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博物馆,文化交流活动现场。
媒体长枪短炮,嘉宾云集,多是文化界有头有脸的人物。凌墨作为“青年文化推广大使”候选人,又是近期风头最劲的明星,一出现就吸引了大量目光。
他今日穿着剪裁合体的中式立领西装,气质清贵沉稳,在一众或儒雅或严肃的学者专家中,非但不显突兀,反而有种独特的魅力。
王秘书长亲自作陪,为他引荐几位重要的领导和专家,言谈间对凌墨的推崇毫不掩饰。凌墨应对得体,不卑不亢,偶尔几句关于文物保护的见解,都切中肯綮,让几位老专家频频点头。
然而,和谐的氛围很快被打破。
一个戴着黑框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大约五十岁上下的男人,在一群记者的簇拥下,径直朝凌墨走来。此人正是马三爷安排的“专家”,姓周,在民间收藏圈有些名气,以言辞犀利、喜欢挑刺着称。
“这位就是凌墨先生吧?久仰大名。”周专家扶了扶眼镜,皮笑肉不笑地开口,声音不大,但在安静的展厅里格外清晰,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周老师,您好。”凌墨神色不变,微微颔首。
“不敢当。”周专家摆摆手,目光扫过展厅中央玻璃柜里的一件商代青铜爵,“凌先生近来风头正盛,尤其对传统文化见解独到。正好,眼前这件青铜爵,器型经典,但关于其腹部这圈云雷纹的演变源流,学界一直有些争议。不知凌先生对此有何高见?也让我们学习学习。”
这话一出,周围瞬间安静下来。
王秘书长脸色微变,这周专家是出了名的难缠,他提出的这个问题相当专业和冷僻,明显是来者不善,想让凌墨当众出丑。
几个记者更是兴奋地将镜头对准凌墨,准备捕捉他尴尬或答不出的瞬间。
不远处的楚风,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手心都出汗了。林思思则是一脸担忧。
周专家嘴角噙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他收了马三爷的好处,就是要让这个靠综艺火起来的“文化偶像”原形毕露。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凌墨身上。
却见凌墨看都没看那周专家,目光平静地落在那件青铜爵上,缓缓开口,声音清朗如玉:
“周老师客气了。高见谈不上。商代青铜器纹饰,源于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拜。云雷纹,初现于二里头文化期,其雏形乃模拟漩涡与水涡,象征对水的敬畏与祈愿。至商中期,与饕餮纹、夔龙纹结合,结构趋于繁复规整,多了王权与神权的威严。”
他顿了顿,上前一步,隔着玻璃指向纹饰的细微处:“而眼前这件,属于商晚期。看此处纹路的转折与收束,已隐约透出西周早期那种‘窃曲纹’的简化与抽象倾向。所以,它并非简单的云雷纹,而是处于商周纹饰演变关键节点的见证。其价值,不仅在于‘器’,更在于它身上承前启后的‘纹’。”
一番话,条理清晰,深入浅出,不仅回答了问题,更将这件器物的独特价值拔高了一个层次!
周围一片寂静。
几位原本准备看热闹的老专家,眼中爆发出惊异的光芒,忍不住低声交谈:“说得对啊!”“这年轻人……眼光太毒了!”“这见解,没几十年的功底说不出来!”
周专家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对方说的句句在理,甚至比他了解的更深!他准备的那些刁钻问题,在对方这举重若轻的回答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可笑。
王秘书长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与有荣焉的笑容。
记者们更是疯狂按动快门,这反转比预想的还要精彩!
凌墨这才将目光转向脸色青白交错的周专家,语气依旧平淡:“一点浅见,让周老师见笑了。若论对青铜器微观断代的深入研究,晚辈还需向您这样的前辈多多请教。”
这话听着客气,实则像一记无声的耳光,狠狠扇在周专家脸上。他刚才的咄咄逼人,此刻成了笑话。
“你……你……”周专家指着凌墨,气得手直抖,却一句完整的话都说不出来,在众人或嘲讽或怜悯的目光中,狼狈地挤出人群,头也不回地走了。
这场精心策划的刁难,被凌墨轻描淡写地化解,反而成了他再次扬名的垫脚石。
“凌墨哥太帅了!”林思思激动地小声对楚风说。
楚风长长舒了口气,看着被众多真正专家围住请教、从容应对的凌墨,心中唯有叹服。他跟凌墨的差距,简直是云泥之别。
活动结束后,凌墨正准备离开,一位一直沉默旁观、气质威严的老者走了过来,递给他一张名片。
“凌小友,我是国家文物局专家委员会的顾问,我姓陈。你对文物和文化的理解,很深。有没有兴趣,参与我们一个关于‘流失海外文物溯源’的课题项目?”
凌墨接过名片,心中一动。流失海外文物……这似乎与宋怀仁、马三爷正在寻找的《山海遗韵图》隐隐相关。
“陈老厚爱,晚辈荣幸之至。”凌墨郑重回应。
看来,京城这潭水,他不仅要蹚,还要蹚得又深又响。
而此刻,躲在暗处通过眼线得知消息的宋怀仁,气得砸碎了第二个茶杯。
“废物!都是废物!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他面色狰狞,对着电话低吼,“马三爷!我不管你用多少钱,动用多少关系,必须尽快给我找到那幅图!我要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电话那头的马三爷连声应承,眼底却闪过一丝精光。
凌墨的表现,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也许,这条线,他该重新评估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