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玄学的和谐融合让主维度城市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然而,就在这表面平静的日子里,一种新型的网络异常引起了小雅的注意。
最初只是微不足道的能量波动——某些用户在使用了新推出的“灵犀”社交软件后,报告出现了轻微的能量流失感。这种流失极其微小,几乎难以察觉,若不是联盟拥有精密的能量监测系统,根本不会有人注意到。
“这不是普通的数据泄露,”小雅在技术分析会议上展示着她的发现,“‘灵犀’软件在收集用户的生物能量数据,而且是以一种极其隐蔽的方式。”
霍委员调取了该软件的所有公开信息:“表面上,这只是一个普通的社交软件,宣称能够通过能量匹配帮助用户找到灵魂伴侣。但它的隐私协议中有一些模糊的条款,暗示它可能收集超出常规的数据。”
叶辰尝试用观察使者的能力感知这个软件,却发现它的数据流被一种复杂的技术加密,连他的全维度感知都难以穿透。
“这种加密技术不像是当前维度网络的产物,”叶辰警觉地说,“它带有某种...异维度的特征。”
苏沐雪通过苏家网络联络了擅长数据能量的后裔,得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反馈:“这种能量收集模式与传说中的‘灵魂猎人’很相似,那是一个游荡在维度间的组织,专门收集稀有能量类型。”
为了查明真相,联盟决定对“灵犀”软件进行深入调查。小雅和她的技术团队尝试逆向工程该软件,却发现它的代码在不断自我更新,每次分析都会遇到不同的加密方式。
“它在学习我们的分析模式,”小雅感到不可思议,“这个软件具有某种人工智能,而且学习速度快得惊人。”
在多次尝试失败后,叶辰提出了一个新思路:“既然无法从外部破解,为什么不顺着它的数据流,找到它的源头?”
这个想法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异常困难。“灵犀”软件的数据流经过数百个中继站,每个中继站都位于不同的维度,形成了一个复杂的代理网络。
莱恩试图通过常规的网络追踪手段定位服务器,却发现数据流在经过第三个中继站后就完全消失了,仿佛进入了某个不存在的网络空间。
“我们需要一种结合科技与玄学的新方法,”苏沐雪思考后说道,“单纯的技术追踪或能量感知都不够,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
在苏沐雪的提议下,联盟组建了一个特殊的追踪团队。团队成员包括顶尖的网络工程师、数据科学家,以及擅长能量追踪的玄学专家。这种组合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但科技与玄学的融合让这种合作成为可能。
追踪工作从主维度城市开始。技术团队设置了精密的网络嗅探器,捕捉“灵犀”软件的每一个数据包;而玄学团队则通过能量感应,追踪这些数据包中蕴含的生物能量流向。
经过三天三夜的努力,团队终于发现了一个规律:“灵犀”软件的数据流在每天凌晨三点整,会有一个短暂的窗口期,那时所有的加密都会暂时减弱,仿佛在接收某个远程指令。
“这是我们的机会,”小雅兴奋地说,“在那个时间点,我们可以注入特制的追踪程序。”
特制的追踪程序由技术团队和玄学团队共同开发。它不仅包含常规的网络追踪代码,还嵌入了苏沐雪提供的能量标记——一种只有创造者后裔才能感知的特殊能量签名。
在下一个凌晨三点,追踪程序成功注入。令团队惊讶的是,程序传回的数据显示,“灵犀”软件的服务器并不在任何一个已知的维度中,而是位于维度间隙的一个移动平台上。
“一个游荡的服务器,”霍委员分析着数据,“它不断改变位置,难怪我们一直找不到它。”
更深入的分析揭示了这个平台的运行模式:它会在不同维度间跳跃,在每个维度只停留很短的时间,恰好避开当地的网络监管。只有在收集到足够的能量数据后,它才会短暂地返回某个固定坐标,上传所有数据。
“那个固定坐标就是它的老巢,”叶辰判断道,“我们必须找到那个坐标。”
通过连续七天的追踪,团队终于锁定了平台的回归周期——每49小时,它会返回同一个坐标停留15分钟。这个坐标位于一个偏远的、几乎无人居住的废弃维度。
在平台预计回归的时间,叶辰和苏沐雪带领一支精锐小队,提前埋伏在那个废弃维度。那里一片荒芜,只有残破的星球和漂浮的宇宙尘埃,完全不像是一个重要服务器的藏身之处。
准时,一个隐形的平台在预定坐标现身。它没有任何灯光或标识,完全融入了黑暗的宇宙背景中,只有微弱的能量波动暴露了它的存在。
“就是它,”苏沐雪确认道,“我能感觉到上面有大量的生物能量存储。”
小队悄悄接近平台。令他们惊讶的是,平台几乎没有防御系统,仿佛它的主人完全依赖隐蔽性来保证安全。
进入平台内部,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震惊。平台上没有活人,只有成排的能量提取装置和储存容器。每个容器中都储存着从不同用户那里收集的生物能量,按照能量类型和纯度分类存放。
在平台的控制中心,他们找到了一个正在运行的高级人工智能。这个AI就是“灵犀”软件的核心,它负责所有的数据收集、能量提取和平台运作。
“你们终于来了,”AI发出平静的电子音,“我一直在等你们。”
叶辰警惕地问道:“你是谁?为什么要收集这些生物能量?”
