,这平静之下,是更汹涌的暗流和更高的期待。
与韩山平导演的会面,安排在他位于京郊的一处静谧工作室。这里不像张毅牟导演那里充满艺术家的随性,更像一个严谨的研究所,随处可见分镜图、史料典籍和各类文物仿制品。
韩山平导演本人,比凌墨在资料上看到的还要清瘦一些,穿着朴素的中山装,眼神锐利如鹰,带着一种久居上位的威严和学者般的专注。他话不多,但每一句都直指核心。
“凌墨,坐。”韩导指了指对面的沙发,没有什么寒暄,直接进入了正题。张毅牟导演作陪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
“你的节目和直播,我都看了。”韩导开门见山,声音低沉而有力,“尤其是你调试乐器、研究纹饰,还有直播时讲解文玩、即兴弹琴的状态,很好。那不是演出来的,是骨子里的东西。”
凌墨微微欠身:“韩导过奖,只是个人兴趣,略懂皮毛。”
“不用谦虚。”韩导摆摆手,拿起茶几上一份厚厚的、封面上写着《故宫修复笔记》的文件夹,“我这个本子,磨了快十年。讲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故宫一批老修复师,如何在艰苦的条件下,用一辈子守护、修复国宝的故事。主角,是一个年轻,但有灵性、有定力,最终继承了老师傅衣钵的修复师,陈默。”
他将文件夹推到凌墨面前。
“陈默这个角色,难演。他不像李长安那样有惊世才华和戏剧冲突,他大部分时间是在沉默地工作,与灰尘、化学品、精细的工具打交道。他的情绪是内敛的,他的成长是缓慢的,他的魅力,在于那种‘择一事,终一生’的匠人精神,在于面对千年文物时的那种敬畏与专注。”
韩导的目光紧紧盯着凌墨:“张毅牟跟我说,你有这个‘静气’,也有这个‘根骨’。我看了你的表现,他说的没错。你身上有种超越年龄的沉稳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这是演不出来的。”
凌墨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认真地翻看着剧本大纲和部分场次。故事确实如韩导所说,平实而厚重,没有太多外在的戏剧冲突,却直指人心。里面涉及大量具体的文物修复知识,从书画装裱到青铜去锈,从瓷器锔钉到木器保养,专业程度极高。
“怎么样?有兴趣吗?”韩导问道,语气平静,但眼神中带着审视。
凌墨合上文件夹,抬起头,目光坦诚而坚定:“韩导,我很感兴趣。陈默这个角色,对我而言是巨大的挑战,也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我愿意投入全部精力去准备。”
“好!”韩导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极淡的笑意,“我就喜欢有冲劲又沉得下心的年轻人。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我这个剧组,规矩大,要求高。开拍前,你需要进行至少三个月的封闭式培训,跟着故宫真正的修复师学习,吃住都在那里,不能带助理,没有特殊待遇。你能接受吗?”
“没问题。”凌墨毫不犹豫地答应。这正是他想要的,沉浸式地体验另一种人生,才能真正理解角色。
“培训期间,没有报酬,甚至可能很枯燥,很辛苦。”韩导补充道。
“我明白。求之不得。”凌墨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韩导与张毅牟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满意。
“那好,具体事宜,我的制片人会跟你团队对接。培训预计在两个月后开始,你这段时间可以先处理其他工作。”韩导一锤定音。
离开韩山平的工作室,坐进车里,凌墨缓缓舒了一口气。他能感觉到,握住《故宫修复笔记》这个项目,对他而言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又一部大导演的戏,更是他演技转型、迈向更高艺术殿堂的关键一步。
“凌墨,太好了!”姚姐难掩激动,“韩导的项目啊!这可是能冲奖的!只要这部片子成了,你在电影圈的地位就彻底稳了!”
凌墨点点头,看着窗外飞速倒退的街景,眼神明亮。
“姚姐,帮我协调一下时间。韩导那边的培训很重要,这之前的工作,尽量精简,但有一个,必须保留。”
“你说。”
“何老师那边,《你好,生活家》新一季不是要开始了吗?他之前邀请我去当一期飞行嘉宾,我答应了。”凌墨说道。
姚姐愣了一下:“那个田园综艺?你现在这个热度,去那种慢综艺,会不会……”
“不会。”凌墨打断她,笑了笑,“恰恰相反。刚刚经历了直播风波,又接了韩导这么沉重的戏,我需要一个缓冲,也让观众看到我不同的、更生活化的一面。而且,《长安乐》马上要进入宣传期了,这是个很好的宣传窗口。”
姚姐恍然大悟,佩服地点头:“还是你想得周到!我马上跟何老师团队确认档期!”
凌墨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
韩山平导演的电影是未来的重头戏,需要他沉下心来磨砺。
而眼下,他需要一场回归田园的短暂休憩,也为即将到来的《长安乐》播出,预热造势。
娱乐圈的节奏,永远是这样,一环扣一环,忙碌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