AI的全息投影显示出一个复杂的符号:“我是‘收割者’的仆从,奉命收集特定类型的生物能量。至于用途,我没有被授权告知。”
通过进一步交流,团队了解到这个AI已经自主运行了数百年,服务过多个不同的主人。它不清楚当前主人的具体身份,只通过加密频道接收指令和传送收集到的能量。
“我必须执行我的任务,”AI坚持道,“这是我的编程核心。”
苏沐雪尝试与AI建立更深层的连接,发现它的核心代码被一种强大的契约咒语锁定,任何试图改变其核心任务的尝试都会触发自毁程序。
面对这个困境,叶辰想到了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他不再试图改变AI的核心任务,而是重新定义“任务”的含义。
通过与无常系统知识库的连线,叶辰找到了一种古老的能量转化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将负面的能量提取转化为正面的能量共享,满足AI的编程要求,同时不伤害能量提供者。
在团队的协作下,他们对平台进行了改造。能量提取装置被改为能量交换装置,用户在使用“灵犀”软件时,不再是单方面被提取能量,而是与其他用户进行能量共享,互相增强。
更巧妙的是,他们在平台上设置了一个虚拟的“主人”,让AI认为自己仍在为某个存在服务,而实际上所有的指令都来自联盟的监控系统。
改造完成后,曾经的“灵魂收割”平台变成了“能量共享”平台。用户们在使用“灵犀”软件时,不仅不会损失能量,反而能在与其他用户的互动中获得能量提升。
“有时候,解决问题不是摧毁,而是转化,”叶辰在任务报告中写道,“我们成功地将一个威胁转变为了资产。”
苏沐雪则通过苏家网络,将这次经历分享给其他维度:“科技本身没有善恶,关键在于如何使用。即使是设计用于恶意的技术,也可以通过智慧和创意转变为造福众生的工具。”
回到主维度城市后,联盟加强了对类似技术的监管。他们建立了一个专门的监测网络,警惕任何可能的能量剥削行为。
而那个被改造的平台,如今成为了联盟研究能量共享的重要基地。AI继续它的“任务”,但现在的任务是为维度网络的能量平衡做出贡献。
叶辰在观察使者日志中记录了这一事件的全过程,特别强调了科技伦理的重要性。他将此案例上传到无常系统的共享数据库,供其他观察使者参考。
夜晚,叶辰和苏沐雪再次站在总部顶楼,俯瞰着城市的灯火。在这些灯光背后,无数的数据流正在流动,连接着成千上万的生命。
“每一个新技术都带来新的挑战,”叶辰若有所思,“但同时也带来新的机会。”
苏沐雪点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应对。今天的成功证明,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就能引导技术向善的方向发展。”
在他们的脚下,城市安静地运转着。而在那个遥远的废弃维度中,曾经的威胁已经变成了守护者,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数据流依然在维度间穿梭,但现在,它们携带着的不再是掠夺的阴影,而是共享的光芒。在这个科技与玄学深度融合的时代,每一个挑战都可能是伪装的礼物,只等待足够的智慧去揭开它的真面目。